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例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1

【关键词】 城市 通信基础 规划与建设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我国开始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通信设施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规划越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加有效开展通信基础规划和建设是智慧城市规划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和基本原则

1.1智慧城市建设的简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智慧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是通信设施建设,通信设施也是体现城市智慧化的主要方面。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有宽带、无线网等,这些通信基础设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城市规划中,通信基础规划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城市的发展,需要从国土管理的角度去进行城市整体的规划和建设,把通信基础建设作为建设的重点。

1.2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让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一个原则:规划要具有系统性,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城市的规划,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智慧城市规划的建设要能够使城市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优势,例如在产业经济、市政管理、资源环境等。第二个原则:在建设智慧型城市的过程中,在集中优质资源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还要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节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的内容以及规划要求

2.1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规划的主要内容

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在传统通信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和发展。。

(1)城市的宽带建设。对传统的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最主要的是提高传输能力,在进行城市宽带建设时,要确保足够的容量,宽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强。在进行光纤的安装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装,保证网络的正常。另外,在对一些老用户的网络要及时进行改造,让城市的网络用户都能使用到最新型的网络。

(2)智慧公共服务。对城市的公共服务系统以及各项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保证其能够高效运行,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建设也要加强,使城市中各个系统的运行更加规范,有效促进资源的共享,推动城市各种系统的高效运行,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3)无线建设。无线网的应用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例如WiFi无线互联网,WLAN热点、3G、4G网络等。这网络的应用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加强无线网络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4)三网融合建设。三网融合是指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进行综合改造,实现功能互补以及资源的共享。三网融合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以及文化的规范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5)数据中心建设。加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增强处理能力、储存能力,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稳定性。

(6)智慧安居服务。为保证智慧安居服务能够发挥良好的效益,需要在正式开展服务之前进行调研工作,把小区作为试点,把服务的结果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结合区域的需求,来规划智慧安居服务,例如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等。在智慧安居服务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在相应的区域建立相应的服务,例如在居住区建立智慧社区系统、社区远程监控系统;在商业区建立智慧商务办公系统,让人们融入智能化的生活,适应智能化的发展。

2.2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求

智慧城市通信基础建设的对象就是宽带和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的建设对通讯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是通信机房的数量和容量方面要达到要求,无线城市的建设也需要足够的移动通信基站的支持,对通信机房进行合理规划也是智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结束语

现代城市的建设的都在向着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通信规划建设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智慧通信的规划要求进行,做好城市的通信建设,为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设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姚建凯.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下的通信基础设施规划[J]. 中国新通信, 2014(2):111-111.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2

[关键词]海绵城市 路径 举措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海绵城市”的提出及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5年的56.1%,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这种压缩型的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急剧排放,全球气温增高,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体一样具有吸水、蓄水、释水的能力。因此也可以称作是“水弹性城市”。面对过去城镇发展基础设施欠账。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变化,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提高城市质量、减少城市水患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4月国家启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以来,目前全国共有数十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项目进展状r来看,这些试点项目都经受住了今年城市洪涝的考验。一些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水患大为降低,减少了城市居民生命与财产损失。但由于试点面积小、试点城市少,今年雨季全国城市洪涝情况依然严峻,一些城市,包括试点城市,因洪涝造成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据统计,目前全国600余座城市。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洪涝影响。每逢雨季,洪涝问题就成为市民与城市管理者的心腹之患,这也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若按照现有建设速度,今后几年城市洪涝仍将无法避免。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地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城市洪涝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尊重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是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事实上,我国古代就有疏浚河渠胜于建造堤坝的成功治水案例。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千百年来被视为治水的成功典范。浙江丽水莲都区的通济渠是世界最早的水渠立交桥。近些年来,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如天津的中新生态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国际建设经验表明,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水系。以及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两者有机结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德国柏林、瑞士在过去百余年时间内,修建了完善的地下水道,同时利用城市河道、湖泊、绿地形成完整的人工自然排水体系。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降水充沛。建立了从房屋到路面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通过河流和蓄水池及时疏浚城市降水。美国洛杉矶处理城市洪水。主要采取人工沟渠方式直接泄洪到海洋,方法比较简洁,但也造成较大的水资源浪费。

