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三:动弦过定点的问题
圆锥曲线自身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中一些性质是和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有关系,对这样的一些性质,我们必须了如指掌,并且必须会证明。随着几何画板的开发,实现了机器证明几何问题,好多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了解不深入的几何或代数性质,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来了,其中大部分都有可以遵循的规律,高考出题人,也得设计好思维,让我们在他们设好的路上“走”出来。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考题领略一下其风采。
x2y23例题4、已知椭圆C:221(ab0)的离心率为,且在x轴上的顶点分别为
ab2A1(-2,0),A2(2,0)。
(I)求椭圆的方程;
(II)若直线l:xt(t2)与x轴交于点T,点P为直线l上异于点T的任一点,直线PA1,PA2分别与椭圆交于M、N点,试问直线MN是否通过椭圆的焦点?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第一问是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第二问中,点A1、A2的坐标都知道,可以设直线PA1、PA2的方程,直线PA1和椭圆交点是A1(-2,0)和M,通过韦达定理,可以求出点M的坐标,同理可以求出点N的坐标。动点P在直线l:xt(t2)上,相当于知道了点P的横坐标了,由直线PA1、PA2的方程可以求出P点的纵坐标,得到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通过所求的M、N点的坐标,求出直线MN的方程,将交点的坐标代入,如果解出的t>2,就可以了,否则就不存在。
解:(I)由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ec3,a2,则得c3,b1。 a2x2y21 从而椭圆的方程为4(II)设M(x1,y1),N(x2,y2),直线A1M的斜率为k1,则直线A1M的方程为yk1(x2),
yk1(x2)由2消y整理得(14k12)x216k2x16k1240 2x4y42和x1是方程的两个根,
..
.
16k124 2x1214k14k128k12则x1,, y12214k114k128k124k1即点M的坐标为(,),
14k1214k12同理,设直线A2N的斜率为k2,则得点N的坐
28k224k2标为(,) 2214k214k2ypk1(t2),ypk2(t2)
k1k22,
k1k2t直线MN的方程为:
yy1y2y1, xx1x2x1令y=0,得x又
4x2y1x1y2,将点M、N的坐标代入,化简后得:x
ty1y2t2,042 t椭圆的焦点为(3,0)
4433,即t t3故当t43时,MN过椭圆的焦点。 3方法总结:本题由点A1(-2,0)的横坐标-2是方程(14k12)x216k2x16k1240的一个
28k12根,结合韦达定理运用同类坐标变换,得到点M的横坐标:x1, 214k1再利用直线A1M的方程通过同点的坐标变换,得点M的纵坐标:y14k1; 214k1其实由..
yk2(x2)222消y整理得(14kx)1k6x1k622222x4y44,得0到
.
224k216k248k22,即,很快。 y2x2x2222214k214k214k216k124不过如果看到:将2x1中的k1用k2换下来,x1前的系数2用-2换下来,214k128k224k2就得点N的坐标(,),如果在解题时,能看到这一点,计算量将减少,这样2214k214k2真容易出错,但这样减少计算量。
本题的关键是看到点P的双重身份:点P即在直线A1M上也在直线A2N上,进而得到
k1k22,由直线k1k2tMN的方程
yy1y2y1得直线与x轴的交点,即横截xx1x2x1距xx2y1x1y2,将点M、N的坐标代入,化
y1y2444343,由3解出t,到此不要忘了考察t是否满足t2。 tt33简易得x另外:也可以直接设P(t,y0),通过A1,A2的坐标写出直线PA1,PA2的直线方程,再分别
和椭圆联立,通过韦达定理求出M、N的坐标,再写出直线MN的方程。再过点F,求出t值。
例题5、(07山东理)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分析:第一问,是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问,直线l:ykxm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并且椭圆的右顶点和A、B的连线互相垂直,证明直线l过定点,就是通过垂直建立k、m的一次函数关系。
x2y2解(I)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ab0)
abac3,ac1,a2,c1,b23
..
.
x2y21 43(II)设A(x1,y1),B(x2,y2),由ykxm得 223x4y12(34k2)x28mkx4(m23)0,
64m2k216(34k2)(m23)0,34k2m20
8mk4(m23)x1x2,x1x2(注意:这一步是同类坐标变换) 2234k34k3(m24k2)y1y2(kx1m)(kx2m)kx1x2mk(x1x2)m(注意:这一
34k222步叫同点纵、横坐标间的变换)
以AB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顶点D(2,0),且kADkBD1,
y1y21,y1y2x1x22(x1x2)40, x12x223(m24k2)4(m23)16mk40, 22234k34k34k7m216mk4k20,解得 m12k,m22k22,且满足34km0 7当m2k时,l:yk(x2),直线过定点(2,0),与已知矛盾;
2k22时,l:yk(x),直线过定点(,0) 7772综上可知,直线l过定点,定点坐标为(,0).
