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训练

1.阅读《爱莲说》,回答后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可爱者甚蕃( ) .B亭亭净植( ) .C晋陶渊明独爱菊( ) .D宜乎众矣( )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1)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1.周敦颐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答案】9. 多 竖立 只 应当

10.(1)(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1.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B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竖立。 C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 D句意: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染:沾染(污秽);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2)菊之爱:喜爱菊花的人;鲜:少;闻:听说。

11.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文章首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正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通过这些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作者以莲喻人,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点睛】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比。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尤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趋百里外 趋:快步走。 .B.媵人持汤沃灌 汤:汤汁。 .C.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D.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9.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叙述为主体,其中杂以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色愈恭,礼愈至”,写出待师谦恭之态。

B.文章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以致“足肤皲裂”,“四支僵劲”,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表现作者求学的“勤且艰”。

C.文章多处用对比手法,如“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经历,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答案】27.B

28.(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9.D 【解析】 2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B.“媵人持汤沃灌”的意思是: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古今异义词,热水。不是“汤汁”。 故选B。 2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余(我)、侍(服侍)、援疑质理(提出疑问,询问道理)、以(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因为)、足乐(值得快乐)、口体之奉(指)不若人也”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是一篇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并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

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村当大道之右 当:对着 .B.溯之又西 溯:逆流而上 .C.或言以花形相似 或:或者 . 是:对,正确 D.未知孰是.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 ②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3)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前去探看表明了什么?

【答案】(1)C

(2)①在它西边的山脚下有蝴蝶泉这样的异景,我听说这事已经很久了。 ②两眼泉汇合成一丈见方的池沼,这就是刚才逆流的上游了。

(3)花开如蝴蝶,又能吸引无数蝴蝶前来;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句意:有村庄在大路的右边。当:对着; B.句意:沿着它逆流朝西边。溯:逆流而上;

C.句意:有人说是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 或:有人; D.句意:不知道谁说的是正确的啊。是:对,正确;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 ①其:它。闻:听说。 ②汇:汇集。溯:逆流。 (3)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即可得出答案。

结合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可知蝴蝶泉边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泉边的大树,每至四月便会开花,花开如蝴蝶,又能吸引无数蝴蝶前来,所以会吸引无数的游客。“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可知蝴蝶泉边最神奇的地方在于:泉边的大树,每至四月便会开花,花开如蝴蝶,又能吸引无数蝴蝶前来,所以会吸引无数的游客。 【点睛】 译文:

向南走二里,经过第二个峡谷的南边,有村庄在大路的右边,名叫波罗村。在它西边的山脚下有蝴蝶泉这样的异景,我听说这事已经很久了,直到现在才得到当地人的指点,于是(我)让仆人挑着担子,先前往三塔寺,(投宿)何巢阿所住宿的僧舍。而我独自从村子南边往西山脚疾行。

走了半里,看见淙淙流动的清泉,沿着它逆流朝西边走了半里,就到了山脚下。(在云南苍山神摩山麓)有一棵一个人合抱这么粗的大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部的小洞中涌出向东流去,(泉水)清澈如镜。东面不远处,又有一棵小树,树下也有一个小泉,也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去。两眼泉汇合成一丈见方的池沼,这就是

刚才逆流的上游了。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顶倒着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络绎不绝。

游人都从那个月开始,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我在广东西边的三里城,陆参戎就告诉我蝴蝶泉令人惊异的地方,而现在时间太早,还没有开花。向当地人询问,有人说,蝴蝶是花变化而成的,有人说是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了同类,不知道谁说的是正确的啊。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病梅馆记 清·龚自珍①

①江宁、苏州、杭州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

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②以绳③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④之隐明告鬻梅者,使之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⑤,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有删改)

【注】①清朝封建统治者为加强思想统治,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法定文体,又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人才因此遭受严重摧残。本文作者龚自珍是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②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疾呼。③绳:名作动,约束。④孤癖:特殊的嗜好。⑤诟厉:讥评,辱骂。

116.下列加点的“以”与“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C.自以为大有所益 .

B.以我酌油知之 .