我国“海棉城市”的建设路径与推进措施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后期阶段,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同时进行。两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度不同、路径各异。对于现有建成区,要结合屋顶绿化,建立水循环系统,做好雨污分流系统。屋顶雨水要导入小区绿地或沟渠,防止雨水漫流。小区绿地在地势上要略低于路面,以增强其吸水、蓄水能力。充分利用道路两侧树木根基的吸水、渗水能力,以河卵石或大孔隙材料作为树木根部防护基质,加大路面排水能力。对于地势较低的路面两侧应建立统一的排水暗渠,形成以城市道路为骨架,渗水砖-下沉绿地-湿地-湖泊-河流(沟渠)构成的城市地表排水系统。对于新城新区,选址要划分好区域主体功能区,按照城市建设的“三区四线”,科学合理布局。应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水系,道路与建成区应尽可能避开洪泛区。河道两侧一定范围要留出缓坡地,做好绿化,平时作为河道两侧绿化地和亲水空间,雨季作为泄洪渠。可将城市低洼地区作为湿地保护起来,也可以作为城市公园,雨季作为城市泄洪区。要充分利用城市湿地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净化功能。。

一是规划必须先行。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要根据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特点。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各功能区要与城市建筑群结构、人口密度、抵御城市灾害的能力相匹配。城市地下排水设施能力要与地表积水状况相适应。城市建成区切勿侵占城市水域空间,要实现“退城还水”。新建区域必须严格执行“三区四线”规划。

二是要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吸纳降水补给地下水。为城市储备水源、防治洪涝灾害,同时可以缓解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地下漏斗,保证城市地基安全。海绵城市建设应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摆正了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位置,城市作为人工自然有机体的本质功能才有可能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可与综合地下管廊建设相结合。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城市泄洪排涝设施建设,但随着气候变化、城市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积水面积增大,加之建成区硬化,易于形成城市洪涝。因此,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但海绵城市建设切忌把城市地下挖空,形成地下河,这样将会导致城市塌陷。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可与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步进行。要将给排水、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环保、防灾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实做好,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同步性、可持续性和可监控性。

四是要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之中。智慧城市就是城市发展智慧化,依靠智慧驱动城市发展,是未来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综合地下管廊的监控,及时发现城市排水状况,启动人工强排设施,消除城市积水。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建管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方位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实现城乡建设规划跨越发展。

二、活动内容

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四大任务,即:

一)城市建设

1南大街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南大街南段、东内环路南段、南外环路东段道路年度建设任务。

2生态文化园建设工程。完成生态文化园、大厦及商业带建设任务。

3道路建设。开通东门大桥至红沙堡长3000米,宽16米的道路,修建桥梁一座,完成土路及砂砾路面修筑工程;完成16公里支干道路建设及居民巷道硬化任务。

4绿化工程。完成城区各主次干道各类缺损树木的补栽任务;完成滨渠路绿化苗木栽植;完成南大街南段道路绿化苗木栽植任务;抓好城区单位和居民庭院绿化,力争年内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0.5%5亮化工程。完成水电1巷、水电2巷、通天巷、建设5巷共20盏路灯架设任务,提高城区亮化覆盖,改善城市景观。

6东门五干渠桥拆除及土方回填工程。完成五干渠桥、泄水墙、基础砼的拆除、挖土方、运输、夯填及清运垃圾等工程建设任务。

7景观工程。完成滨渠路场地平整,道牙砖安装,土方工程,树槽整理,护坡、台阶和栏杆建设,路灯架设,渗水砖铺装,休闲凳安装及给排水设施建设等任务。

8供热工程。开工建设集中供热项目,建设热源厂1座,改建热力站3座、新建热力站2座;完成200户居民供热设施分户控制改造工程;改造敷设供热主管网1500米。

9给排水工程。实施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完成污水厂向东延伸、水源地保护、城东工业集聚区给水延伸工程及排水工程、城区节水改造、四号泵站搬迁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

