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民办高等院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290-02

0 引言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民办本科高校以来,到现在已经有民办本科院校共79所,其中2011年民办本科院校共27所,其中本科生人数达211242人。民办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高等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随着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成为了图书馆事业的新生力量。但民办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怎样建设一个适应本科院校的图书馆就成为了这些图书馆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1 民办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

民办院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历史长的也只有20年左右,有的历史更短。短暂的办学历史导致了图书馆建设的滞后性,好多图书馆都是从零开始,既无图书馆专业人才,更无文献资料的累积。虽然许多院校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也只是为了迎接各种各样的评估,对图书馆后续的建设上没有花更多的投入。现在好多民办本科院校的图书馆虽然有独立的、漂亮的馆舍,建立了所谓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馆,但图书馆的服务还是处在最低级的阶段。

2 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所面临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学院领导层重视不足 许多民办高校的发展都经历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困难,尤其是经费上的困难。

由于没有政府的教育拨款,因此,经费问题成了束缚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所以许多民办高校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教学辅助单位都给予最小、最低的标准。做为教学辅助功能的图书馆更为很少投入。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金投入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图书馆事业的年度经费不少于学校教学经费的3%,但好多院校对图书馆的投稿经费远远低于学校教育规程所规定的经费。第二,人力资源建设的不合理性。虽然好多院校的图书馆聘请了从国家高校退休的图书馆工作的老专家,但这也只是为了在迎接教育主管部门名种各样的检查与评估。图书馆人力资源、干部配置并没有形成应有的梯队建设,形成了馆长在图书馆方面很有能力,但是一般工作人员的能力太差,所以人员少,素质低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要特点。

2.2 图书馆自身原因 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是图书馆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图书馆先天的不足也是阻碍图书馆发展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第一,思想观念没有更新,没有确立与学院发展适应的思想观念,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在干部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认为图书馆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我们只要维持好现有的工作秩序就可以了,而没有想方设法地去思考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第二,管理不到位,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许多院校的图书馆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分工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3 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策略

3.1 图书馆发展的决策层策略 。

3.1.1 长远目标策略 这是决定图书馆发展方向和较长一段时间(10年、20年)内奋斗目标的决策,是对图书馆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的宏观控制,它用粗线条勾画出图书馆发展的轮廓,为图书馆的年度工作计划确立目标。

3.1.2 经费保障决策 。图书馆文献建设的系统性,以及自动化和网络设备的维护,都需要稳定的经费来保证。图书馆在学校是一个花钱大户,过去教育部规定“书刊资料购置费在全校教育事业费中应占适当比例,一般可参照5%左右的比例数”,而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没有提这个5%的比例,却强调说“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生均年购文献量应不低于教育部的评估指标。”对这些指标要求,决策者应作到心中有数,不能平时不重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待到评估或学校升级需要时,一下子给图书馆很多经费,以致形成不合理的突击采购。

3.1.3 人员配备策略 包括馆长的聘任和决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与构成。《普通高等学校图规程》规定:“馆长和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馆长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应能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了解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热爱图书馆业务,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图书馆馆长要有资格(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识、能力和事业心,选配好一个得力的图书馆馆长,是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基础。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图书馆 学科特色 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尽快找到新的服务思路,建设好学科特色服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 图书馆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更新观念,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更新传统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浅层次的书目服务为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把大量潜在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2.改善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

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应处处体现文化气息,时时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因此,无论是馆舍、设备、书刊资料等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软件环境,都要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3.加强图书馆藏书质量建设,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完善馆藏建设是办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藏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效果,采购人员要深入流通部、阅览室以及各系对书刊的需求,以此作为采购依据,把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优秀书刊购进图书馆。因此,除了向学生介绍利用图书馆馆藏分布及图书分类等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和计算机检索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检索手段的自觉性。