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17.小菲谈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人画士”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认为梅以“曲”“欹”“疏”为美。 B.“蠢蠢求钱之民”砍掉了梅端正繁密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来谋求大价钱。 C.作者喜爱欣赏梅的曲欹之态,所以选购的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 D.本文以“病梅”比喻被束缚、被摧残的御用人才,以“自然之梅”比喻个性解放的俊杰人才。

1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曰 或: .②夭其稚枝 夭: .③悉埋于地 悉: .

④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 .

119.小菲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答案】116.D 117.C

118.①或:有人 ②夭:摧折 ③悉:全 ④穷:穷尽 119.(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 【解析】 116.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A.介词,用; B.介词,用、凭; C.动词,认为; D.连词,来; 故选D。 11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由文章第①段的“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和第②段的“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病梅”是“文人画士之.

祸”,不但不值得提倡,而且需要他穷其一生来改变这种现状,因此“作者喜爱欣赏梅的曲欹之态”是错误的; 故选C。 11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有人说。或:有人。 ②句意为:摧折它的嫩枝。夭:摧折。 ③句意为:全部种在地里。悉:全,都。

④句意为: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穷:穷尽。 119.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既:已经。泣:流泪。三日:多日。乃:于是。 【点睛】 参考译文:

江宁、苏州、杭州都出产梅。有人说:“梅以弯曲的姿态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倾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叶稀疏为美,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

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让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叶,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我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

5.阅读文言文

【甲】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 )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乙】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 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文王曰:“其失安在?”

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 文王曰:“何如?”

太公曰:“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①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②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 )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 文王曰:“举贤奈何?”

太公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选自《六韬》)

【注释】①多党:有很多朋党的人。②比周:指结党营私。 17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上令封德彝举____ 贤______②其失安在_______③则得举贤之道...174.根据前后语境,选择最正确的一项填入【甲】【乙】两文的空缺处。 甲文:A.之 B.而 C.因 ( ) 乙文:A.竟 B.虽然 C.是以 ( ) 1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②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

176.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下面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内容上侧重如何发现人才,乙文更多侧重如何正确选拔、任用人才。 B.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慕,也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人才。

C.甲文以故事形式呈现,虽篇幅短小,但情节曲折有致;乙文以纯粹的对话形式呈现,层层推进,把道理说得渐入佳境。

D.都是写君主问“举贤”之事,但甲文君主是责问的语气,封德彝则明显推诿;乙文君主咨询的语气,问句越来越短,可见心情急切,文公回答句子越来越长,可见悉心传授。 【答案】173. 推举、选拔 哪里、怎么 方法 174. B C

175.①皇上责问他,封德彝回答说:“并非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罢了”。 ②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 176.B 【解析】 17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皇上命令 封德彝推举贤人。举:推举、选拔。 (2)句意:他的失误在哪里呢?安:哪里、怎么。 (3)句意:那么就得到了推举贤人的方法。道:方法。 174.

本题考查虚词,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甲处应用“而”。“德彝惭而退”句意:封德彝羞惭地退下。用“而”来表修饰;故选B。 乙处应用“是以”。“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句意: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群邪比周而蔽……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出现“世乱愈甚”这一结果的原因;故应填入“是以”一词;故选C。 175.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诘:责问;对:回答;但:只;奇才:指优秀的人才;耳:罢了,而已; (2)若是:像这样;群邪:指奸邪的势力;比周:指结党营私;蔽:遮蔽,在指埋没。 176.

B.根据【甲】文“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可知,甲文主要强调了人才不是尽善尽美的,应该懂得识别人才(发现人才);

根据【乙】文最后一段“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可知,本文强调了如何真正的选用贤人(人才),即选拔人才的方法与任用;两文均未明确定义什么是人才; 故选B。 【点睛】 【甲】参考译文: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皇上责问他,封德彝回答说:“并非不尽心,只是现在没有优秀的人才罢了!”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羞惭地退下。 【乙】参考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选用贤能,但又收不到实效,社会反而更加混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太公说:“选拔出贤能但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无用贤的实效!” 文王说:“产生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呢?”

太公说:“其过失在于君主好用一般人所称赞的人,因而就得不到真正的贤人了。” 文王说:“为什么呢?”

