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亚;疾病;中医诊断学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近年来有大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强调亚健康是无“病”,但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中对“病”的诊治方法来治疗,这里的两个“病”实际是分别针对西医和中医而言,研究中多有混淆。笔者现从中医“病”的概念和西医“病”的概念着手,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两种医学体系中“病”的关系,以便准确界定亚健康状态,继而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1 中医学理论中“病”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平衡为健康,称健康人为“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者,不病也。”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健康人就是没有病,有了病就是不健康。疾病是与健康相对而言的一个笼统概念。
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上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提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
2 西医理论中“病”的概念
《辞海》在对疾病的解释中提到:“疾病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和人体对抗这些损害的防御代偿等作用的矛盾。”目前西医教材中通常将疾病的概念概括如下: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自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可以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特别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减弱甚至丧失[1]。西医是以病理、组织结构改变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各种疾病通过医生询问病史、诊察患者,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检测手段可以得到阳性结果。如果这些方面都无法检出阳性结果,就不能确定为某种疾病。
3 亚
1996年,我国学者王育学提出了“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2]。目前,中医界研究使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该指南在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中认为,“如果存在目前医学上不能解释的症状表现,且持续3个月或以上者,可判定为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4 亚健康状态无西医的“病”
目前尚无“金标准”来直接诊断亚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是通过排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而实现的。亚健康人群疲劳、体能下降、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不佳、各种身体不适症状等均可持续或间断出现。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但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中却没有发现确凿的可以达到诊断程度的疾病证据,于是通常不能做出西医的疾病诊断。
迄今研究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均是基于通过西医诊断方法来排除疾病。于氏等[4]主要通过病史排查和生理生化检查如胸部透视、心电图、生化、CT、肝功能等排除疾病状态。刘氏等[5]亦是通过统一体检的方法排除疾病。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血脂、血糖、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由医院体检中心医师负责排除疾病诊断,其主要根据仍然是实验室等检查。由于目前临床物理、化学和其他实验室等检查仍然是支持西医有关疾病诊断主要项目,因此,亚健康的无“病”状态,实际指的是排除西医明确诊断的疾病。在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医学重视的是病,对健康的认识就是无病。即凡是不能明确诊断出疾病的就是无病,无病等于健康。
《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而且必须包含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6]。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就使原来的“健康”人群范围缩小,虽然不能诊断为疾病,但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中“不完满”的人群被从“健康”人群中剥离出来。
。人们追求完美的“健康”使健康的范围不可能再向外扩展。而随着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疾病的范围却不断扩大。目前疾病的诊断依靠患者自觉不适后就医,医生搜集症状资料,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和各种影像、生化实验室检查后得出诊断。由于常规体检的广泛普及,大量更先进、更精细的设备不断进入医学领域,使疾病更易被诊断出来,由此疾病的内涵不断被充实。因此,在原有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群只分为健康和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亚健康人群从健康人群中被剥离出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部分新命名诊断的疾病人群又将从亚健康人群中被筛检到疾患者群。
5 对亚健康的中医辨识
5.1 亚健康人群中一部分是“欲病”
《千金要方》云:“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希望自差,须臾之间,以成痼疾。”所谓“苦似不如平常”,正是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虽然有不同于平常的不适表现,但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却又都未见异常,或达不到疾病诊断的标准。师氏等[7]认为,根据孙思邈将疾病的发生过程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亚健康状态应该属“欲病”层次。它不是无病,而是已涉及人体自我稳定平衡系统的失调,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已病”的层次。因此,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凭症状体征不能明确辨为某种疾病的,应属中医之“欲病”状态。
5.2 部分亚健康人群可辨出中医的“疾”或“病”
从中医学角度考虑,只有“阴平阳秘”的“平人”才是健康人群,除“平人”外都是不健康的。亚健康人群源自中医的不健康人群,这与“亚健康源自西医生物模式下的健康人群”是截然不同的。《说文解字》云:“疾,病也。”疾病缓急微甚有别,疾是病的轻浅阶段,病是疾的沉重阶段,即《辞海》中所说:“疾甚曰病。”可见,中医的“疾”作为病的轻浅状态可能症状很少,或是很轻,但只要是阴阳不平衡,就已经不再是中医理论中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机体已经出现了气血阴阳的不平衡状态,有病因病机可究,当满足中医疾病诊断标准时即可诊断为“病”,因此,亚健康可以有中医的“病”。中医“病”的范围自古以来在不断拓展,甲骨文中已有疾首、疾目等20余种,至《内经》已有200多种病名。中医的疾病很多不能与现代医学中某个疾病直接对应或达到其诊断标准,如虚劳、郁证、健忘等患者在常规检查中很多都没有阳性指标,无法诊断为现代医学的“病”。目前国内治疗亚健康多用中医方法,对亚健康者实施个体化治疗,使其重归“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6 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于健康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以“完满”状态作为健康。但对疾病的认识差别很大。中医是排除式的,不健康就是有病,即亚健康人群源自中医理论模式下的“不健康”人群;西医是纳入式的,必须满足疾病诊断标准才是疾病,即亚健康人群源自西医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人群。因此,亚健康是“无西医的病”,但可能“有中医的病”。
现代医学强调组织形态、器质性病变;中医学强调功能,重视患者自身感受,并不否认疾病发生时体内出现了物质性的改变,只是这一“物质性”着重在“气血阴阳”。中医辨证时,看重的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体征,通常不依赖于仪器检查,因此,即使没有任何影像或微观指标异常,依然可以辨证施治、立法处方,即中医“辨证”不需建立于现代医学“疾病”的基础上。
