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2 No.4February 2021
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叙事特色探析
周爱炳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如果国宝会说话》三季开播后,聚合了可观的受众和流量。它通过复合变换的叙事视角、勾连古今的叙事主题和浪漫灵动的叙事风格,有效传递了器物文化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足以成为未来文化类微纪录片制作的标杆。
关键词:微纪录片;叙事特色;文化记忆;《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39-02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百集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分别于2018年1月、7月和2020年6月播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季,且均在B站获得了9.9分的高评价。其凭借短小精悍的制作、恣意活泼的画风,在全网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本文以《如果国宝会说话》前三季为观照对象,探析该纪录片的叙事特色和成功经验。一、叙事视角:全知视角+拟人表述纪录片叙事视角的固定与变换,往往会带来不同的观感体验。在全知视角下,“叙述者既在人物内部,又在人物外部;他知道人物内心发生了什么,但他从来不与任何人物相混同”[1]
。《如果国宝会说话》主要采用了这一叙事视角,片中的解说者处于全知全能的支配视点,以观察国宝,表达价值,不受限制。即便如此,《如果国宝会说话》却能巧妙避开全知视角给观众带来的强势教化感和被动接受感。下文是笔者选取的纪录片中的部分全知视角解说词。陶鹰鼎: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红山玉龙:这是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昭陵六骏:这六匹战马与帝王一同出生入死……三彩载乐骆驼俑:这只骆驼,仰天,张着嘴,舌尖向上弯曲……黑陶杯:大家对薄有怎样的理解?薄如蝉翼、薄如钱唇?良渚玉琮王:谁能读懂这双眼睛?镶嵌绿松石铜牌饰: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狸猫纹漆食盘:我们也愿用同样的话,送给每一位热爱文物的观众,祝您每天都吃得开心、吃得舒坦。从上述文本可以看出,该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开篇多以“这是……”此类表示近距离方位的叙述切入,营造了一种面对面指引的解说氛围;同时使用相当比重的问句,旨在向观众提问关于国宝的细节;甚至直接与观众对话,向其表达祝福与愿景,有力地提升了节目的亲近性和互动性。而拟人化视角的穿插,则具有补充、强化的效果。例如,在“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三千年前的西
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两颗凸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人们叫我说唱俑,虽然无名无姓,咱可是国家博物馆里万人朝觐的大明星……”“我生在恒河流域,温润季风和沃土孕育了我丰硕的身体,我们享受两
两相伴的欢愉……”此类第一人称视角中,国宝是真实的生命,是自己的解说员,开展了一场生动活泼的自述与自赞。在“你来自泥土,头微微仰起,仿佛仰望天
空。而今凝望着的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等第二人称叙述中,解说者代表观众凝望国宝,与之对话。美国学者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认为,话语可用来尝试与受话者、读者建立某种关系。对纪录片而言,多视角的解说词作为主要的叙事话语,正是创作者与受众建立某种关系的途径。《如果国宝会说话》复合运用全知视角和
拟人表述,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当面对话”的亲近关系,营造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感,真正拉近了国宝与观众的距离。
二、叙事主题:国宝记忆+当下生活扬·阿斯曼认为,“‘文化记忆’是一种能够巩
固和传播集体形象并让这个集体中的成员对这种形象产生认同的记忆”,并且,它“主要依托各种文
化层面上的符号和象征建构而成”[2]
。国宝文物无疑是文化层面的标志性符号,是建构文化记忆的重
要载体。《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国宝器物,凸显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记忆这一叙事主题。《洛神赋图》以“曹植自洛京东返封地遇洛神”开篇,讲述了一段悲欢离合的至美爱情故事;《花树状金步摇》《鎏
金银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阐述了北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货物交换、审美交流和思想碰撞;《兰亭序神龙本》《立狮宝花纹锦》《昭陵六骏》
石雕壁画等传统艺术;《回洛仓刻铭砖》《黄河铁牛》呈现了古代国家基础建设的巧思设计。这些历史情感典故、东西方交往经验和工艺成就,承载着中华民族共享的集体记忆。从节目中部分国宝的解说词表中可以看出,从节目中部分国宝的解说词表中可以看出,除了对所
139
《敦煌经变画》描绘了书法织锦、影视动漫
节目中部分国宝的解说词表
国宝陶鹰鼎古滇国贮贝器
虎符素纱单衣算筹
纪录片解说词
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但即使是今天,如果你走在云南的狂野山间,或在某个少数民族的旋律和舞姿间,仍能随时感受到狂野、质朴的生命力。