7当m名师经验: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题中,以弦为直径的圆经过某个点,就是“弦对定点张直角”,也就是定点和弦的两端点连线互相垂直,得斜率之积为1,建立等式。直线不过定点,也不知道斜率,设出l:ykxm,是经常用的一招,在第二讲中就遇到了这样设的直线。
2练习:直线l:ykxm和抛物线y2px相交于A、B,以AB为直径的圆过抛物线的
..
.
顶点,证明:直线l:ykxm过定点,并求定点的坐标。
分析:以AB为直径的圆过抛物线的顶点O,则OAOB,若设A(x1,y1),B(x2,y2),则
x1x2y1y20,再通过y1y2(kx1m)(kx2m)k2x1x2mk(x1x2)m2,将条件
转化为(k21)x1x2mk(x1x2)m20,再通过直线和抛物线联立,计算判别式后,可以得到x1x2,x1x2,解出k、m的等式,就可以了。 解:设A(x1,y1),B(x2,y2),由ykxm得,ky22py2mp0,(这里消x得到的) 2y2px则4p28mkp0………………(1) 由韦达定理,得:y1y22p2mp,y1y2, kky1my2my1y2m(y1y2)m2则x1x2, 2kkk以AB为直径的圆过抛物线的顶点O,则OAOB,即x1x2y1y20,
y1y2m(y1y2)m2y1y20,则(1k2)2mp2pmm2k0, 可得2k22即k2mpmk0,又mk0,则m2kp,且使(1)成立,
此时l:ykxmkx2kpk(x2p),直线恒过点(2p,0)。
名师指点:这个题是课本上的很经典的题,例题5、(07山东理)就是在这个题的基础上,由出题人迁移得到的,解题思维都是一样的,因此只要能在平时,把我们腾飞学校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透,在高考中考取140多分,应该不成问题。
本题解决过程中,有一个消元技巧,就是直线和抛物线联立时,要消去一次项,计算量小一些,也运用了同类坐标变换——韦达定理,同点纵、横坐标变换-------直线方程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其实解析几何就这么点知识,你发现了吗?
题型四:过已知曲线上定点的弦的问题
若直线过的定点在已知曲线上,则过定点的直线的方程和曲线联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类一元二次方程),考察判断式后,韦达定理结合定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另一端点的坐标,进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领略一下思维过程。
x2y2例题6、已知点A、B、C是椭圆E:221 (ab0)上的三点,其中点A(23,0)ab..
.
是椭圆的右顶点,直线BC过椭圆的中心O,且ACBC0,BC2AC,如图。 (I)求点C的坐标及椭圆E的方程;
(II)若椭圆E上存在两点P、Q,使得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x3对称,求直线PQ的斜率。
解:(I)
BC2AC,且BC过椭圆的中心O
OCAC
ACBC0
ACO又
2
A (23,0)
点C的坐标为(3,3)。
A(23,0)是椭圆的右顶点,
a23,则椭圆方程为:
x2y221 12b将点C(3,3)代入方程,得b4,
2x2y21 椭圆E的方程为124(II)
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x3对称,
设直线PC的斜率为k,则直线QC的斜率为k,从而直线PC的方程为: y3k(x3),即 ykx3(1k),
..
.
由ykx3(1k)消y,整理得: 22x3y120(13k2)x263k(1k)x9k218k30xP9k218k33 213kx3是方程的一个根,
9k218k3即xP 23(13k)同理可得:
9k218k3 xQ23(13k)yPyQkxP3(1k)kxQ3(1k)=k(xPxQ)23k
=12k 23(13k)9k218k39k218k3 xPxQ223(13k)3(13k)=36k
3(13k2)kPQyPyQ1
xPxQ31。 3则直线PQ的斜率为定值
方法总结:本题第二问中,由“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x3对称”得两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设直线PC的斜率为k,就得直线QC的斜率为-k。利用3是方程
(13k2)x263k(1k)x9k218k30的根,易得点P的横坐标:
9k218k3,再将其中的k用-k换下来,就得到了点Q的横坐标: xP23(13k)9k218k3,这样计算量就减少了许多,在考场上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xQ23(13k)接下来,如果分别利用直线PC、QC的方程通过坐标变换法将点P、Q的纵坐标也求出来,计
..