太公说:“如果君主认为一般人所称赞的是贤人,一众人所诋毁的是不贤的人,那么党羽多的就会被任用,党羽少的就会被排挤。像这样,奸邪势力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人,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用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愈加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文王说:“怎样举贤呢?”

太公说:“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查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着举贤的原则与方法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20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夙夜忧叹( ) (2)庶竭驽钝( )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 (4)某狱某狱避嫌( ) ..20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寄臣以大事 设官以治民 ..B.今南方已定 见阎罗王方录囚 ..C.攸之、祎、允之任 三载考绩之谓何 ..D.陛下亦宜自谋 无功亦无罪 ..20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205.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0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答案】202. (1)早 (2)表示期望 (3)只,仅仅 (4)案件 203.D

204.(1)来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2)树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205.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06.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解析】 20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早晚忧愁叹息。夙:早;

(2)句意: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庶:表示期望; (3)句意: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但:只,仅仅; (4)句意: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狱:案件。 20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把\连词,来; B.表方位\正在;

C.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都表示“也”; 故选D。 20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诹:询问;道:道理;纳:采纳;雅:正。 (2)植:立;胜:胜过。 205.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句意: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

“有一”和“公服”修饰主语“官”,“昂然”为状语修饰谓语“入”,此处停顿; “所至但饮一杯水”为“自称”的内容,此处停顿;

故该句停顿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0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分析。

结合【甲】文内容,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中可知,为官者要做到在其政谋其事。 结合【乙】文内容,从“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这句可以看出仅仅廉洁不一定是好官;从“无功即有罪矣”中可知,做官要勤政(实干)。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现在我应当远离陛下,面对这份表潸然泪下,不知道说了什么。

【乙】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在梦中到了地府,看见阎罗王正在审讯被囚的鬼魂。有一官员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殿来,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都是只喝一杯水,现在来冥府报到,无愧于鬼神。阎罗王微微一笑,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等,都有应该做的事。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

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这位官员又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阎罗王说:“你这个人不论干什么都只顾保全自己,某案某案,你为了避免嫌疑而不表态,这不是有负于百姓么?某事某事,你拈轻怕重而不去做,这不是有负于国家么?三载考绩,是怎么说的?没有功劳就是罪过。”这位官员极为不安,顿时气焰大减。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远楼记 陈高

吴子中居平阳之夏口里,作楼三间,题其额曰“明远”,而求予言记之。

予乡日尝过子中,子中邀予登楼饮酒,予乃游目环视。见夫川源平衍,峰峦罗列。南挹龙.

山、霞岭之幽,北瞻青华、墨城之耸,西览雁宕、玉苍之秀,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与夫客帆渔艇之往来上下焉。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信乎其明之所及者,不近而远矣。虽然明远名也,必有义存焉。.吾试为子中言之,子中尝试为吾听之。

“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则虽千里可见者远也。身之所处者卑,则目之所及者近,理固然也。故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子中平居暇日,俯仰于斯楼之上,而加修省于延览舒眺之余,则其为益大矣。”子中曰:“子之言甚善,吾请终身由之弗忘。”于是书之以为记。

明远楼为吴子中赋

章善

楼居突层霄,窗开俯八极。 蓬莱与昆仑,苍翠在几席。 延陵公子瀛洲客,日日凭栏看秋色。 浮埃灭尽月轮孤,万里茫茫海天碧。

小玉在阅读诗文之后,向金老师请教了几个问题,并做了一些读书笔记,请一起完成。

笔记一:访

308.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字。

小玉:金老师,百度上搜索不到《明远楼记》,您能介绍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吗? 金老师:当然可以。《明远楼记》的作者是陈高,元代诗人。温州平阳人。当时,陈高受楼主人吴子中邀请,登楼赏玩,写下这篇文章勉励吴子中。 小玉:文中第二段提到的龙山、霞岭、青华、墨城是在哪里呢?

