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1

虽然他外婆跟我讲述的不是很清楚,而我也并没有弄清楚整个事件的经过,但他外婆当时描述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感情,我却历历在目。。

李春华是衡阳人,20xx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的学生。暑假期间因为正是家里搞“双抢”的时候,李春华怕父母在家里忙不过来,所以辞掉了工作,回家帮父母的忙。七月二十三号,勤劳的李春华已经忙碌了一上午,中午挑着谷子回家的时候,在离他家不远的水塘边传来了救命的声音,听到求救声,李春华赶紧放下担子,朝水塘边跑去,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已经劳累了大半天的李春华在救上一个人之后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在水里啊,随即他很快地又潜入水中。

当人在水中被淹的时候他的求生欲会特别的强,即使抓住的是一根稻草,他也会死抓不放。已经没有多少体力的李春华被紧紧地抓住了,怎么办才能救人呢?李春华将脚伸向了那个被淹的人,把他踢向岸边,而自己却向水塘底下沉去。这就是李春华舍己救人的大致过程。虽然我描述得不是那么生动,形象,感人,但是我相信,李春华英雄的事迹已经烙在我们每一个师大人的心中。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人的一生可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死却有很大的差异。刘胡兰为了革命机密不泄露出去宁死不屈。她的死,是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的;她的死,得到了人民的肯定和赞赏,同时也留下了一种刘胡兰精神,这是她的死所带不走的。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所以,虽然李春华已经静静地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李春华之所以能成为英雄,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李春华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立志要发愤图强,将来有所出息。通过他不懈的努力,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这是他家三代唯一的大学生,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即使上了大学,他一刻也没有松懈下来,而是更加地努力,包括努力学习和做家教等兼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在班上他担任过班长等各种职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他虽然家庭贫困,但他从来不提,而是把许多助学金,补助等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在思想认识上,他总是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是一名够格的党员。这样一位有优秀人格的人,怎么会在别人有难时撒手不管呢?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榜样和精神!

思考了这么多,我的灵魂不时地为之震颤。太感人了,太震憾人心了。也许是因为我所生活的这个圈子里面真正的好人好事太少了,所以才会如此地沉重。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爱和奉献,我想,像这样的事迹也将不足为奇。当我还在为生活的不济而闷闷不乐,当我还在为家庭的贫困寻找逃脱的借口,当我还在为一点点小挫折而沮丧,当我……

李春华早已撑起了一片蓝天,所有的困难都被他踩倒。当我真正了解李春华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好惭愧。所以向他学习他的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习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口头的言语而已,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能量。

现代这个社会,物质财富已经大大地增加了,而精神财富却显得奇缺。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总标准,因而人民也被物质化,变得冷漠寡情,见利忘义,甚至贱踏了做人的底线。因此,要想得到像李春华这样的精神财富都是如此的难能可贵。物质纵然重要,但缺少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将会是怎样的一种空虚和惶恐。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生物化学;有机化学;课程整合

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方面知识。生物化学课程是研究生物体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学科。无论从化合物的结构,还是从化学反应上来讲,有机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生物化学是有机化学的延伸,二者相互补充[1]。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在形式上各自为政,在内容上比较割裂,这样的课程体系表现出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1)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很难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应用于生命体物质代谢的理解和分析中;(2)随着基础医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迁移能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无从谈起;(3)知识体系分散,学时数长,效率低,不利于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2门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是新时期临床医学教育的现实要求。从2014年1月开始,本校开始讨论和设计2门课程的整合方案和考核手段。迄今已在2个年级实施了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现将整合方式、评价体系与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确立课程整合的目标

从2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可以看出有机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基础,二者具有整合重组的条件。;(2)缩短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时数比重;(3)2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强;(4)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自主性更高;(5)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