病证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即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中有“异病同证”之说,但某一证候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的疾病中亦有一定差异。由于所处病种不同,其证候表现,特别是针对病位的症状或体征一定有所不同。如嵇氏等[8]分析1982年1月-2000年10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118篇,发现肝郁脾虚证存在于精神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多系统疾病中。吴氏等[9]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表现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但在不同疾病中,肝郁脾虚证的症状表现可能不同。如泄泻肝郁脾虚证中“便溏泻”一定出现,而“腹胀”不一定出现;胃脘痛肝郁脾虚证则以“脘腹胀痛”为主症,“便溏”不一定出现。即异病可以同证,但构成同一证型的诸要素如主症、次症、兼证及舌脉等,在不同病种中主次地位是不一致的[10]。
由此可以推论,同一中医证候,在亚健康人群和疾患群中亦应有不同表现,可能表现在某些症状体征的有或无、某个症状体征出现的频次以及某个症状体征出现的严重程度上。这一观点尽管有待今后研究中、大样本数据的统计支持,但提示研究者应对亚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同一中医证候有无表现差异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启福.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
[2] 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
[4] 于春泉,王秀莲,张伯礼,等.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特征的判别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29-131.
[5]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131-136.
[6] 杨 平,肖 进,陈宝珍.医学人文词汇精解[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40.
[7] 师建梅,袁世宏,李俊莲.亚健康的中医自稳调控干预措施[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6):55-57.
[8] 嵇 波,陈家旭,鲁兆麟.对逍遥散临床应用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5):4-6.
【摘要】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亚健康;未病学;养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的变化,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20 世纪末,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人类的健康理念发生了转变,健康被赋予新的内涵。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1
亚健康的基本概念
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痠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自 80 年代被前苏联学者称为“第三状态”这个新概念以来,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重视,并将其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出现各种不健康的问题,有可能向疾病发展的一种过渡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人体生命活力和功能的低下状态,不仅表现在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的低下,也包含了心理状态的不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低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尚无确切的病变的客观指征,但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亚健康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和多方面不良影响,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中医药历来重视治未病,对亚健康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医疗过程中显示了肯定的疗效优势。
2
中医学的“未病”学说
中医学的健康观念是“天人相应”和“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及外界社会之间及其体内阴阳和谐的动态平衡。受时代所限中医学的术语中虽无亚健康一词,但早在 2000 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学经典《内经》中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未病”的概念和“治未病”的观念,如《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谓“未病”、“未乱”就是产生疾病前之状态或征兆,是质变成为疾病的量变过程,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亚健康则应属“未病”、“欲病”层次。中医“未病学”的医学思想,其主要体现于治病之未成、治其未传、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可见中医学是极其重视养生的。
3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观的异同
“未病”的概念是与“已病”的概念相对而言,即非已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亦非无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态或征兆。因此未病学主要讨论的是疾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及疾病的转变或转归期等的机体变化。其宗旨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从这一点上看可以说中医“未病”的内涵应当是包括了亚健康状态在内的所有机体阴阳失调但尚未至病的状态。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形成的主要机理与中医“三因”学说密切相关,其成因是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正气耗伤。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和社会压力加重、饮食不规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睡眠不足和自然衰老等,并指出人类疾病的 50% 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由此可见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亚健康产生的认识是相近的。
4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进展
。健康,已成为一大主干学科。近年来,亚健康一词被提出,并日益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Berkman率先提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所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大体上分为躯体性、心理性和人际交往性三种亚健康状态。2003年10月美国MIH公布了全球健康的十四大挑战,其中有两条就是专门针对亚健康状态提出的。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
我国古代医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未病”的概念。 “未病”是机体开始已有或无病理信息,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或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状态,是病象未充分显露的隐潜阶段。与现在亚健康状态所指的非疾病、非健康状态基本相似。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4年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现象,还包括心理与社会上的完满适应。根据这一定义,WHO的章程序言中提到:全世界属于健康状态者仅占5%,找医生诊病者约占20%,剩下的75%就属于亚健康状态。赵瑞芹等[1]提出,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包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何裕民等[2]则认为:亚健康包括三条:首先,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及可明确的精神心理障碍;其次,它可以涉及躯体上的不适(如虚弱、疲劳等)虽够不上疾病,却又偏离了健康的症状;再次它可涉及到精神心理上的不适以及社会生存意义上的适应不良。。