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素纱单衣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却仍然在影响着两千年之后的中国人,它是中国服装史上的千古传奇,但又与今天的生活并无沟壑,因为它就是属于中国人的自由浪漫的样子。
日常如买菜、装修,高端像经济调控、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少不了运筹,都用得到你以为高冷的数学。长毋相忘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共同的期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铭合符银带钩微光。黄河铁牛唐彩绘十二生肖俑
今天,我们用牛来比喻固执,我们用牛来形容倔强,也用来评价能力,赞颂我们欣赏的人。黄河铁牛可能是世界上加班时间最长的牛……
生肖计时的习俗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当生肖与出生年份对应,我们便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属相,十二种动物从守护神变为陪伴者,我们不仅被生肖守护,也被生肖影响,生活在被生肖护佑和象征的世界里。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整理)
承载的历史记忆的挖掘,《如果国宝会说话》还指向现实生活,用一种“古今同构”的方式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过去的记忆对于现在的观众而言,往往是久远的、散落的,更是不易感知的,因而该片注重阐述文化记忆与当下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共通之处。
古老的国宝与故事,处处指向当下的生活哲学、生命美感、社会秩序、设计观念、数学计算、祝福期盼和话语习惯等等,与时代文化、现代科技和价值观念一脉相承。从久远的文明到现实的意义,《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呈现国宝时,注重古今相扣,以历史切入现代时空和周边生活,极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进一步凸显了叙事主题,唤起了文化记忆。
三、叙事风格:灵动明快+浪漫追远在叙事风格上,《如果国宝会说话》擅长运用角色扮演式的互动对话来搭建叙事情境,叙事节奏灵动明快,引人入胜。在《唐代仕女俑》中,解说者与国宝的对话以“你”和“我”的人称指代展开,如“有时候,你也会穿着男装抬头挺胸地走在朱雀大街上,变成长安城最酷的小妞”“但你悠然的样子说明心不累,因为你是大唐的一枚胖妹子啊。一千年后的胖妹如我看到那时的你,真是羡慕、嫉妒、爱”“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这类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形象自然地突出了仕女俑的慵懒肥美、自由多变,加上摇滚舞曲的配乐,奠定了纪录片轻松俏皮的叙述基调。《阿斯塔那俑与文书》以熄灯为信号,画面从现实的博物馆穿越到想象的国宝世界,唐朝高昌的官吏、舞女,热闹的街市生活,唐人胡人交往的纠纷一一呈现在眼前。此外,“和高昌有关的词拿出来都能上热搜”“世界级的网红”“你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郎君”等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使其更贴近时代生活。
《水晶缀十字铁刀》中的唐刀和汉刀分别扮演徒弟和师父,汉刀怒气质问、步步紧逼,唐刀耐心回答、有理有据,该片借两者的对话,阐述了汉代以后
140
刀类兵器的材质特性和工艺进展。《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以丹丘生、岑夫子和李白三人的画外音交流展开,描述了龟形酒筹筒的外形材质、名称典故,在三人的行酒令中展示了论语酒筹的刻字内容。
上述这些充满悬念和现场感的叙事,既起到了描摹器物的作用,又赋予了国宝以动感和灵气,营造了生动丰富的观看情境。
同时,《如果国宝会说话》还致力于营造出一种浪漫追远的氛围,片中多运用“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那时风动,此时心动”“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一别行千里,再见是暮年”等韵律十足的诗化语言,每一集国宝故事均带有表示“延续与绵长”的时间词,如“穿越九千年的笛声”“陶醉了六千年”“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一千五百年过去了”,调节了叙事节奏,为观众构建了一片空灵朦胧、追溯远古的意境空间。
四、结语
电视纪录片文本中的叙事元素与叙事技巧都体现着节目的制作目的和传播意旨。《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复合变换的叙事视角、勾连古今的叙事主题和浪漫灵动的叙事风格,有效传递了器物文化及其承载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实现了现代人国宝文化的“快速充电”,激发了集体共享的精神情感和文化认同,堪称一次文化类微纪录片的成功尝试和生动实践。
参考文献:[1]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叙述学研
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9.[2] 王蜜.文化记忆:兴起逻辑、基本维度和媒介制约
[J].国外理论动态,2016(6):8-17.作者简介:周爱炳(1992—),女,江苏丹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影视艺术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