10环卫工程。修建水冲式公厕1座;改装摆臂式侧装垃圾车1辆,制作垃圾箱20个,配备保洁车20辆;城东工业集聚区增加垃圾点6处。

11规划编制及修编。完成城区地形图补测、总体规划修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

二)市政管理

1环境卫生管理。认真抓好主干道和各巷道的清扫保洁,坚决制止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废弃物等不良行为;综合整治居民住宅区、县城环路、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卫生“死角”加强对酒店、饭馆、茶园、小吃摊点等现场环境卫生的经常性管理,对脏、乱、差的要求限期整改。

2市容市貌管理。治理城市“牛皮癣”进一步整治废品收购、洗车、修车门点经营秩序,做到经营活动入店入场。大力倡导文明施工,对建筑工地一律实行围栏施工,制止随意堆放物件、排放污水、占用道路,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沿街店面、户外广告橱窗等要严格规范,切实保持店容店貌洁净美观。及时更新和增设市政公用设施、补修破损路面。

3交通秩序管理。以县城四大街、步行街等为交通管理示范街,制定标准,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公安、运管部门要进一步总结推广示范街经验,控制城区出租车数量,整顿交通秩序,规范车辆停靠,所有客、货运车辆一律进站停靠,严禁超速行车。进一步加强对汽车驾驶员、市民的培训教育,提高文明素质,努力做到文明上路、文明行驶。切实解决汽车尾气超标和牲畜粪便、垃圾污染城区的问题。

4市场管理。工商、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加强市场监督,力求做到文明经商、守法交易。工商、公安、建设、卫生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各负其责,取缔店外摆摊、以街为市、以路代市、沿街叫卖等不良现象,确保行商进市、座商进店、各类摊点上市交易。

5环境噪音污染。环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大对噪音污染的治理,制止音像制品商店、电器销售门市部、建筑工地、住宅楼下商铺、餐厅及娱乐场所噪音扰民现象,依法规范城区饲养宠物和乱放鞭炮的行为,为市民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6物业管理。要完善制度,探索建立解决物业问题的长效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及时解决处理物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7绿化管理。要科学管护,提高树木成活率;提高绿化水平,打造绿化精品,营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8土地管理。要进一步坚持完善土地经营管理制度,依法收回长期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9供热管理。推进集中供热等各项供热工程实施,及时解决供热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全越冬。

三)民生工程

1廉租房。年内完成500套,25000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建设及实物配租任务,发放租赁补贴2147户,进一步解决好城区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2棚户区改造。完成城区10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

3农村危房改造。指导各乡镇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规划,进一步加强房屋工程质量监督,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全县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小城镇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梯次建设、协调发展”方针,完成7个乡镇50个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各乡镇要做好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同时做好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项目责任单位要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协调、指导与督查工作,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要科学制定推进方案,明确进度和时限要求,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对年新开工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资金按时到位,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要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工程监理,建设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二)创新经营理念。不断深化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利用资本市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城市建设筹资渠道。强化城建自筹集中统一管理,通过整合城市土地资本、基础设施存量、地域空间和其他经济要素资源,盘活城市资产。逐步加大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建设资金监管,把有限的资金盘活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4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条件,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城市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渠道[1]。城建档案优化管理,是城市人们正常生活的保障,人们生活中所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城市档案是预防自然灾害,减少城市损失的重要基础。城建档案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完整的城建档案是城市在破坏后及时恢复与重建的依据[2]。城建档案从科学的角度反映城市的发展规律,是城市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集中反映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对于城市规划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60年在城市建设基本建设档案规划中,明确城建档案范围包括工业建筑工程、民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市政工程以及城市规划五分方面[3]。其中国城市规划档案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城市规划档案以及国土整治规划档案三大方面。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完整性、专业性以及特殊性的特点,城市的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以城市为基础展开。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过程各项内容相互交错,通过单行工程互相配合,实现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基于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与城市规划需求相符合。工程项目建设项目众多,涉及内容甚广,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需要基于城市的历史情况开展,因此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其完整性。城镇档案项目具有专业性特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必须要注重档案的专业区分,保证其专业性特点。城市规划中,以特殊性事件为对比,规避传统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弊端[4]。因此城镇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注其特殊性,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基础。