2建立新的模块教学体系

2门课程的整合不能是机械简单地相加,必须将内容综合化和模块化。整合后的理论课程总学时数为88学时,分为5个模块,见表1。除了章节上的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有意识地注重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尤其是在讲授生物化学反应体系时,将化学知识和规律引入进来。以往教师讲代谢途径,只强调底物、产物、产耗能、关键酶和反应部位,对反应过程仅仅是简单陈述,现在教师更注重分析其化学机制,引导学生推导和分析。例如,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教师会分析乙酰基上的甲基碳原子带负电荷,对草酰乙酸上的羰基碳进行亲电取代。这样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让学生感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是浑然一体的,不同于往届学生反映的割裂感和基础课无用感。

3授课形式多样化

2门课程整合后,学时数大大压缩,教学质量却不能压缩。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引入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把一些课堂“灌”、“填”的内容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从而给课堂留出交流和讨论的时间。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本身是一些枯燥、抽象的反应,学习起来乏味吃力,课堂教学常常让教师学生都感觉很疲劳。如何既能增加课程乐趣,又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和应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史上的小故事是非常优秀的素材。例如Krebs发现柠檬酸循环和鸟氨酸循环的研究历程,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根据结果推理分析,都是极具教育意义的。但在课堂上由教师来讲,就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机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处于丰富的学习情景中的,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促进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2]。所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好阅读内容和问题,让学生在课余带着问题重演Krebs的探索历程,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则能事半功倍,完成一次极好的科学探索。3.2网络教学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为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式。教师也可利用此平台上传教学录像、自测题库、教学大纲、电子图书等,作为主体教学的进一步补充。尤其是电子图书,不同版本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免费学习的好资源,受到广泛的欢迎。

4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性评价,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斯克利芬提出,后来教育家Bloom将这一方式尝试引入教学评价,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来信息的过程,学习是个体的自我建构[3]。这种评价方式不同于以往单纯以一次考试成绩做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旨在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通过经常性的测评,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4-5]。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修正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也尝试了课堂提问等方式,但形式简单,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加之教学时间有限,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被考核,因此结果往往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无法提升。改革后,本校将课程评价体系分割成3个部分,并给予适当的权重,每个部分也制订出可量化易操作的考核标准。其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态度评价、知识体系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各占课程总成绩的50%。平时考核由出勤情况(5%)、模块测验(30%)、课堂讨论(15%)组成,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50%)。4.1出勤考核学生的出勤率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的方式之一,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我们制作考勤签到表,考察学生的出勤率。4.2模块测验结合新的课程体系,在每个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模块测验。每次模块测验包括基本知识点考察和综合性题目考察,以此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宽度和深度。分阶段、分模块地进行考察,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评价学习效果,调整策略。4.3课堂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教师特意在每个模块安排1学时的课堂讨论,内容涉及该模块的相关内容,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知识点的讨论分析,也可以是某个重要发现的研究历程。通常提前1周给出2个以上命题,学生建立互助小组,分组选题,准备资料和幻灯片,讨论时各组派出1名代表演讲,教师评分并给予针对性的当场点评。为了客观、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表现,制作了评分表对每个指标量化考核,见表2。

5评价结果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环境;绿色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44-02

绿色化学,也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或无污染化学,主要是指在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利用一系列的原则来减少、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或在过程中的生成的化学。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原子经济性”,基本原理是公认的十二原则。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与环境保护不同,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是从物质产生的源头控制废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绿色化学对环境保护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与现代化工工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一、绿色化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未来的生力军,在大学课程中开设绿色化学课程,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污染,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绿色化学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绿色化学的思想和观念逐步为人们接受,并被引入高校教W活动中,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与化学其他课程不同,绿色化学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和专业知识,为大学生讲授绿色化学课程,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绿色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精选教学内容 启发学生的兴趣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很快,但没有较为成熟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这也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思想、提供最新的学术动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结合实际生活,用生动的实例充实课堂教学,展现绿色化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白色污染”及解决措施,这样学生就会对绿色化学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绿色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发展速度很快,而且涉及很多化学相关领域, 因此我们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经常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将一些相关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添加到教学内容中。。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启发学生思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少,教学气氛沉闷,也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之下,研究性教学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