金老师:龙山、霞岭、青华、墨城都是山名,在今平阳、苍南一带;雁宕即南雁荡山。

小玉:《明远楼为吴子中赋》中,开头两句就用“______”、“______”两字极写楼之高,望之远。诗赋中的“蓬莱”“昆仑”和“瀛洲”都是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金老师:对,诗人所见之景与心中情感的融合,就是意境。上面诗中的尾句“浮埃灭尽月轮孤,万里茫茫海天碧”,与古文中的意境相似。

小玉:谢谢金老师,明白了这些之后,我的阅读就轻松、亲切多了。

笔记二:学

309.请完成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 予乡日尝过子中 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 烟景之胜 举不能逃吾睫曈间 方法借鉴 查找字典法:A.向往,景仰;B.同“向”先前,从前;C.乡村。 语境推断法: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 课内迁移法:予观夫巴陵胜状 参考成语法:举国上下 字词释义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3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3处)。

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311.虚词在传情达意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揣摩作者的情感。 信乎其明之所及者,不近而远矣。笔记三:疑 ..

312.小玉在理解金老师“笔记一”所言诗文相似意境时,发现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认为是这样吗?请结合三处诗文内涵阐述你的理解。

笔记四:用

313.参观完明远楼遗址,金老师准备以“君子自强不息”为题来向大家介绍明远楼的历史演变,需要一些古诗文名句来润色讲稿,请帮助小玉完成下表。 年代 春秋 东汉 诗文枚举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______,志在千里。 ③______,松柏有本性。 作者出处 使用建议 《论语》 曹操《龟虽寿》 刘桢《赠从弟》 君子之风 老当益壮 经霜凋零 三国 晋朝 唐朝 ④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 李白《行路难》 陆游《卜算子•咏梅》 文天祥《过零丁洋》 宁静致远 ⑤______,______。 猛志刚毅 ⑥______,______。 积极进取 ⑦______,______。 南宋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默默奉献 ⑨______ 运用纠错:金老师在采用名句中,发现一处“使用建议”有误。请找出后修正,并说明理由。 ⑩______改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308. 突 俯 309. B 穷尽 优美的 全

310.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311.“乎”和“矣”字都表感叹,写出作者登上明远楼观看四面优美景色之后由衷的赞叹;借助明远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现象,语重心长地勉励并告诫吴子中“君子自修之道,以立身于崇高之地”的道理,表达作者对吴子中的殷切期望。

312.示例1:是这样。《明远楼记》一文,作者从登楼能见四方千里,而引发“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的感慨;《明远楼为吴子中赋》的尾句,诗人通过“浮埃灭尽”和“万里茫茫”向读者铺开了一幅绝美画卷,意在抒写只有站在广阔高远之处,才能感受月轮之“孤”,海天之“碧”;王安石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站位之高,也表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的道理。这三者都是借高处来抒发的。

示例2:不是这样。《明远楼记》一文,作者从登楼能见四方千里,而引发“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的感慨,进而得出“君子自修”一定要“立身于崇高之地”的结论;《明远楼为吴子中赋》的尾句,诗人通过“浮埃灭尽”和“万里茫茫”向读者铺开了一幅绝美画卷,意在抒写只有站在广阔高远之处,才能感受月轮之“孤”,海天之“碧”;而王安石则是借写峰上古塔之高,来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这三者的情感意蕴是不大相同的。

313. 文胜质则史 老骥伏枥 岂不罹凝寒 非淡泊无以明志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热情(意近即可) “经霜凋零”应 “经霜后凋” 作者刘祯笔下的松树在漫天冰霜的摧残之下,依旧能保持端端正正。不是因为它没经历过严寒,而是它天生具有耐寒的

品性。作者借此来自勉也勉励兄弟。所以此处应用“经霜后凋”更准确。 【解析】 308.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炼字。《明远楼为吴子中赋》开头两句是“楼居突层霄,窗开俯八极”,意为明远楼高耸突出直达云霄,开窗望去可俯看八方。由此可知,“突”字极写明远楼楼之高,“俯”字写登楼所望之远。 309.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①“予乡日尝过子中”意为我以前曾经在白天去到吴子中处。通过查找字典,可知“乡”通“向”,意为先前、以前。故选B。

