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作者:苏发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7期

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说,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几乎可以说无人不晓。然而,专门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细致界定和阐释的论著却很少,从而导致目前仍有许多语文老师对“三维目标”内涵把握不准,实施步入误区,很难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做些探讨,以利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种“时代要求”的主要体现之一:新课程确立起了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技能不再是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具有不确定性,它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课程改革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课改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知识技能观念的转型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的重建。语文新课标借鉴世界各国母语课标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综合国内外关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课程目标。这三个维度也正好可以涵盖语文新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 首先,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语文新课标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解决了以前语文课单纯传授知识而不注重育人的倾向,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提出了“过程与方法”,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倾向。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的理解也不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赋予了诸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新的含义。总之,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提出符合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语文课程内容的特点。“‘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二.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

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目标,“过程和方法”是过程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识与技能”是指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关于知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认为,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这三类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属于认知的、静止的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有限的,而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作用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但这类知识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甚至几乎没有,策略性知识是最高境界的知识,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养成。1958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又把人类大脑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明确知识即能意会也能言传的知识,默会知识即能意会却不能言传的知识,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语感。

技能是指对知识和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技能的学习可分为模仿、学会、熟练、技巧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就目前而言,语文技能和能力到底包括哪些,还没有权威的说法,就义务教育新课标看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能力,就普通高中课标看,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力发展基础上的阅读和欣赏、表达与口语交际两大点,具体说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五方面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依然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双基”的内涵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要目中有人而不是目中只有书。所以,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广大语文老师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从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写文章,如何有效交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等方面来开发语文知识,重新审查整理传统意义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或者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分析出那些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属于程序性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并作为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然后依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标对语文能力的规定,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课文特点确定出课堂培养的“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应用。“知识能力目标”确定后,要实现目标,就需要一个过程,在具体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能力产生的过程中去,让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体验。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是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也是外在于学生不被学生完全理解并应用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所以,只有学生通过“过程与方法”的实践,“知识与能力”才能被学习主体——学生——同化,顺应并建构,才能对“知识与能力”进行反思,批判与应用。因此,“过程目标”是活动实践本位的,是因人而异,个性化的,也是综合动态的。

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根据选文功能(王荣生教授的分类)运用不同的“过程与方法”。比如,对“定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是“形式——内容——形式”,也可以是“整体——局部——整体”;对“例文”可以采用“阅读感知——理性分析——原型定向——原型操练——原型内化”的过程;对“样本”可以像“非指示性教学”的流程那样来进行: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趣(一导)——自读——定向——引导(二导)——研读——交流——引导(三导)——反省——拓展;对“用件”,教学过程只需进行筛选性阅读即可,即把要“用”的东西重点读一下,然后据此进行其他语文学习活动。至于方法,于漪老师认为,“老师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的方法,教法和学法相互沟通,就能够教在点子上。”

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他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统一,语文课程才算真正完成了知识观的转型。 三.中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

“维”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构成空间的每一个因素叫一维,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现代汉语词典》)“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交叉的,它们是一体三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余文森说,“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

首先,“三维目标”虽然是三个维度,但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核心指向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一体三维的目标只有整合,才能实现人的最优发展,全面发展。

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

再次,“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对语文教学而言,每堂课“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并非是等值的,具体教学时应根据情况有所侧重。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核心,是其他两维的载体,也是语文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标志,应该作为语文课的首要目标和核心目标;在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时候,必须考虑“过程与方法”的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运用一定的“过程与方法”达成“知识与能力”的时候,一定也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相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是课文不同,学生对象不同,三者所占比重应该有所不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俗地讲,“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苏发元,教师,现居甘肃正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