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在设定的问题情境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绿色溶剂技术这个章节时,我们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的科学前沿内容。在该章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这节课的10~15 分钟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及对绿色溶剂技术的理解,分组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这种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文献查阅和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作为一门专业课,绿色化学每节课要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绿色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是容易导致学生一直处于抄笔记的状态,没有时间去消化和思考教师讲授内容,不能和教师互动,只能被动接受课堂内容。所以要改善教学效果,就应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意不同教学手段间的配合使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主要场所,但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素质,我们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实习基地,有合作的化工厂或制药公司参观调查并进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课外实验教学来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绿色化学观念,如在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研究设计性实验中分别采用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对两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另外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有意识按绿色化学要求进行,开展专题讲座,环保展览宣传等,让绿色化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

。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绿色化学课程的最终成绩包括课程论文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在每学期的授课中,我们通常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前给出课程论文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根据绿色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结合课程论文的具体要求,查找和阅读有关的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和撰写课程论文。。

绿色化学的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率,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不同于其他化学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在绿色化学课程的考核中,我们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及课后心得体会也计入平时成绩。如在某些章节的课堂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组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课堂教学中,每组可派出代表对相关问题给出解答,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更深刻地掌握教学知识点。教师根据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并将这部分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课程结束后,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要总结该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对课程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部分内容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这门课程中,部分评价意见如下:1.绿色化学这门课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感觉很有用;2.课堂上老师举的例子很生动,学到了很多东西,扩展了知识面;3.通过准备课程论文,感觉自己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了;4.喜欢老师的讲课,内容吸引人,但是有部分反应有机化学里没学过,能否多讲一些。

三、结语

绿色化学是一门面向21 。在绿色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常伟,李贤均.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2] 张礼和.化学学科进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沈玉龙,王克诚.国外大学的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 2006(10):63-64.

[4] 仲崇立.绿色化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药物化学 毕业实习 带教心得

中图分类号:C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16-01

教师富有成效的带教方法能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收获颇丰,能大大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对毕业生的实习带教实践,浅谈毕业生实习带教的几点体会,以期提高药物化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并对实习带教的同行提供方法参考。

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涉及先导药物分子的发现,新药的发明,药物分子及中间体的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化学分子的药物化学性质测试与分析以及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是一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在药物化学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参与和综合应用,药物化学的研究离不开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合成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参与[1~2]。

1 结合实习生专业意向选题

结合药物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有目的的选择毕业实习的研究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按实习生的专业意向选题也是学生所渴望的。教师在实习带教时应多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毕业后的专业意向,如有的同学希望毕业后进一步深造继续从事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让这类同学多从事基础性研究。有的同学希望毕业后到医药相关企业工作,可以让他们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医药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或是到学院的附属医院药房进行实习。针对我院相当大比例毕业生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这一现实情况,除了本院老师的研究课题供毕业生实习参与外,学校也为毕业生开辟了校外进行基础性科研项目研究的途径,例如到医药企业的研究单位进行实习。毕业生的选题意向也与个人的兴趣点有关,有的学生喜欢西药的化学合成,有的喜欢从事中药的化学提取,而有的喜欢从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即从事药理相关的实验,有的同学喜欢药物化学性质的测试与分析可让其主要开展药物化学性质测试方面的实验等。针对实习生的专业意向及个人兴趣开展毕业实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预期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

针对学生的毕业意向及兴趣选题后,带教老师首先给实习生阐明选题的重要性,免得出现有些同学经过半年的实习毕业后才“恍然大悟”觉得自己选错题了,或者觉得糊里糊涂收获甚微。学生选好研究课题后首先要熟悉研究素材,对自己将要参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有个清晰的整体的把握,可以预知研究过程结束后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并对预期的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有所预知和了解,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从选择课题到进入研究状态的时间,也可以避免由于对研究思路不明徒走弯路。