综合上述观点,总的来说目前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经系统检查未发病,而自己确实感觉到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轻度心身失调阶段、潜临床阶段、前临床阶段。
2 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600万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年人占25%~48%。目前国内学者十分热衷于本课题,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和调研,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有所涉及,在较发达的城市从事脑力劳动人群发病率较高,在曹露[4]的十堰市119名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问卷调查中亚健康的发生率达到了80.1%。而在不同的职业中,知识分子高达70%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部队中,由于军人职业特殊,体力负荷及心理负荷远远超出普通人水平。长期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突发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及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官兵中心理亚健康状态较多,边强[5]对某军队疗养院接待的疗养员322名进行问卷调查,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7.7%,而王俊[6]采用对照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对军队在职干部1325名进行调查,共有892名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7.32%。
3 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
3.1 症状标准诊断法
1988年美国CDC对亚健康状态中普遍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制定了诊断标准[7]。1994进行了修订[8]。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分别于1992年也制定了自己的关于CFS诊断标准。依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出现种种还不能确诊为具体疾病的症状以及自己感觉不到或被忽略的状态,对照上述标准诊断。
3.2 MDI健康评估法
是WHO用于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依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进行综合评价。。
3.3 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
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确定主要依据量表测量,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Delphi法评价。
4 亚健康状态的检测技术
近10年来,我国可评估人体多种状态的检测技术有了一定进展,有热断层扫描仪、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亚健康检测法、人体功能代谢分析仪及清华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量子亚健康检测仪、福贝斯远程健康监测系统(TDS)。
5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由于其年龄、适应能力、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各异,但一般均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改变,这三方面互为因果。就身体要素而言,首先为疲劳,其次涉及虚弱,免疫失调,消化不良、头昏,性功能低下的综合状态,再次仅表现为睡眠困难、肌肉酸痛、便秘等单一症状。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神经质等。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冷漠、无助、无望、孤独、空虚,在家庭生活、情感交流、人际沟通、知识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等方面感到困惑、压抑和郁闷。
6 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
。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激活都参与升高血压,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还引起代谢的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血管平滑肌细胞钠水潴留,导致动脉硬化[9]。总之,人们认为导致亚健康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1)过度的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酗酒等)。(2)社会的压力环境以及人性的欲望和需求产生的压力。(3)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导致维持生命的器官运行和新陈代谢等生物节律的紊乱。(4)环境污染的影响。这既有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失调而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又有生活条件、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致。
7 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即健康亚健康潜临床前临床疾病,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和防治,就可以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其措施有:(1)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对待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心理平衡。(2)健康的生活方式:①饮食结构造就健康:有研究证明,冠心病、某些类型的癌症、三高症、糖尿病都可以通过进食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得到缓解。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的摄入量。②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睡眠充足,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安排每日活动。(3)治疗: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不固定,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将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①心理治疗如认知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②中西医结合治疗。③生物-物理治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人类一种古老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他能平衡植物神经系统,使人平静放松,强化人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能力,缓解失眠,从而有益于患者恢复健康。
8 展望
亚健康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亚健康的发生机制未得到确证,对于某些特殊领域的人群亚健康研究较少,如特殊兵种部队的官兵的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核潜艇部队,出海时间长,一次潜航时间长,艇内空间狭小,环境密闭,噪声大,高温高湿,生活环境恶劣,加之海上形势复杂多变,对艇员的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航行中一旦出现生理、心理不健康问题,对核潜艇执行重大任务将有极大的威胁性。因此制定统一的诊断标准,深化亚健康病因和机理的研究,以及采取有效地预防和确立科学的治疗,完善特殊领域亚健康人群的研究都是下一步亚健康研究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干预亚健康状态,降低发病率将成为全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瑞芹,宋振峰.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2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等.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医学与哲学,2008,29(1):2-4.