4.加强网络建设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传统与现代化服务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虽然在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上有本质区别,但是其模式基本相同,都要对文献进行采集、整理、储存和借阅,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实体上,二者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要代替传统的图书管理中不利于快捷、便利、准确利用图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方便读者的信息查阅、借阅和浏览。

二、利用现有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往往存在着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有些学科文献资料复本过多,特别是我校一些公共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都有重复购买;而版本用的也有不同,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比较突出,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共享。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藏书和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1.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应该怎样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出发,结合我校的学科专长,抓重点突破,具体进行特色数据库的选型时,量力而行,先开展试验性运作,以积累工作经验,尝试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确定了自建数据库的选题方向之后,应该立即进行信息源的采集工作。既对馆藏资源进行汇总筛选,整理集中,制定工作计划。另外,为保证信息资源补充工作,查漏补缺,建立并拓展通畅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采集新的信息资源,以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全面性、权威性、即时性。

2.筹规划,平衡学科分布,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应按学院的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和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形成自身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依据本馆的收藏优势,众多地开发各类数据库。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馆藏特色,选择合适的建库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尽快建立起学科种类齐全、形成多样的数据库体系。做到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学科分布平衡,以实现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另外,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书刊文献结构,首先要考虑的是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专业方面的馆藏应该较为丰富。如我院,属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学科有财经、水电、农业等三大类,图书馆根据这些学科建设数据库,以此来提高馆藏利用效率,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三、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

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1.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员的服务要使读者感到满意,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掌握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更要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具备网络信息获取和提供的能力。使信息服务进入全新阶段,迎接全新的挑战。

2.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是应用网络的硬件资源,作为馆员既要有利用终端进行情报检索或编制一般程序的能力,要有具备设计情报源和指导检索能力,还要了解和熟悉网络资源的基本分布情况,尤其是要熟悉馆藏;掌握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路径,能根据要求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编制一些网上导读系统,为网上资源编制索引。

3.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

图书馆员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载体的性能并指导读者使用各种载体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知识,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将会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各种语言文献资源会出现,只有掌握外语,才能熟练地查阅文献信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外交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如果图书馆不想使自己淹没在网络节点的海洋中,特色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围绕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的需求来建立特色数据库;要把传统与现代服务相结合;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能把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图书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员;各种素质;全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今社会已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增长迅速,生活当中各种信息不断的充实、更新。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让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下就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接下来便从四个方面分析当今图书管理人员为做好读者服务找工作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思想素质

在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当中,首当其冲便是政治思想素质。如若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纵使具备再高的才能都难以发挥,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保持高尚的情操的同时,还要具备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如今许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片面地认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每天给人借借书,把归还回来的书重新摆上架等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以前许多报社的图书馆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但笊绲耐际楣荼暇怪皇歉绞舨棵牛属于服务性质工作,压力小,工作一辈子也没多大发展空间,所做的工作繁琐也没有什么挑战,时间久了年轻人便没有了工作的热情,继而另谋高就去了。还能长期坚持在岗位上的人,都是一些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而这与他们执着的敬业精神有极大的关系。

二、知识素质

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站的原动力。在所有生产要素当中,知识占据首要地位,其他部门都是基于知识的增长而发展。所以,对知识的开发,传播和应用是实现社会进步繁重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逐渐来临。图书馆相关专业也逐渐想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管理人员在知识素质上的要求更加全面,不论是在文化知识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上的深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各个方面文化汇集和交流的中心,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的培养上要重视对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即是指人的知识文化程度,要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相当的了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文史哲,政经法”以及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除了以上方面,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充足的知识积累,还应当具备语文写作能力,可以撰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在专业素质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基友熟悉图书馆的工作程序和特点,又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业务专业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制作、分类、借阅、读者的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合理排架、图书上架、保管、维护等工作。

三、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推进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不但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还使信息的使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些改变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已经不适应当展的要求,因此,要积极培养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使之满足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工作要求。

1.对于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要求

检索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检索工作程序,还要熟悉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查询工作。如今网络已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今后的检索工作中,检索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统计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以及检索参考资料工作应当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掌握网上资源检索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高效满意的服务。