②“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意为向东而望,可以看见广大的溟海的尽头。根据语境推断,只有在海的尽头才能看见日出月升的景象,所以“极”可解释为穷尽、尽头。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意为我观看巴陵郡那美好景象。“胜”是优美、美好之意。根据课内迁移法,“烟景之胜”的“胜”与之相同,故可以解释为“优美、美好”。

④“举国上下”意为全国上下(全国人民)。参考这个成语中“举”的意思可知,“举不能逃吾睫曈间”中的“举”是“全”的意思. 3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还可结合句子意思来断句。

“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人因为有眼睛所以能视物,因为看得清楚所以能看见物体,但看见的物体是远还是近,实在是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有关了。在本句中,标志性词语“也”,出现在句末,表示一句话说完,故在两处“也”后断句;“而明所见之远近”意为要看清所见到的是远或近,“之”是连词,连接“远近”,故在“远近”后断句;“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意为实际上是要看你所处的位置是高还是低,“乎”表强调,修饰“实系”,不能断,“所处之高下”中“之”是连词,不能断,“焉”是句末语气词。

故整句断句为: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而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 311.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

“信乎其明之所及者,不近而远矣”意为相信你能看清你的目光所能到达的地方,一定非常遥远!“乎”是表强调感叹,修饰“信”,强调感叹我相信登高必能望远;“矣”,表感叹,感叹能看到那么远的地方,这两个虚词都强调了作者的情感:赞叹登上明远楼能看见如此美好的景色。结合下句“虽然明远名也,必有义存焉。吾试为子中言之,子中尝试为吾听之”可知,作者在感叹登楼所见后,勉励劝诫吴子中要由“站得高望得远”明白“故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的道理,期望吴子中能在达到这样的君子修养境界。据此作答。 312.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意境与情感。题目要求找出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

高层”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并赏析。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为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道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诗人借景说理,语意双关,一写登高望得远,二写对前途的信心,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明远楼记》中,也有登高望远之意的诗句是“故登高而望,则虽千里可见者远也”,意为站到高处而望,即使是千里之远的地方也能看见;作者借站得高远得远的道理,引出下文对吴子中关于君子自修之道的勉励劝诫与期望。

在《明远楼为吴子中赋》中,“浮埃灭尽月轮孤,万里茫茫海天碧”写出了诗人站在明远楼的高处,浮烟尘埃都不见了,只看见一轮明月,只看见明月照耀下的万里茫茫的碧绿的海面;诗人借此来表达只有站得高远,才能看见如此美景的感叹之情。据此作答。 313.

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与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①—⑧默写时要注意“史、骥、枥、罹、凝、戚、长、济、沧、碾、青”等字要书写正确。 根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可知,这是一首爱国诗,表达诗人以死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感。故⑨使用建议可填:爱国热情、以死报国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意为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由此可知,松柏经霜不凋、经冬不凋,并非“经霜凋零”,故使用建议有误。⑩据此作答。 【点睛】

《明远楼记》译文:

吴子中住在平阳的夏口里,建了三间楼,并给楼题了匾额叫“明远”,然后请我把这件事记下来。

我以前曾经在白天去到吴子中那里,吴子中邀请我登上高楼并饮酒,我就环视四周景色。只看见河流平坦地流过,山峰密密麻麻地排列。往南可揽龙山、霞岭的幽静,往北可以看见高耸的青华山、墨城山,往西可以看见秀丽的雁荡山、玉苍山,而往东则可以看见广大的溟海的尽头,看到太阳、月亮从那里升起落下,还能看见客船渔艇来来往往。凡是四面奇特的山水、优美的烟云,几百里外所有的物体,全不能逃过我的眼睛(我全能看见)。我相信在这里能看见所有,不管有多远都能看见。虽然“明远”已经命名了,但必定也有意义在这里面。我试着为吴子中说几句,请子中听我说说。

“现在人因为有眼睛所以能视物,因为看得清楚所以能看见物体,但看见的物体是远还是近,实在是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有关了。所以说登高而望,即使是千里在远的物体也能看见。身体处于低下处,那他眼睛看到地方自然就近,道理固然如此。所以君子自修之道,必定要站在崇高的地方。”

