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要素禀赋论
一、假设条件
1、222模型,两国家,两产品,两要素
2、产品生产函数相同,技术水平一样
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种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
3、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
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两国家中生产商品X相对于生产商品Y来说,使用的劳动比例较高。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生产商品X的劳动/资本比率要高于生产商品Y的该比率。生产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率要低于生产商品Y的这一比率。
4、规模报酬不变
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增加生产某一商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会带来该商品的产量的同一比例的增加。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6、偏好相同
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是相同的,两国消费X和Y的比例是相同的。
7、完全竞争
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8、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国际间不流动
9、无任何贸易障碍
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或绝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10、资源被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每一国的总进口额总等于其总出口额。
国家的要素丰裕度
可利用的资本总量和可利用的劳动总量之比
(K/L)1<(K/L)2 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
要素的价格之比
(w/r)1<(w/r)2表明国家1为劳动丰裕国
要素丰裕度的定义:
1、以实物单位定义,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
如果B国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之比(TK/TL)大于A国的这一比率,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
2、用相对要素价格定义,即用每一国家的资本的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来定义
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Pk/Pl)小于A国的这一比率,就说B国是资本丰裕的。资本的租用价格就是利率(r),劳动时间价格就是工资率(w),Pk/Pl=r/w。
由于我们假定两国的需求偏好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定义要素丰裕度的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以相对要素价格定义法为准。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最优要素组合时的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之比
最优要素组合的点位于原点发出的一条射线上,其斜率代表该产品的要素密集度
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与两种要素(劳动与资本)的世界中,如果生产Y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生产X时的资本/劳动比率,就说Y时资本密集型商品。在衡量两种商品的劳动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时,重要的是1单位劳动所需资本(即K/L),而不是生产商品X和Y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绝对数量。把资本(K)放在坐标系的纵轴,把劳动(L)放在坐标系的横轴,而且生产沿着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进行,则该射线的斜率就是生产该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K/L)。
如果在任何可能的相对价格水平下,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率均要大于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率,就可以明确地说Y时资本密集型商品。因为B国的资本相对价格低于A国,所以B国在生产X和Y时,资本/劳动比率均高于A国。如果资本的相对价格下降,生产者为减少其生产成本必将用资本代替劳动。这样,生产两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均会上升,但Y仍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度逆转
同质产品在要素丰裕度不同的国家其要素的密集度不同。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指的是: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替代弹性:表示的是一种要素价格下降时,这种要素可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程度。
两种商品生产中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差异越大,要素密集度的颠倒就越容易发生。
要素密集度的颠倒一旦发生,则H-O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理论就不再成立。
二、定理内容
即使技术水平相同,要素的禀赋的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
一国将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分析过程: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供给不同→要素价格不同→产品成本不同→产品价格不同→贸易产生
H-O定理的图形分析
机会成本递增
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贸易后的福利相同,但是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不同(或相反,或都不同)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所以又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即每一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
型商品。
H—O定理认为相对要素丰裕度和相对要素价格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两国贸易前相对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这种相对要素价格和相对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可以转化为两国间绝对要素价格和绝对商品价格的差异。这种绝对差异才是两国之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
需求偏好和生产中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共同决定了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需求决定了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派生需求,生产中对要素的需求和对要素的供给共同决定了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价格,要素价格和生产技术水平共同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
H—O定理并不要求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即无差异曲线相同)。它只要求,如果需求偏好不同,这种差异不足以完全抵消导致两国具有相对商品价格与比较优势差异的要素禀赋和生产可能性曲线之间的差异。
三、要素均等化定理
国际贸易会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H-O-S定理
假设条件与H-O定理相同,必须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现象。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国际贸易是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品。
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获得等量工资。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同质资本(即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获得均等收益。国际贸易会使A国和B国的工资率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等,会使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
国际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工资率与利率的差距。
只要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相对商品价格就会不同,从而使得贸易进一步发展。而这会进一步缩小两国要素价格的差异。这样,国际贸易将继续发展直到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即两国相对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贸易会使两国的Px/Py相等,这只有在两国w/r相等的前提下才能发生(只要两国继续生产两种商品)。
绝对要素价格均等意味着:自由贸易会使贸易两国同类型的劳动的实际工资率相等,使两国同类资本的实际利率相等。已知贸易相对要素价格相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各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在所有商品生产过程中均保持规模报酬不变,这样贸易就会使同质要素的绝对收入相等。
贸易在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作用方面实际上是替代了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在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即信息充分、无法规约束、无运输成本),劳动将会从低工资国家流动至高工资国家,直到两国工资率相等,这种流动才会停止。只要两国利率不等,资本就会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贸易作用于对要素的需求,而要素流动作用于对要素的供给。这两种作用都会使同质要素的绝对收入完全相同。
国际贸易倾向于使两国的工资率和利率分别相等。贸易会提高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的要素的价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的价格。劳动的真实收入和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将与要素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样,贸易使A国劳动的真实收入上升,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使B国劳动的真实收入下降,资本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上升。
发达国家的工会一般都会赞成和主张贸易保护。
贸易导致的劳动者的损失小于贸易导致的资本所有者的收入。用适合的税收政策可以使收入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重新分配,使得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可以在国家贸易中获利。
四、理论验证
成功验证
里昂剔夫之谜——应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的情况进行验证,认为美国应该是资本丰裕国,且要素禀赋论成立。
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为他国的3倍
偏好不同
关税结构
自然资源要素
人力资本——工人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
列性状
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出口相对于其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大。
新要素出现
等等
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也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如汽车。
肯恩成功地解释和消除了里昂惕夫之谜。
五、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政策含义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从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资源优势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强调静态效果
未对于需求方面充分重视
技术进步未考虑
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苛刻
六、特定要素模型
一国、两产品(X,Y)、三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K,T)和共同要素(L)
完全竞争市场
要素被充分利用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VMP=MP•P=w
完全竞争厂商对于要素的需求曲线与VMP曲线重合
价格上升(下降)会导致其行业特定要素的报酬上升(下降),共同要素的报酬上升(下降),另一部门特定要素价格下降(上升)。
国际贸易会引起出口部门的价格上升,进口部门的价格下降。那么,国际贸易会导致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报酬上升,进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报酬下降,共同要素的报酬不确定。
假定劳动可自由流动,自然资源只用于X的生产,资本只用于生产Y。贸易对该国劳动的真实工资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为Px/Py和对劳动的派生需求的增加将比名义工资
率的增加更多,因而商品X的真实工资率有所下降。
贸易对劳动真实工资的影响使不确定的。主要消费商品X的工人工资将下降而主要消费商品Y的工人工资将上升。贸易对资本的影响则是明确的。在生产X(该国出口的商品)时,更多的劳动和特定数量的资本结合,资本的真实收入上升。在生产Y(该国进口竞争商品)时,越来越少的劳动和特点数量的资本相结合,资本的真实收入下降。
根据特定的要素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明确的,同时有利于用于该国出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而不利于用于该国进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
H-O-S定理成立所依赖的假设在当今世界大多是不成立的。国际贸易减小了同质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这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