2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存在问题

2.1城建档案利用意识不强

城建档案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在城镇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不仅在于保存,发挥档案信息价值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真谛。当下社会人们对档案利用意识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城市现代化建设、改进以及管理的依据,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前,将城建档案作为参考依据,避免及建设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浪费。由于我国城镇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系统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导致档案意识不强的现象产生。档案利用意识不强直接影响城镇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城市规划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2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建档案并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机构,导致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无法落实,行政执行力缺乏,档案管理组织系统与工作任务内容不符,难以形成上下统一,兼具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管理系统。基于此种管理体系,难以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业的指导,使之与城市规划需求不匹配,难以发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2.3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后

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提出新要求。城建档案作为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决策层的不重视、设备配备不到位、城建档案管理专业性、规范性以及标准化等不达标,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3改进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对策

3.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档案利用意识

扩大档案的影响力,使群众了解城建档案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此强化群众档案利用意识,提升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中的利用率。档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是提升人们法律意识的方法之一。基于法律保证,宣传档案正确利用的重要意义,强调忽略档案利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现象,通过对比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在此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挖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发挥城建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让人们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受益,以此强化人民的档案管理意识,促进城市档案的利用,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

3.2依据法律法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基于城建档案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出台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应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健全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加大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城建档案的法律意识,将档案管理工作上升至法律层面,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工作内容,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质。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降低社会上违反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现象的产生。

3.3拓宽应用渠道,完善档案信息系统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建档案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以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设需求为基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化平台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强化档案管理、收集以及利用各个方面。强化城建档案宣传力度,拓宽档案管理应用渠道,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强化档案管理质量效率的同时,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满足城市规划的实际需求。

4结语

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结合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促进城市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强化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符合,进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力,王烨楠.基于档案的城市记忆资源建设全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26-32.

[2]周惠英.谋定后动厚植优势———杭州市城建档案馆基于新时代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创新实践[J].浙江档案,2018(3).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5

关键词:综合管廊;BIM;可视化;运维管理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供电、供水、供暖以及通信等公共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面临挑战。地上空间、资源的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矛盾,因而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地下空间发展,充分调用地下资源,将基础设施转移到地下集中设置,释放地表空间,以缓解矛盾,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兴起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2022年,住建部在《“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研究基于BIM的跨建设阶段管理流程和数据融合标准,研发贯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BIM技术在勘察、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集成与深入应用。利用BIM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综合管廊工程在运维过程中协同监管和可视化管理,能够为综合管廊的智慧运维管理提供较为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可靠监管、智慧运维、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标。

1地下综合管廊现状分析

早期城市管网的建设分散于不同的企业,由各企业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网进行建设。因而早期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时,各方仅从各自的角度对其进行铺设,未能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此外,大部分铺设通过直埋的形式铺设于市政道路下方,这就导致后期随着城市规模发展以及城市居民对市政管线需求的增加,对市政管线进行扩容、维修、更新时,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反复开挖修复,使得道路上的补丁随处可见,成为了“拉链”马路。地下管线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技术低下、应急管理能力差、辅助决策水平低[1]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工程安全隐患不断暴露出来,不仅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统计数据表明,每年全国由于施工而导致的城市管网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亿,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亿。此外,基础设施扩建、改建也造成大量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社会矛盾突出。为此,有必要进一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存问题,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2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1总体架构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支撑层、服务层、业务层、表现层,并与外部多系统互联互通,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BIM可视化技术应用

