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

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 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

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 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P.W.Bridgeman)所首倡的。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要发现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得进行一定的物理操作,因而,当测量长度的操作固定之后,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也就是说,长度的概念所包含的,不多不少,恰恰是一组操作;概念和相对应的一组操作是同的。”[2]本着上述的这种原则,操作主义者认为像意识、心灵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对意识或心灵既不能观察、测量,也不能记录、运算。这种认识对斯金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操作主义者还提倡一种描述性的句法学。他们认为科学体系一旦确定了概念间的操作式定义以后,继之就必须描述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就是科学语言的句法形式。正如布里奇曼自己所说:“(操作主义)仅是这样一种信念:与其分析客体和实体,不如分析行为和遭遇为好。”[3] 2.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观点 2.1基本立场

斯金纳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有机体行为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的行为规律, 实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了解人的行为原因。几十年来, 斯金纳的研究工作就是以人的行为原因为核心而展开的。围绕这一问题, 也可以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他对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关系、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都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见解。因此, 对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述是全面了解和评价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是斯金纳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内容。他还进一步强调,行为的科学研究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他所建立的行为公式是:

R = f ( S )

其中R为行为反应,S为刺激情境,f为情境刺激,同时,某些条件(A)确实可以改变自变量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他把这些条件称为“第三变量”,因此有:

R = f ( S,A )

但不论第三变量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它都是客观的。斯金纳采用归纳的方法,同时应用反射的方法。他对行为进行研究是采用“行为分析法”,并专门设计了“斯金纳箱”。

2.2操作—强化理论

操作条件作用是斯金纳行为理论的实验基础, 它与巴甫洛夫古典

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巴甫洛夫的实验是以狗流口涎的条件反射闻名, 斯金纳的实验却以老鼠按压杠杆的操作条件作用著称。他把前者称为应答的(respondent) , 后者称为操作的(operant)。因为有机体在前者的行为反应是由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应答性的, 在后者则是先操作(按压杠杆) 才出现食物强化。因此, 其区别可以概括为“反射学习是一个S一R 过程, 操作学习则是一个R一S 过程”。他认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所以,研究行为科学的有效途径就是研究操作性行为。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于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强”。但强化增强的不是某一具体的条件反射本身,它所增强的是这种反射发生的概率。当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由强化的停止而导致

的。同时,操作性条件反射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可以看出,在斯金纳的理论中强化的作用十分突出,他把强化物分为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认为强化作用的模式有固定时距模式,变异时距模式,固定比率模式,变异比率模式。斯金纳自称, 从反射出发到抛弃“反射” 概念而明确使用“ 操作的” 这一术语, “ 花我好几年的时间。然而, 从这以后我明显地不再是一个刺激一反应的心理学家了。” 3.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3.1言语行为

斯金纳认为,言语行为是由肌肉组织的运动完成的,这些言语行为是一些可能具有极少量的共同要素的反应。对于把言语行为看作是由独立的单位(即单词)组成的观点,斯金纳认为:单词决不是一种功能单位,单词的组合— 短语、词组或所记住的段落,可能受某一变量的控制共同变化。在斯金纳的观点中,言语是一种物理刺激,这种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显言语行为或者非言语行为的产生。言语同行为一样,都是外显性的。例如让儿童学习叫出各种颜色名称, 在未经受有关列联之前是办不到的。 3.2教育领域

首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上,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教学者通过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水平,并明确其中所需的步骤。只有做到教学内容有步骤,学习者积极回答,教学者及时反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他因此而发明的程序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器都有不错的效果。 3.3社会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没有直接遭受到其它许多国家那样的严重破坏, 同时又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战后对法西斯战犯的审判。在这种形势下, 许多美国人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以为一切都会变得很好了。可就是在这种时候, 作为一个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斯金纳, 却开始以敏锐的目光觉察到已经出现和将要出现的社会问题。1976年,当《沃尔顿第二》再版时, 斯金纳在“再版前言”中回顾说,“1945年初夏, 在我写《沃尔顿第二》的时

候, 西方人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希特勒死了, 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时代结束了。三十年代留下来的印象被遗忘了。由于苏联是战争中可靠的同盟国, 所以人们也不再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怕的了。少数的城市受到烟雾的侵害, 但却没有人对作为整体的环境感到忧虑。虽然战时物资短缺, 但工业将很快转而把无穷的资源奉献给无止境求。”正是基于对这些社会现象的不满, 导致他创作《沃尔顿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斯金纳更进一步地看出了社会的弊病。1971年,在《超越自由与尊严) 一书中, 一开头他就明确地指出: “ 在试图解决当今世界上我们所面临的难以应付的问题时, 我们自然求助于我们的最高成果。我们诉诸力量, 而我们的力量就是科学与技术。为控制人口我们寻求更有效的节育方法。为核屠杀所威胁, 我们建立更大的威慑力量和反弹道导弹系统。我们采用新的食品和生产的优良方法以求避免世界饥荒。我们希望, 改良的卫生设备和医学能控制疾病, 较好的住房和交通能解决少数民族聚居的题, 而减少或销毁废物的新途径能制止空气的污染。我们可以指出在所有这些领域里已取得显著成就, 而且自然我们应该扩大战果。但事与愿违, 而且令人沮丧的是发现技术本身也越来越成问题了。卫生和医药已使人口问题更为尖锐, 战争随着原子弹的发明已造成新的恐惧, 而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快乐的充分谋求造成的。 不管过去能否预见到这种损失, 人们现在必须设法补救, 否则就会丧失一切。” 可以认为, 斯金纳能够看到确实存在的社会危机, 同时希望去解决它们, 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同时关注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上升到了社会领域。

4.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首先,斯金纳作为行为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领导者,在将心理学与现实相连接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他结合行为主义的原理开发发展的程序教学思想,对推动美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及斯金纳与乔姆斯基在言语行为发面的论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斯金纳没有看到心理与行为两者的交互作用, 而是把它们混二为一, 取而代之, 最后更把它们统统归因于外界环境, 而完全不顾心理发展固有的内部矛盾和规律。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从而忽视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正如舒尔茨( D · s c h ul t z )在评论斯金纳时说的, “不管我们是怎样看待斯金纳的工作, 把他看成人类的救星或奴役者, 我们都没有否定他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5.参考文献

[1]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B.斯金纳[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5)

[2] 谢伟,易旦. 新行为主义视域下的教学探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06)

[3] 王瑞文,刘波. 斯金纳与行为主义[J].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05) [4] 伍麟,车文博. 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一个理论特色及其反思[J]. 心理学探新. 2001(04)

[5] 陈大柔. 斯金纳操作行为理论若干问题的剖析[J]. 心理学报. 1982(02)

[6] 乐国安. 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J]. 心理学报. 1982(03)

[7] 乐国安. 斯金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J]. 心理科学通讯. 1982(02) [8] 乐国安. 论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J]. 心理学探新. 1982(02) [9] 高建江. 斯金纳的个性理论要点[J]. 心理科学. 199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