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审计流程在COBIT过程域中的实现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会计信息化I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审计流程在COBIT过程域中的实现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随着以ERP为代表的组织(企、事业单位)IS(Information 周梅 徐耀庆 在PO1中,Is审计师通常用文档记录与过程相关的IT资源,特 别是那些被审计的IT过程所影响到的IT资源。确认理解了待审核 的过程,过程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实际的控制情况。例如:(1)会 见组织的CEO\COO\CFO\C10uT策划、指导委员会成员,IT自身管理 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员;(2)搜集与策划过程有关的政策与程 System,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普及,组织管理层越来越关注Is与公 司业务战略的一致程度,Is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机密性。美国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简称SOX法案)对评估组织的n' 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中国境内所有新上市的公 司必须遵守中国的SOX法案。SOX法案要求上市公司选择并实施 公认的内部控制框架, ̄H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法案把增强 组织业务流程管理及支持Is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作为目标,直接 导致IS审计在中国企业界的飞速发展。 Is审计是指审计内容中包含了对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相关 手工流程及两者间接口进行全部或部分检查及评价的任何审计。 Is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一样,称为审计的一个重要分 支,这三类审计的交集即为综合审计。业务流程对信息技术的依 赖,使得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运营审计必须理解IT控制结构,Is审计 师也必须理解业务控制结构。综合审计关注风险。风险分析的目标 是理解和识别由企业及其环境引起的风险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在 这个阶段,Is审计师的职责是理解和识别信息管理、Is基础设施、I11 治理和ISg ̄_营等领域的风险,其他专业审计师则要了解组织环境、 业务风险和业务控制。详细审计工作关注已存在的管理这些风险 的相关控制。Is审计通常是预防和检查性控制的第一道防线,综合 审计则合理评估其效果和效率。实务界通常把Is审计当作一个专 项审计对待,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实施。Is审计的通 用流程一般为获取、评价、符合性测试和证明。 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提供了一个IT治理框架,以确保 Is与业务保持一致,Is促使业务实现利益最大化,IT资源得到有效 使用以及IS风险得到适当管理。COBIT框架通过域和流程控制来 提供最佳实践,并采用易于管理的逻辑结构描述活动。COBrr最佳 实践代表了专家意见。COBIT4.1把34个IT控制流程组合到四个控 制域中:计划与组织(P0)、获取与实施(AI)、交付与支持(DS)、监 督与评价(ME)。这34个控制流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310多个详细 控制目标,这些详细的控制目标为应当实施何种具体的控制措施 提供了参考。在“计划与组织(P0)”过程域的控制流程有13个,第 一个是PO1,即定义组织IT战略计划。以下为PO1为例,详述IS审计 流程的实现。 PO1的高级控制目标是控制I1’=过程——定义IT战略计划,以满 足信息技术机会与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同时确保其将来能实 现。P01的控制目标均可通过以下四个流程来进行审计: 一、获取对业务需求有关的风险以及对相应控制措施的理解 IS审计师通过调研,将控制目标下的相关活动用文档记录下 来,对组织声称已实施的控制措施与程序进行识别,并且确认其存 在。与相关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会晤,以理解业务需求和相关的风 险、组织结构、角色和职务、政策和程序、法律和法规、已有的控制 措施和管理报告(状态、性能、行动项目)等。 序,执行管理层的指导角色与职责;组织目标、长期计划与短期计 划;IT的目标、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状态报告、策划、指导委员会 会议累计用时等信息。 二、评价组织已有控制的适宜性 IS审计师通过考虑ITu2 ̄业务政策和程序是否使用了结构化的 计划编制方法,对组织采取的控制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用来明确的 表达和修改计划,并且计划中最少要包含组织使命与目标、支持组 织使命与目标的嗍始阶段、嘞始阶段的时机、对IT初始阶段的 可行性研究、对I研刀始阶段的风险评估、最佳的当前与将来的IT投 资、对IT初始阶段进行再工程,以适应企业使命与目标的变化、对 可选的数据应用,技术和组织战略的评价等。在PO1中具体的评价 内容包括:(1)组织变革、技术进步、需求调整、业务流程重组,人员 配置,内部的外包项目等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是否得到了考虑和充 分的表述。(2)IT项目是否有合适的文档支持,这些文档在IT计划 编制方法中有规定;安排有检查点,以确保IT目标、长期和近期计 划持续满足组织的目标、长期和近期计划。(3)过程所有者与资深 管理层是否评审和签署IT计划。书面评审文件中是否存在IT计划 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使用业务自动化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 性、成本、优势和不足的术语。(4)组织是否存在信息系统和其支撑 基础的长期计划的缺乏,导致不能支持企业目标和业务过程,或者 无法保证合适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控制。 三、通过符合性测试,评估规定的控制是否一致地、持续地起 作用 对组织符合规定的控制程序的程度进行分析,把实际的控制 程序及补偿性控制缺失与规定的程序进行对比,并进行文档检查、 会无相关人员,以判断控制是否被正确地、持续地实施。只对被证 明有效的控制程序进行符合性测试。在PO1中,Is审计师通过测试 ITr(策划)指导委员会会议的分钟数,以反映策划的过程;计划编制 方法中的输出是存在的,并且符合规定;IT长期和近期计划包含相 应的IT初始阶段(即硬件计划、容量计划、信息体系结构、新系统开 发和采购,灾难恢复计划,新的处理平台的安装等);rr初始阶段支 持长期和近期计划,并考虑了研究、培训、人员、配备、硬件和软件 的要求;已经识别到I砌始阶段的技术含量;考虑到了优化目前与 未来的IT投资;IT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与组织的长期和近期计划,组 织需求一致;计划得到了修订以反应条件的变化;IrI1长期计划定期 被转化为短期计划;存在执行计划的任务,得到所选项目和阶段的 直接或间接的证据,使用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来保证待审核的项目 和阶段一直遵守相关控制程序的要求。