3 董玉整. 亚健康初探. 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26(3):77-78.
4 曹露. 十堰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况问卷调查. 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14):3526-3527.
5 边强. 军队疗养员亚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14-2515.
6 王俊. 在职干部亚健康状态海滨综合疗养的疗效观察. 医技与临床,2008,24(14):151-152.
7 Holmes GP, Kaplan JE, Gant NM, et 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working case definition .AnnIntern Med, 1988,108:387-389.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提高理论依据。
关键词
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Abstract This literary grace us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method, logic to reason logically the method etc. method, to second health- fall ill and health of the body appearance of carried on analysis and inquiry into, get second health of classification and contents, second healthy\
output four greatest reasons, five big endanger and clinic performance, put forward how overcome the second healthy alignment health of
reasonable method, the aim is raising the theories for the athletics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according to.
Key word Healthy fall ill meal
sport workout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一、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二)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
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
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
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三)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1、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害:一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二是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三是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四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三、亚健康的危害
(一)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二)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三)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四)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五)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一)生理性较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二)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三)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五、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营养搭配也是人们迈向健康的现实选择。元代饮膳太医所著《饮膳正要》就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例如羊肉、茴香豆加苹果、官桂调制成汤可以补益、温中、顺气;用五味子、人参、砂糖调制的汤可以生津止渴、腹精益气等。
2、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古代名医华佗曾说过:身体常使小牢,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WHO)《》, 1984
2.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亚健康失眠;中医病因病机;诊断;论治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表现为机体上无明显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活力降低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种种症状,如疲劳、疼痛、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不良情绪等1。失眠是亚健康常见的临床表现,故将以失眠为主的躯体亚健康称为亚健康失眠,亚健康失眠是亚健康的亚型之一。由于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生活压力大、节奏加快,因失眠导致生活和工作困扰的人越来越多,从而造成社会危害。。
1 亚健康失眠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亚健康状态是20世纪后医学界在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四维健康理念基础上建立的的医学新思维,比较传统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亚健康学在研究和干预现代常见的心身失调类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更加高度和优势。
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的睡眠不足,一般包括睡眠时间、深度及恢复体力的不足。根据失眠发生时间的长短,分为一过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慢性失眠因病因分为原发性失眠的继发性失眠,如果没有任何疾病的又称为非器质性失眠,有器质性病变的称为器质性失眠2。