2.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及能力的要求

数字图书馆实现不但要求图书馆员具备相当高的知识结构,还对人员的外语水平、计算机知识水平方面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四、性格作风素质

。更好地服务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图书馆在对图书的采访、订购、分类、上架、书目的检索都是在围绕读者服务工作而开展。所谓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读者使用图书馆藏书时,为读者提供各种直接需求的服务活动,其中包括图书的流通、宣传、书籍的查询和书籍参考咨询等工作,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更加高效地满足读者对藏书的需求,架起读者与藏书之间的桥梁作用。

五、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而服务好每位前来学习知识的读者是服务好读者是我们图书管理人员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角色定位,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技能和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华杏.浅谈企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广船科技,2009.

[2]刘薇,包剑,张宏伟.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研究[J].情报探索,2005.

[3]马倩,邓阳.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图书利用率现状综合素质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图书馆更多的职能。中小学图书馆应转变落后陈旧的观念和工作方式(如"守摊式"),创新服务理念,树立"学生至上"的服务思想,形成"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教育服务理念,多元化、多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学校图书馆工作。

一、当前初中图书馆利用现状

很多地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图书馆不重视,投入低,设备旧,藏书更新慢、结构不合理,老师不充分利用,学生也不感兴趣。理念和服务方式落伍,还停留在借还与图书保管。但随着国家教育部门示范性中小学评比工作的开展,图书馆成为了一个必需的硬件设施,而且在藏书量、馆舍面积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指标。各地区按照教育部门统一装备,大量资金注入图书馆,内部装备齐全,建立和完善了图书管理系统;建立合理健全的藏书体系。这一切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的图书馆员再也不能是那种传统、单纯的"服务员"、"保管员",而是以"方法指导员"、"信息采集员"、"参考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角色面对师生。

(1)对新生进行教育:图书馆概况和图书馆用途教育;图书馆学知识教育;借还的制度学习。

(2)具备与图书馆管理相应的现代技术知识。现代计算机、复印、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信息的搜集、提取、存贮、检索能力,更好地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服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图书馆的资料、信息的采分编、网页制作、网络维护等。。

此外图书管理员还有具备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精神的奉献精神。

三、与各学科教师互动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要想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率,学科教师的引导与互动是关键。为此我们学校图书管理员与各科教研组长相配合,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将这些活动纳入各教研组和图书馆工作计划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和语文组一起设计了同读一本书、好书推荐、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读书主题班会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书香校园"的创建。与思想品德老师进行"时事沙龙";与英语教研组合作开设学校英语角,这些活动都有力地提高图书使用效率,推进各教研组工作的开展。

不少学生对自已的学习方法、技能和成绩不满意,他们满怀渴望地跑到图书馆,一心想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然而笔者与他们接触、交谈却发现,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生理、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波及到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学习问题。为此我就建议心理咨询室"对症下药",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和专题讲座,帮助他们从心理冲突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不断完善并发展自我。

工具书室、教师资料室都应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或推荐相关的杂志,如不擅长交际的可阅读《交际与口才》,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推荐《如何掌控你的情绪》、《心理与健康》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有当学生提高了能力、优化了心理品质、受到成功的鼓励时,我们的图书馆才真正进入了教育环节,图书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图书管理与互动

培养中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既是学生社会实践又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指出:图书馆应"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给学生以基本技能的教育,使之具有广泛的使用资源和服务的能力"。学生参与的工作可有:阅览室的管理、图书的借与还;图书上架及倒架工作;与图书馆相关问卷调查;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等。学生在这些工作中学会了待人接物、图书分类的初步知识、图书排架方法,培养了一丝不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图书馆工作;教学科研;信息资源;信息服务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图书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行专业教育,扩大学生知识面,进行综合教育及对读者利用文献提供方法指导,进行书目教育的基础上,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向。