3 培养实习生调研文献的能力

选好研究课题后,实习生组织调研文献的能力融汇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包括对实验结果的预知评价和分析过程以及研究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调研文献的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对实验材料的准备,更是关系到实习生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文献不仅仅包括狭义上的各种期刊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还包括各种相关的教材或工具书的查阅,工具书如药理实验方法学、各类药物化学相关教材等。数据库文献资料如CA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ACS数据库等,以及比较简单的中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等。带教老师应给实习生介绍上述常用数据库的在线查阅方法,增强实习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实习生实验材料准备能力和遇到问题时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实习生实验操作能力

上述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实习生已经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比较清晰完整的全局认识和把握,这时就可以有条不紊的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对于药物化学等化学相关学科的实验研究,在学生进入试验室做实验之前,很关键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点就是带教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这是毕业生顺利完成实习并培养各项综合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非一日之功,需要实习生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勤加思考,善于总结。带教老师可以把自己多年的试验或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适当引导,使他们明白试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在实践中增强试验操作技能。

5 培养实习生处理试验数据并归纳整理成论文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试验研究部分完成后,将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归纳结果得出结论也显得非常重要,这是整个实习阶段的收尾工作,优秀的毕业实习生必须是善始善终的,这一点做科研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有的人试验做的很好,可惜整理结果的能力差,或者说文字处理能力差,这会直接影响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发表,本科毕业实习生一般对撰写论文方面的要求很少,毕业实习论文的写作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实习生整阶段的实习成绩。尽早培养处理数据和归纳整理研究结果的素质和能力对本科生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大有裨益。在处理试验数据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一些化学软件或者其他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例如,SPSS、EXCEL、MATLAB、Origin等软件的使用。

6 结语

通过上述对实习生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结合实习生专业意向及个人兴趣选题,在熟悉了课题材料的基础上首先对预期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试验操作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做好后期的数据分析,结果归纳工作。按照上述模式有利于提高药物化学专业毕业生实习的质量。实习带教方法探讨已成为当前有实习生带教任务的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5

一、创造活动,优化创造品质

1.以活动为载体,创造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形成,都要以创造性活动为载体。进行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不仅仅是发现、发明新的化学事物,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认识方法和显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如组织学生办化学小报,他们要广泛查阅资料,积极收集素材,认真排版设计,规范书写。一张小报,要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要做到图文并茂,色彩达配协调,内容丰富多彩,有创意,确实需要参与者下一番功夫。教学中,抓住问题,强调研究,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观察、分析思考,教师适时加以提示、引导,并鼓励学生再设计、再实验、再观察、再思考。

2.注重经验积累,讲究精益求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经验积累,教师指导学生作好课堂笔记,学会收集、摘录、剪贴文章,书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化学小论文,观察、验证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都能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而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在创造实践活动中,要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和革新,敢于向传统观点、定势思维方式提出质疑,要具有知难而上,锲而不舍,献身事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贡献的精神。培养认真观察现象,如实记录数据,客观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不弄虚作假,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3.加大活动课程比例,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加大活动课程比例,采用研究课的形式,让学生挖掘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我们在《溶液pH值》的教学过程中,分成几个层次让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1)自己测定最少10种不同溶液的pH值,对比总结,找出规律;(2)收集最少10种不同液体(如工业废水,牛奶等)进行pH值测定,并写出测定报告;(3)测定不同地方的雨水和工业废水的pH值,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

通过上述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并且也和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本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化学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以实验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重视结果,而且更重视过程,许多章节如《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等教学内容均放在实验室进行,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均可以在实验中进行实验验证,自行解决。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完成题目要求,让学生尝到发明创造的滋味,增强创新本领。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探索、创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实验考查课,我们给学生一种未知物,只要学生能够鉴定出是什么物质,写出实验报告,我们都给优秀成绩。经过从三年培养,许多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学生中间大力开展小科技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找到知识的不完备处,去更新,去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如,有些学生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做了改进,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还有些学生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做了改进,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还有些学生在本地区的废水排放调查中,大胆地提出治理的合理建议,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改进评价方法,调动创新思维