亚健康业内有专家将亚健康失眠的诊断定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失眠,由此可见亚健康失眠涵盖的部分为慢性原发性失眠。但为什么还要有亚健康失眠的提法?首先,将失眠完全归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尤其不足,因为失眠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病理问题,它包含了社会和医学多方面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因此仅将失眠简单归于神经系统的疾病是完整的。其次,现代社会失眠人群中的大部分为亚健康携带人群,或许多长期甚至是顽固性失眠多为亚健康失眠发展而成,有人做流行病统计调查显示亚健康失眠的高发人群为30岁-50岁,多为脑力劳动者,多属轻、中度失眠3。因此亚健康失眠不但是亚健康的亚型之一,也是失眠人群中的主要部分,长期反复将导致重度或顽固性失眠。
以上分析,说明亚健康失眠是在现代社会中失眠人群中占多数的独立存在,对这部分人群用亚健康失眠命名比用失眠命名更加清晰。亚健康失眠同时归属于亚健康学和睡眠医学两个领域,属于各自的亚种类型。从亚健康角度对失眠进行研究和干预,体现了中医形神合一理念,并推进了在失眠症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的研究进展。
2 亚健康失眠病因病机
2.1 紧张压力:研究表明亚健康失眠多发于中年人群,这个年龄人群承受的家庭和社会压力最大,长期的紧张和超负荷体力支出,如不能及时休息和舒缓,可导致心身疲劳,中枢神经递质下降或异常,导致睡眠―觉醒节律紊乱,而致失眠4。中医认为,紧张压力导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热,血不藏魂,扰动心神,而致不寐5。
2.2 过劳过逸: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体力支出过度,长时期在电脑前工作,导致脑疲劳和眼疲劳,睡眠不足等;过逸则为活动不足,白天多睡,导致晚上无睡意,难以入睡。劳力过度,损伤筋骨肌肉,久致肝、脾、肾亏虚;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脾阴血,久视伤肝,导致肝血亏虚。血虚失养则神无所依,阴亏阳浮水火不济,终致阳不入阴而不得眠。过逸则气血运行缓滞,神逸不用,心脑不健,不能敛神而失眠多梦。
2.3 体质因素: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了易患疾病的倾向性,现代中医临床观察发现阴虚、血虚、阳热体质的人群睡眠时间较阳虚、痰湿、血瘀人群为少,患失眠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阴虚、血虚、阳热体质本身容易出现阴阳失调,阳不守阴;痰湿、阳虚、血瘀体质则多为阴盛阳不足,阳不出阴则欲暝。如《素问。口问》所曰:“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人格也是体质构成的重要部分,决定了思维方式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良人格是个体形成的、特有的、根深蒂固的、缺乏弹性的行为模式,如敏感、易激惹、不自信等不良人格,多易患失眠。
总之,亚健康失眠多为体质气血失调或不足以及阴阳偏盛,加之环境压力大、过度疲劳、失于调养等原因,导致气机紊乱、气血郁滞、脏腑受损、阴阳失衡,终致心神被扰、心神失养,而致失眠。但是肝郁更为关键,肝郁既可以为外界压力紧张所致,又缘阴血不足之人由于肝失滋养,肝失疏泄所致,即所谓的肝郁易患体质。。肝失疏泄可导致气血失调,肝血不足肝不藏魂,同时肝火上亢、肝气横逆、肝旺乘脾等均为肝病累及其他脏腑,终致神不内守而致不寐;从而导致不寐。
3 亚健康失眠的特点与诊断
亚健康失眠应同时具备亚健康和失眠症双方的特征,根据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以及失眠症(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II))的诊断标准,亚健康失眠诊断要点为:
3.1 。
3.2 体质特征:多见于体质较弱,气质敏感、脆弱、易激惹,女性经期、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发生失眠。
3.3 失眠发生时间超过3-4周,为慢性失眠。一过性失眠(数日)和短期失眠(3周以内)不属于亚健康失眠范畴。
3.4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睡眠质量差,睡后不能完全解除疲劳,白天困。
3.5 伴有其他亚健康表现,如疲劳、身体疼痛、头痛、烦躁、精神不佳、多汗、不能集中精神、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等。
3.6 匹斯堡睡眠睡眠指数量表,总分数大于7,分数越高,失眠程度越重。
3.7 排除疾病和药物性因素:应排除精神类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各种躯体疾病导致的身体疼痛或各种不适引起睡眠障碍;可致失眠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减肥药、某些抗抑郁药、抗胆碱药等。以上情况均不属于亚健康失眠范畴。
4 亚健康失眠的中医治则
亚健康失眠的中医辨治除了按照失眠症辨虚实、辨脏腑进行辫治之外,更需加强对肝的调理干预,使之恢复正常的肝主疏泄功能。法则包括,疏肝解郁、清肝宁心、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4.1 疏肝解郁:
适于肝郁导致神志不调、心神失养所致失眠,症见情绪不遂、心神不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可伴有胸闷不舒、胃脘不适、胁胀或痛、肢体不舒、女性月经不调等兼证。
方药:加味逍遥散加减,
方剂组成:柴胡、当归、香附、丹皮、栀子、枳壳、合欢花、丹参、郁金、玫瑰花、生龙齿、茯神、百合、灵芝、枣仁。
4.2 清肝宁心
适于肝火郁结,上扰心神所致失眠,症见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多梦易醒,多伴有口苦咽干、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胃中嘈杂或反酸、大便秘结或不爽、尿黄。女性可月经提前、量多、经前乳胀痛。
方药:柴胡清肝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方剂组成:柴胡、黄芩、丹皮、炒栀子、生地黄、生龙齿、知母、茯神、远志、酸枣仁、钩藤。
4.3 滋阴清热
适于素体阴虚,兼之肝郁化火,导致心肝郁热,神不内守。症见虚烦易怒、多梦易醒、五心烦热,可伴心悸、盗汗、咽干、头晕或胀,舌红,脉细数或弦细数。
方药:天王补心汤加减
方剂组成:天冬、麦冬、元参、生地黄、知母、远志、酸枣仁、丹参、栀子、钩藤、白芍、珍珠母。
4.4 养血安神
适于肝血亏虚,肝不藏魂,心神失养,导致失眠之证。症见不易入眠、多梦易醒、头晕眼花、双目干涩、爪甲失荣、肢体发麻,女性可月经不调,舌淡,脉弦细。
方药:四物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方剂组成:酸枣仁、柏子仁、地黄、当归、川芎、知母、钩藤、珍珠母、丹参、茯苓。
综上所述,亚健康失眠是现今社会失眠症人群中占较大比例的类型,属于亚健康的亚型之一,从亚健康视觉对其进行研究和干预,不但能提高失眠症的防治效果,且对通过亚健康状态的纠正,可提高亚健康携带人群的生活工作质量,防止各种慢病及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肝郁角度研究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以及从肝论治亚健康失眠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亚健康及失眠症中医诊治水平,继而完善中医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孙涛,王天芳,武留信. 亚健康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
[2] 许兰平,郎森阳,姜凤英.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华夏出版社,2006,1:339.