。BIM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以数字信息模型为载体[3],将机电各专业的数据信息,以及管廊实际运维需要的各类信息进行一体化整合,基于此信息模型,可以为管廊运维管理提供新的载体。准确完整的模型数据是有效利用BIM技术进行运维管理的基础[4],将BIM信息模型与实际建筑(含机电设备等)、人三者进行连接,使综合管廊运维更加直观化、模块化、集成化,可进一步提高运维效率,合理安排班组巡检频次,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2.3基于BIM的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

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BIM/GIS及大数据技术[5],针对管廊智慧化运维建设的系统平台,应用层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监控管理系统、移动端系统等8个子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库实现,满足数据共享和再利用的要求[6],同时监控系统部分与管廊内相应的机电设备具备远程和联动控制功能。

2.4信息化管理设计

采用监控大屏、WEB端、移动端对管廊运维和巡检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监控大屏作为统一监控、调度、指挥的神经中枢,与综合监控、预警报警等系统实现联动,供运维班组对管廊实时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管;Web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和系统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巡检排班等日常工作;移动端以工作机为载体,可实现廊内智能化巡检工作,及时上报运行隐患事件,提升运维响应度和处理及时率。

3综合管廊信息化管理实例

3.1项目概述

合肥山海关路(重庆路至黑龙江路)综合管廊,总投资3309.7万元,单舱,管廊全长0.78km。

3.2数据对接

。山海关路管廊共有各类设施设备近500个,通过二维平面布置图表示其位置及设备状态,运维人员可借由二三维联动,多视角多维度,实时查看廊内运行情况

3.3可视化展示

平台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BIM技术,进行BIM模型轻量化处理,实现管廊从宏观地理位置定位和工程结构展示,到微观风机、水泵等机电设备设施、入廊管线的拟真展示;并通过数据与模型绑定,提供综合管廊三维模拟现实、资产查询、设备远控及状态实时反馈、三维漫游、(半)透明模式展示等功能。BIM模型远程控制如图2所示。

3.4虚拟巡检管理

基于BIM技术,可根据廊内巡检线路信息(如综合舱一分区至三分区),自动开展虚拟巡检任务,确定巡检设备的运行状态,生成巡检报告。利用巡检报告,将需要维护的巡检设备的工单发送给相应的运维人员。通过虚拟巡检,可以让运维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综合管廊当前运行安全和健康状况,同时配合廊内摄像机辅助,及时发现运维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综合管廊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且工单自动生成与派发可使得工作更加便捷。此外,工单附带相关精确问题或故障,运维人员根据工单内容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并及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综合管廊能够安全健康运行。虚拟巡检还可用于管廊新进运维人员的培训作业,加速提高运维人员的廊内认知度,提升巡检体验。

3.5应急演练管理

在管廊运维过程中,如遇到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运维人员可通过BIM模型找寻最近出入口进行虚拟逃生演练。传统的应急演练均是事先编制预案,按照方案进行场地准备、人员培训,开展演练活动,这种模式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不利于演练活动的开展。利用BIM技术可模拟性的特点,搭建管廊运维现场的应急演练场景,设定疏散人员的初始位置和逃生路径,形成三维动态的模拟方案,便于查找演练方案的不足,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使得应急演练预案更具有实操性,应急演练管理模拟如图3所示。

3.6入廊管线管理

基于BIM空间管理,可较为精确计算已入廊管线数量及可入廊管线空间信息,并形成入廊管线管理。通过设定出入廊位置,在BIM模型中全景展示入廊管线敷设路径,以此提前规划入廊管线报审及指导施工作业。待管线入廊后,即可在BIM模型中查看相关入廊信息,更新巡检作业内容,形成闭环管理。