.
算量会增加许多。
直接计算yPyQ、xPxQ,就降低了计算量。总之,本题有两处是需要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过曲线上的点的直线和曲线相交,点的坐标是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方程的根;二是利用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减少计算量,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x2y23练习1、已知椭圆C:221(ab0)的离心率为,且在x轴上的顶点分别为
ab2A1(-2,0),A2(2,0)。
(I)求椭圆的方程;
(II)若直线l:xt(t2)与x轴交于点T,点P为直线l上异于点T的任一点,直线PA1,PA2分别与椭圆交于M、N点,试问直线MN是否通过椭圆的焦点?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I)由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ec3,a2,则得c3,b1。 a2x2y21 从而椭圆的方程为4(II)设M(x1,y1),N(x2,y2),直线A1M的斜率为k1,则直线A1M的方程为yk1(x2),
yk1(x2)222由x2消y整理得(14k)x16kx16k40 1212y142和x1是方程的两个根 16k124 2x1214k14k128k12则x1,, y12214k14k1128k124k1即点M的坐标为(,) 2214k114k1
..
.
28k224k2同理,设直线A2N的斜率为k2,则得点N的坐标为(,) 2214k214k2ypk1(t2),ypk2(t2)
k1k22,
k1k2t直线MN的方程为:
yy1y2y1, xx1x2x1令y=0,得x又
4x2y1x1y2,将点M、N的坐标代入,化简后得:x
ty1y2t2,042 t椭圆的焦点为(3,0)
4433,即t t3故当t43时,MN过椭圆的焦点。 3方法总结:本题由点A1(-2,0)的横坐标-2是方程(14k12)x216k2x16k1240的一个根,结合韦达定理得到点M的横坐标:
4k128k12,利用直线A; x11M的方程通过坐标变换,得点M的纵坐标:y12214k114k116k124再将2x1中的k1用k2换下来,x1前的系数2用-2换下来,就得点N的坐标214k128k224k2(,),如果在解题时,能看到这一点,计算量将减少许多,并且也不易出错,2214k214k2在这里减少计算量是本题的重点。否则,大家很容易陷入繁杂的运算中,并且算错,费时耗精力,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其中的精髓。
本题的关键是看到点P的双重身份:点P即在直线A1M上也在直线A2N上,进而得到
k1k2yy1y2y12,由直线MN的方程得直线与x轴的交点,即横截距
k1k2txx1x2x1..
.
x44x2y1x1y243,将点M、N的坐标代入,化简易得x,由3解出t,到此
tty1y23不要忘了考察t
43是否满足t2。 3练习2、:(2009辽宁卷文、理)已知,椭圆C以过点A(1,0)。
(1) 求椭圆C的方程;
3),两个焦点为(-1,0)(1,2(2) 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
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ab1分析:第一问中,知道焦点,则 ,再根据过点A,通过解方程组,
22a,b就可以求出 ,求出方程。
第二问中,设出直线AE的斜率k,写出直线的方程,联立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和点A的坐标,可以求出点E的坐标,将点E中的k,用-k换下来,就可以得到点F的坐标,通过计算yE-yF,xE-xF,就可以求出直线EF的斜率了
22x2y221解:(Ⅰ)由题意,c=1,可设椭圆方程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方 2aa111922程: ,解得 , a1c2(舍去) 1a4224a4(a1)所以椭圆方程为 。
x2y2143
3x2y21得 (Ⅱ)设直线AE方程为:yk(x1),代入
2433(34k2)x24k(32k)x4(k)2120
23 设E(xE,yE),F(xF,yF),因为点A(1,)在椭圆上,所以
234(k)212 xF2 234k3 yEkxEk ………8分
2又直线AF的斜率与AE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在上式中以—K代K,可得
..
.
34(k)212 xF2234k3yEkxEk
2所以直线EF的斜率KEFyFyEk(xFxE)2k1
xFxExFxE21。 ……12分 2即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其值为
老师总结: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定点在曲线上,定点的坐标是方程的根,通过韦达定理,将动点的坐标求出,在根据斜率互为相反数,就可以直接求出第二动点的坐标,最后由斜率公式,可以求出斜率为定值。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