一、突出专业特点,搜集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料

注意搜集与学校发展方向有关的重点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国内核心书刊,并把这部分文献的保障放在重要地位。在信息时代,信息的载体已从以往单一的印刷型转向了多种类型,因此,信息工作已经不能仅限于印刷型文献的搜集,还应包括录音、录像、计算机软盘、光盘等在内的声像资料、电子资料。图书馆适应文献载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积极争取设备资源,开放电子阅览室、声像资料室,注重馆藏书资料的整理,将磁带、光盘等资料有序化,并搭建相应的服务平台,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丰富的资料。

1 专业图书的收藏

在图书馆藏书建设中,侧重专业教学资料的收藏和补充,为了保证专业藏书的数量和结构的合理,图书馆在集中购书时,各系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每年制定一个图书采购计划报给图书馆,图书馆再根据资金、购书种类、复本量综合协调制定全年的购书比例计划,然后组织实施。

2 报刊资料的收藏

报刊资料具有出版及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等特点,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期刊订购中,注重收藏参考价值较大的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检索性期刊;收藏学生喜欢阅读的有益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提高素质的优秀期刊。在期刊订购中,我们认真听取系里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期刊收藏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

3 电子文献的收藏

。在数据库的采购和使用中,教师是使用各种电子文献的重要的读者群,因此,图书馆在采购电子文献时,应该十分重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二、围绕教学实践,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与学校的战略定位有很大关系。合理的馆藏保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科研工作支撑,如果仅仅是完成教育任务,那么以中文为主的馆藏就能满足大部分需要。随着创新教育的倡导,围绕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职能拓展的新领域。

1 及时为教学及课余活动的组织者提供情报信息

这种信息,应当有历史的,即各种实践教育活动的源流,也有现实的,即实践教育的现状;即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种服务,应当对搜集到的资料有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地概括出特点,梳理出经验教训,有利于有关管理者与组织者开阔视野,继承创新。特别是搜集、整理的国外实践教育宏观情况的信息资料,将影响学校的教育决策,关系实践教育活动能否受到重视,关系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深度,直接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要高度重视和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情报调研,定题跟踪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信息编译渠道,提供各种内部信息、动态信息,编写具有一定水平的信息综述、分析报告、专题文摘等。

2 为具体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信息

3 组织好音像制品的采用学习

随着音像资料大量进入高校图书馆,结合学生课余活动的深入开展,应当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积极配合校、系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音像制品,以深化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掌握,推动其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高。

4 信息、专题服务

。积极寻求对外合作服务,争取实现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

5 数据库等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服务

目前,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和拥有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和信息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今后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方向,我们应该主动地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需要,在观念、技术设备、组织和人员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与服务奠定基础。

6 图书馆与各系资料室合作开展信息服务

三、区分读者对象,全方位分层次提供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须要有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同时掌握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书本式参考工具,并且有良好的与学校发展方向相适应的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从事工作。要从事深层次的信息工作,仅仅具有文献的专业背景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力度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应该考虑综合化,由文献情报专业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专业和各种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组成,形成各部分人员的知识融合,加强在职人员的针对性培训,造就一批能与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相适应的图书馆馆员,从而提高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图书馆和各系资料室,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主动积极地共同为实践教育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作为第一层次,高校图书馆应侧重于满足全校各专业共同的需求。作为第二层次,系资料室以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则应当着重为所在单位的专业、学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这一层次的服务,专业特点突出,针对性强,比第一个层次的服务更加专门化。具体举措是:

1 教师参与图书馆藏书建设

各系教师参与选书,能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图书出版动态和出版质量等问题,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仅使图书馆藏书结构和层次更科学、合理,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 为教师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条件、优惠措施

教师是学院办学的核心力量,图书馆应该想方设法地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向教师倾斜。高校图书馆不仅要设立教师资料室、专题阅览室等,同时要对教师借阅图书的册数、期限都适当地进行增加和延长,以满足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特长生、导师等提供更加优惠的借书政策。