对过程或结果的充分性进 行有限的审核。 财今通孔-综合2011年第5期(上} 会计信息化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基于COBIT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研究 重庆理工大学 陈旭 张艳芳 息系统风险作为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多 风险的准确识别和分析要求”。因此,肖荣使用目标导向法构建企 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拟以国际上公认的COBIrI’标准为理论支柱, 业信息化风险目标集,为风险目标的识别提供参考,主要包括:投 深入剖析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指出了各个阶段上 资、实施、质量、支持力和柔性。但是这种分类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 存在的主要风险。同时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风险进行总结和提炼, 次,并未得到细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操作上的困难。 有效的构建m从过程到风险再到控制的一体化结构,为企业信息 本文在吸收肖荣博士过程风险思想的基础上,切实以coBrr ̄标 化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体系为基础,研究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上各个阶段,分析得出了每一 一、信息化风险研究现状及COBIT简介 个过程可能导致的风险,并提出将风险与控制对应的方式,构建出 (一)信息化风险研究现状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分别从加强信 由过程到风险再到控制的一体化结构,为实现风险的预防管理奠 息系统内部控制、ERP对企业影响以及中小企业实施ERP风险管 定了基础。 理等多个角度对信息化风险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由此得出多 (二)COmT ̄介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种信息化风险分类方式。如徐春丽《纺织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估与控 Related Technology)Ell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是在总结现有的 制》一文中,从纺织行业的视角将企业信息化风险划分为管理领域 I r标准及最佳惯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IT治 风险、业务流程风险、信息及信息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四部分。王 理标准。COBIT主要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角 欣在其硕十论文《我国企业信息化风险剖析——模型与案例研究》 度,对rrH标进行分级,由此形成从战略目标到行动计划的目标体 中提}{|了企业信息化风险“钻石模型”,将企业信息化风险的影响 系。该体系提供了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治理框架,主要包括四个域即 因素主要归为以下四类:来自服务提供商的风险、来自组织及变革 PO计划与组织、AI获取与实施、DS交付与支持、ME监控与评价。在 的风险、来自管理及变革的风险、来自技术及变革的风险。另外,还 这四个域中包含了34个通用的IT过程,分别从流程描述、控制目 包括来自外界环境的风险,以及其他一些无法确定的因素的风险。 标、管理指南、目标和指标以及成熟度模型五个方面进行描述,涵 2005年12月,同济大学管理学博士肖荣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信 盖了战略、战术与操作的所有层次,使得各个阶段的信息系统都可 息化风险治理研究》中指出,“这些研究大多是使用传统的风险识 以参照使用。同时将 战略与组织战略紧密联系,从而在业务需求 别方法、风险清单法,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历史的数据信息,找 与I I控制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 出企业信息化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的复 二、基于COBIT的过程风险分析 杂性和动态性,以及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的不同,对信息化也 (一)po计划与组织计划与组织阶段主要从战略的高度对企 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单纯的风险清单方法不足以满足企业对 业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致力于识别ⅡI为实现业务目标做出 四、证明未满足控制目标的风险确实存在 管理建议,以确保rrgE为组织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一部分,并从 通过分析技术和可选的信息资产进行实质性测试,证实控制 根本上始终保持与企业业务战略的高度一致性。 目标没有被实现时所带来的风险。该阶段实质性测试的目标是支 持其审计判断,并敦促管理者采取行动。Is审计师要创造性地寻找 参考文献: 和提出通常是敏感的机密的信息,用文档记录下控制弱点及其引 [1]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gl》 起的威胁和漏洞,识别并记录实际的影响和潜在的影响,例如利用 (2006 o 因果分析的方法,提供比较信息,例如,通过基准比较的方法来完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2o08)。 成具体的实质性测试目标。在POI中,IS审计师通常通过执行和识 [3]http:llwww.isaca.org/cobit 4.1 rfameworks/[EB/S]2010—1 1 别两个步骤来实现。(1)执行。执行战略rr汁划的基准测试,参照类 —6. 似的组织作为国际标准、已被认可的工业最佳实践。对IT计划的详 [4]陈朝:《我国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研究》,东北 细评审,以确保嘲始阶段反映了组织的使命与目标。对mP划的 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详细评审,已决定组织已知的薄弱环节,是否已被计划中的I I解决 [5]吕凡:《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 方案作为一部分进行改进。(2)识别。识别组织Is中不满足组织使 论文。 命和目标之处,Is中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不一致之处,不符合近期 [6]陈婉玲、杨文杰:(ISACA信息系统管理准则及其启示》, 计划的Is项目,Is项目中不符合成本和时间指导方针之处,错失的 《审计研究)2006年第s1期。 商业机会以及错失的I1'机会等。 [7]昊炎太:(<COBIT控制思想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财 综上二所述,Is审计师通过获取、评价、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 会通讯》(综合版)2009年第7期。 试四个流程阶段,对组织的IT战略规划过程做出评估,并据此提出 (编辑余俊娟) 射会通孔-综合2011年第5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