【摘 要】公路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克服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在路面建设中,需要对设计、材料、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路面性能进行一体化考虑。文章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市政道路常见的质量通病,提出了相应的监理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监理 1.路面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 1.1路面裂缝
无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但究其主要原因无外乎原材料的选择不当、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日常维护管理欠缺等。因此,在施工中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防止市政道路质量通病的关键。 1.2路面平整度
平整度是评定路面工程质量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它不仅关系到新建路面的质量,而且反映了行车舒适程度,同时表现了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尽管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严格,但部分沥青路面在开放交通几年后,路面的平整度都出现明显下降,进而影响行车安全、车速及舒适性。影响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涉及到从路基到路面各层结构的施工过程,如路基压实不够以及由于振捣等原因导致混合料不密实、桥头跳车等。
1.3其它问题
路面混凝土蜂窝、麻面、表皮开裂、脱皮、起砂、冻胀和断板,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等等。 2.施工前监理控制 2.1严格材料质量控制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优选供货厂家,随时掌握材料的质量、价格、厂方的供货情况,选择有国家认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生产厂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必须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2.2做好精密测量控制
对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直线上的整桩与加桩等予以复测,并将上述各桩点沿垂直方向平移到地面之外,作为辅助基线,用钢尺量距,以便确认。用钢尺进行路线长度的复核丈量2次,按复核测量的结果,定出整桩和加桩。测设时应以附近控制点为准,并用相邻控制点进行效核,控制点与测设点之间距离不宜大于100m。在中心桩测设后,应测量横截面方向,根据道路设计横截面及现场地面
高度计算确定道路两侧边桩位置。在中心桩、边桩上标出设计高程标志。施工测量记录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施工过程测量控制,严格按照三级复核程序,即施工单位放样、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值内。 3.施工过程监理控制 3.1裂缝的控制
沥青路面基本上都是半刚性基层,具有较大的强度,因而纵向裂缝较少,大都是温度收缩造成的横向裂缝,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导致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以及在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处产生不规则纵横裂缝。在监理过程中,为了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应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在规范范围内。因为沥青针入度、低温延度和腊含量是影响开裂的重要指标。 (2)督促承包人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
(3)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尽量采取热接的方法;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 m以上,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平接缝等。
3.2平整度控制
(1)重点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如果沥青单纯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黑色碎石或粗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底层是底面层(沥青碎石),
地面层的底层是道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路基(土路床),每一层的平整度都对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路面各层的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段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面层平整度的高质量。从施工技术管理上,对底面层纵横段高程要加密检查点;在技术操作上,按照高程控制的要求,加细找补和修整;在机具设备上,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平地机修整路床和基层的平整度。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和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倒在铺筑底层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做它用。 3.3其它问题的控制
(1)蜂窝、麻面主要源自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其原因是水分介入到沥青与集料界面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水分的关系所造
成的。因而,必须预防水损害,主要通过下列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避免其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中。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在施工中重点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尤其需控制空隙率。此外,监理仔细审核设计,要求其下面层也应是i型级配;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间的粘接力。可以掺加消石灰粉和水泥作为最基本的方法,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
(2)混凝土冻胀预防。气温过低不宜施工;滑模摊铺过程中不宜设置胀缝,可预空一块板,事后补设胀缝;气温高于15℃宜少设胀缝;胀缝处宜补强;胀缝板不宜用泡沫板,宜使用无硬节(或去掉硬节)的材质均匀性较软的杉木板或橡胶泡沫板;及时灌缝。 (3)断板预防措施。督促承包人配足机具,加强管理,及时锯缝;预测气象,避免在气温剧变的天气条件下施工;要求承包人配备软切割机,碰上气温剧变天气时改用软切割;严把基层验收关,确保其标高与平整度,使路面板厚均匀;斜交暗构造物上的砼路面不宜切割同斜交构造物角度一致的斜缩缝,宜按正常路段切割缩缝。
(4)接缝处理。接缝的处理往往是控制路面平整度的关键所在,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三米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
4.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道路和构筑物的质量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质量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质量通病,如填石路基的压实效果不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桥梁的裂缝,高温、交通量急速增长等原因,致使沥青路面耐久性降低,难以达到设计年限,有的甚至在早期就已出现损坏。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通病的出现,必须分析质量通病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按照相应的防治途径和方法去加以解决。 [科] 【参考文献】
[1]孙波,常新江.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2008. [2]侏德滨.市政工程建设监理现状与监理经验[j].2008. [3]聂振海.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及监理[j].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