[3] 李绍旦.亚健康失眠状态中医证候特征及干预作用研究,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2008,5:69-75
[4] 李绍旦,杨会明,王振幅等. 亚健康失眠人群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08,N1A,V11:23-24.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筛查;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1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大众对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亚健康越来越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白领女性阶层;据WHO 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健康人占20%,余下75%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向整个人类提出了警示。当代大学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心理等压力,其健康状态不容乐观;而心理亚健康是亚健康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的中间状态,这些状态均未达到CCMD2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ICD210(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210)、DSM2IV(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不引起重视可能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
目前,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在群体中,真正患有心理疾病,或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我认为,真正患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数并没有这么多,在大学生这一人群中,大部分并不是心理疾病患者,而仅仅是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所以,对大学生群体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2010级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从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2010级本科新生中,根据研究对象要求条件,随机抽取5个班级、约300人为研究对象,视班级人数过多或不足加减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前说明本次调查意义,采用自愿记名的方法(但性别必填),由专人负责组织研究对象进行集体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
测量的问卷采用经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修订、由美国康奈尔大学Wolff HG Brodman R等编制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3]作为指标,选取康奈尔医学指数中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共51个问题。在每个问题均为“是”和“否”两级回答,“是” 得1分,回答“否”得0分,根据性别确定评分范围,将男生》15分,女生》20分作为确定心理亚健康的标准范围[4],即本实验研究所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三)统计分析
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录入数据并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问卷发放每个学校300份,共2100份,回收2067份,问卷回收率为98.43%,其中有效问卷有2020份,有效率为97.73%。其中男生1011份,女生1009份。
(二)心理亚健康状况
根据问卷评分标准,得分取:男生》15,女生》20,人群界定为心理亚健康人群。我们得到云南省在昆七所高校心理亚健康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见表一)为20.05%,其中,云南师范大学心理亚健康人数比例最高,为23.73%,而云南财经大学心理亚健康比例最低,为16.89%。
所调查人群取回有效问卷中,所调查男生总人数为1011人,女生为1009人,男生心理亚健康人数为198人(9.8%),女生为207人(10.25%)。
(三)亚健康各因子得分状况
在我们所选取的康奈尔医学指数M~R部分(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敏感Q―愤怒R―紧张)中,被测试者得分状况如下(见表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体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方面,而抑郁和敏感等心理状况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心理亚健康人群中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不适应、焦虑、愤怒和紧张等方面。
心理亚健康是当今社会,对健康这一定义深入研究的重点方面,但对心理亚健康的概念、诊断方法及评分标准仍不统一。本研究中用改良过的康奈尔医学量表及评分标准筛查心理亚健康人员,调查结果与现有的研究大体相同,说明该筛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康奈尔医学指数作为评价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工具,在国外已应用多年,但在国内利用其作为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工具还不多见。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J004)
参考文献:
[1]孙云.跆拳道选项课对女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研究[J].信息科技,2009(12).
[2]刘欢欢,张小远,赵静波,等.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48-2051.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5―30.
[4]David L,John P,Wayne G,et a1.A family study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J].Am J Paychitry,1995,152:76.
[5]连长贵.大学生群体心理卫生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129―1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