4结语

应用BIM与大数据技术的集成管廊运维模式,将BIM技术的应用从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延伸到运维阶段,进而可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管廊BIM模型整体为线型结构,且内部专业分工复杂,系统集成度高,展示效果还有待优化。通过完善三维引擎,从BIM信息提取、BIM模型轻量化、数据存储索引和三维可视化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优化。可通过模型简化、场景空间划分、增加绘制对象的内存池和进行图元合并等方式对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从而实现流畅展示的目的;可从性能、表现方式、二次开发接口等多个方向上进行优化。基于BIM的综合管廊信息化运维管理以BIM模型为数据载体,集成监控、资产、巡检、入廊管线四类信息,可建立一个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管廊内外状态信息的智能化系统。本文以合肥市管廊项目作为应用实例,实现了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事故发生风险,推动了城市综合管廊智能化发展,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兴海,丁烈云.基于物联网和BIM的城市生命线运维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89-93.

[2]李应来.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2021(7):154-155.

[3]黄强.论BIM[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65-71.

[4]李莹.基于BIM的设施管理运维数据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9:50-51.

[5]宋雅璇,刘榕,陈侃.“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运维管理阶段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81-86.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范文6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理念升级的必然趋势。智慧社会是信息社会的高级形态,智慧化是社会治理的全新赋能。智慧化与智能化一字之差,体现了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模式、手段的转型升级。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强调新技术对人的服务属性和对城市发展实际产生的治理效能,它代表着理念更精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周全、生活更安全、体验更人性的社会治理模式。

与智能化相比,智慧化侧重于以人为核心和目的,力求通过各种智能技术手段和信息集成等技术能力,对海量城市社会治理信息进行要素整合、主动感知、全面采集、数据积累、综合分析、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主动发现和思考社会治理精细化需求,进而提供更符合人全面发展需要的社会治理综合性解决方案。

这要求我们必须切实树立起智慧化和全周期管理意识,用好科技支撑的新钥匙和科技驱动的新动能,保障城市生命有机体运转过程的信息顺畅流通、动态全面掌握、预警预测精准、危机快速应对、经验及时总结,使制度和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城市变得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智慧化是市(县)域社会治理手段革新的必然举措。智慧化意味着社会治理从低效率、粗放式、传统式向高效化、精准化、现代化迭代转型。为此,应当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用最领先理念、最先进技术、最前沿标准和最经济成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会思考的智慧大脑,搭建触感灵敏、互联智能、开放共享的城市细胞神经和毛细血管。

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市(县)域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内容、核心环节的全面统筹和精细设计,推动数据收集、管理、存储、共享、分析、挖掘、预测、决策手段和能力升级,健全融合市政、交通、卫生、教育、环境、应急、就业、社保、养老等重点领域的综合型社会治理数据库,完善城市民生服务智慧应用综合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真正用智慧化手段把准城市脉搏、激发城市潜力、推动城市善治,构建起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智慧治理的五维社会治理模式。

智慧化是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由之路。智慧化作为基于新技术的治理模式,可以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具体载体和实现路径。

首先,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空间有效推动智慧互联、重心下沉、资源融合、全民参与、一体协作,使每个群众都能成为治理数据提供者、治理议题发起者、治理问题监督者、治理决策建议者、治理过程参与者。党wzf可以通过高效便捷的方式了解基层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依法参与城市治理,有助于形成以新技术为支撑、以协商为基调、以融合参与为特色的党群互动、政社共治、政企联动的自贸港市域社会治理新生态。

其次,智慧化治理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手段将社区管理者、社会组织、居民等自治主体组织动员起来,将物业管理、疾病防控、环境监测、风险排查、矛盾化解等信息融合进入社区智慧平台,建立集线上政务、线上调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智慧平台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夯实群众自治和群防群治等治理优势,构建智慧社区新模式。

智慧化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然选择。。应当把人民需求作为智慧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度作为检验智慧化成效的核心标准。

当前,人民群众的、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市(县)域社会治理智慧化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建设更符合人民需求的聪明智慧城市,使人民群众得以更好地感受城市温度、参与城市治理、享受城市服务、共享城市红利,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