四、反映教学成果,建立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成果专题资料室

进入图书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收录日期:2013年5月9日

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图书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图书馆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积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依托学科馆员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实现自身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一、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一)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其产生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大量的科学技术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停留在图书馆里,而将这些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有用的科技信息反馈给用户,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人才,它不仅可以保障现代化信息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图书馆新技术、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队伍,将队伍中的人员逐渐培养成学科馆员并逐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建立起差异性竞争优势,学科馆员的思想、行为、能力等都将对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影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极大地激发学科馆员的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学科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科服务将成为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深层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以多样载体、信息技术化与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多层次服务方式和集成化的服务方法,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网络时代,读者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拘泥于单一信息源,而是有太多的选择,超越了时空限制。学科馆员要深入辅导读者,善于筛选和利用文献、信息,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发掘与加工,通过编制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不断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三)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学科馆员以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为目的,深入学科专业领域,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学术层面上的服务,解答科研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最新成果、未来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理后,提供给重点学科知识用户。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不论从信息资源、服务手段,还是服务时效、服务质量上都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强学科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无疑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拓展了服务深度和广度,而对于读者而言,是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讲,都是受欢迎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虽说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成立学科馆员领导小组,建立各项管理机制。学科馆员是一项合作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也是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致力于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包括确定和调整服务计划、任命、培训、考核学科馆员、评估服务实施效果、组织交流和宣传服务项目等。学科馆员的任命、服务、考核指标、培训等的实施都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项管理机制对于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必不可少,也是学科馆员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它包含学科馆员的资质认证、学科馆员的岗位定性、学科馆员的待遇、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是有效管理的手段和依据,起约束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也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

(二)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深入学科专业领域,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决定其服务的层次高低,因此图书馆必须广开渠道,多种途径有效选拔学科馆员。

1、挖掘现有人力资源。近年来,进入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书馆内实际上已经拥有一批既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经过资格论证和培训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学科馆员”。图书馆要鼓励馆员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自觉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学科馆员”。

2、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从事对口的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而且服务的起点较高、针对性较强。

3、聘请兼职“学科馆员”。在有些学科暂时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部分院系热心图书馆事业,经常查阅文献,专业上有一定造诣,能够对学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教授,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情报学课程的培训,使其担任图书馆兼职“学科馆员”。

同时,还要积极培养那些爱学习肯钻研,并参加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的中青年,建立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培养对象梯队,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通过培养,造就一批精专业、广知识,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队伍,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有力保障。学科馆员工作业绩的评价既取决于学科馆员工作完成情况,又取决于师生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实行双向考核,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又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以用户评价为主。考核既要有定性基准又要有定量指标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学科馆员的服务状况。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在有良好激励的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力的80%~90%。因此,在管理中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会起到促进、引导和榜样的重要作用。切忌吃“大锅饭”,以免引起许多人的消极情绪。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加大薪酬中的激励成分,让提升、培训成为一种奖励,体现图书馆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以此激励员工,促使人才内在价值和创造力的发掘,换取人才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保证服务质量,在院系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最关键因素。这是一个挑战性的岗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至少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信息素养,并目要与专业学科结合渗透,还要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口头表达及社交能力。因此,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科馆员自身的学习和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选派有专业特长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深造,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第二学位、硕士、博士等,鼓励具有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员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信息鉴别、筛选、转化、整合能力,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等。。另外,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论坛,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平台。

(五)改革不合理分配制度,提高学科馆员待遇。目前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地位也较低,这是造成国内图书馆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关键。在高校,图书馆员属于学校的教辅人员,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均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图书馆要争取本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知识含量的多少为依据,使专业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非专业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使学科馆员的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作人员,达到各院系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学科馆员的重要角色得以实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三、结束语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的一项新工程,需要不断摸索、创新、推广并完善。学科馆员的设立是关系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大事,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俊玲.略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

[2]罗红彬等.基于学科馆员制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现代情报,200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