从目前评价方式来看,很大程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尝试着改变评价方法,如,出一些题册,学生只要选择其中部分试题答对都给成绩,甚至在规定时间里答对越多,得分越高,这样不必于人一卷,答案也不必千人一样,更不必为100分而满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我们还针对某些重点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题目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发现,然后学生交出研究报告,姒此评定成绩。这样,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勇于研究的兴趣。

五、开展学术报告,创造创新氛围

有机化学心得体会范文6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是凯洛夫“讲解――接受”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是什么,你记住”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科学探究的学习,正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以自主的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逐步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讨论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所谓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创造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相关的情景过程中去,增强学生对某些现象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问题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进行探究。如对铁腐蚀现象的研究,铁腐蚀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铁为什么会腐蚀,哪些因素会加快铁的腐蚀呢?学生很急于解释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现象,这样的心理就会驱使他们认真的去探究。

2.收集信息、提出假说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的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为了验证假设,学生充分讨论,让学生制订详细的探究计划,就上述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研究课中,同学查资料的得知双氧水分解可以获得氧气,但同学常温下实验发现氧气发生速度很慢,怎么办?在这个问题情景下,同学自然而然想到加热和增加浓度或加催化剂等方法,但什么温度什么浓度什么催化剂合适就值得同学探究。于是引导学生设计出:不同温度双氧水制氧气比较,不同浓度双氧水制氧气比较,不同催化剂双氧水制氧气比较等几组实验。

3.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根据假设设计的实验方案,将学生合理分组,对各种假使进行验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要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调控。如设计的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实验的安全措施,学生设计的探究性实验是否具备做实验的条件,是否具备完成实验的足够时间。

4.得出结论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已学的知识对结论做分析,肯定正确的结论,对错误的结论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由实验结论对书本上的结论做验证和补充,将书本的知识以深刻理解和延伸。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后的几点思考

著名化学家博鹰教授曾经讲过:“做研究最宝贵的是经验,因为那是有钱也买不来的。”这里讲的经验就是做事情的经历和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得到的感悟和体会,这种感悟和体会是深刻的、长久的,并可以受益终身。学生不仅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的能力,而且也明白了与人合作的快乐。

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主要如下:

1.班额过大,给组织探究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在校班级人数普遍都在40人以上。人数过多,给组织探究活动带来一定困难,合理分组、合理分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要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学优生学困生合理搭配。采用小组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共享实验数据,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完善实验计划。

2.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拿来设计探究实验。

有的教师不重视探究活动的质量,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让学生讨论或不加任何指导就让学生去探究。也有的教师对探究始于“问题”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科学探究。

设计探究活动时,还应该考虑到是否包含有科学探究要素,知识是否有探究价值,所提问题是否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所触动、冲击和质疑。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接受式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某些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效果可能更好。

3.课堂时间不足。

要求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受自身知识体系的局限,不一定能全面考虑问题,有时甚至有科学性错误。“放羊式”的探究活动往往是花了大力气而收效甚微。应通过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充分挖掘生成资源,适时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某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中不断强化探究性实验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螺旋式的学习中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经费不足和场地、仪器、药品缺少(或不配套)。

有些学校经费紧张或者学校领导不重视实验,认为开设实验要浪费仪器、药品,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化学药品不够。探究实验可能“浪费”很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但这样做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浪费”。初高中阶段的学校,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仪器、药品种类偏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添置大学化学用到的一些造价不高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像光电分析天平、吸光光度计、标准口有机化学制备仪、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等,数量不一定要多,一两套就可以。

5.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网络的普及更为探究性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学找到了许多教材上没有的新方法,有些连教师也是第一次听说。指导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设计实验装置。还可以利用E-mail,随时交换意见,实现师生课堂外的交流和互动。

6.科学评价。

探究性实验的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多样性,相比以往的教师依据标准答案评价更科学,也更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挥自己所长。对于失败的探究,切不可轻率指责或否定,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