“子中你平时闲暇日子,在这座楼上俯看万物,然后在观赏极目远眺之余加强自我修养,那么这里面的好处很大啊!”吴子中说:“您的话说得很好,我将终身做到不忘记。”于是就写下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为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3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获有所闻 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生不说.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莫逾自厌.3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347.【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王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有何不同? 348.结合两段文字,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345. (1)得到 (2)最终 (3)同“悦”,高兴 (4)满足

346.(1)有时遭到老师训斥,(我的)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2)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

347.(1)宋濂主动学习,勤于质疑问题;(2)王生被动学习,惰于思考。 348.①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畏艰难才能取得成就。 ②在学习中,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③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 【解析】

34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 (2)句意: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卒:最终。

(3)句意: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4)句意: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厌:满足。 34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2)敏:聪明;始:才;善:对;铭,刻写;以,用来;昭炯戒:展示明显的警戒。 347.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主动求学,向老师“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乙文中,由“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君但识之而不思之”,可知王生虽然好学,但只是记忆老师所讲的,不勤于思考,学习是被动的,因此“不善学”。 348.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由甲文“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宋濂爱好读书,因家穷而常常向藏书人借书并抄写下来,即使是严冬时节也不放弃,可见其读书学习不畏艰难,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因此最终学有所成;

由甲文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虚心向老师请教,恭恭敬敬地接受老师的训斥;乙文中“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可见学习中要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由甲文中“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文中“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可知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要有恒心和毅力。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周亚夫距吴、楚,坚壁不出。军中夜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帐下。亚军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果奔西北,不得入。《汉史》书之,以为亚夫能持重。按,亚夫军细柳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文帝称其不可得而犯。今乃有军中夜惊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陬(zōu):角落。

【乙】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

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25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亚夫军细柳时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4)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25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C.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54.【甲】【乙】两文对周亚夫的评价有何不同?

25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51.驻军 规定 问候、致意 使者、使节 252.C

253.(1)吴军攻打营垒的东南角,周亚夫命令军队防备西北。

(2)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

254.【甲】因周亚夫军营内发生的一件骚乱事件,对周亚夫卓越的治军才能持怀疑态度。【乙】认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治军有方,恪尽职守。

255.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 【解析】 25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周亚夫驻军在细柳时。军:驻军。

②句意为: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约:规定。

③句意为:天子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亚夫致意。谢:问候、致意。

④句意为:皇帝就派遣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使:使者、使节。 25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A.“文帝之后六年”中的“之”是补充音节的作用,“后六年”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不应分开,应在“之”后划分开;

B.应在主谓处划分,“壁门士吏”是主语,中间不用划分,在其后划分开。“从属”是一个词,中间也不应划分开;

D.“其将”是句子的主语,应从其后划分,“袭而虏”中“而”是顺承关系,“而”后不可断开;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故选C。 25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陬:角落。使:命令。备:防备。

②曩:先前。军:军营。若:像。耳:罢了。固:必,一定。 254.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甲文“今乃有军中夜惊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意思是现在竟有军队夜间惊扰互相攻击的事,怎么能说他用兵持重呢?从中可以看出因周亚夫军营内发生的一件骚乱事件,对周亚夫卓越的治军才能持怀疑态度;

从乙文第②段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从乙文第②段文帝到细柳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进入后“天子乃按辔徐行”,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从乙文第②段面对天子,周亚夫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 255.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从乙文第②段文帝到细柳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进入后“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再结合“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再结合乙文第②段文帝“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可以看出为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周亚夫率兵抗拒吴、楚,坚守营垒并不出战。军队夜间受惊,发生骚动,互相攻击,一直闹到周亚夫帐下。周亚夫躺着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又安静下来。吴军攻打营垒的东南角,周亚夫命令防备西北,一会儿吴军果然来攻打西北,攻不进来。《汉书》记载了这件事,认为周亚夫用兵持重。周亚夫驻军在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时,皇帝骑马率先到达,进不了军营,汉文帝称赞他不能够侵犯。现在竟有军队夜间惊扰互相攻击的事,怎么能说他用兵持重呢?

【乙】汉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作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作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守周亚夫作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人员来到军营前,(却被拦住)不能进入。先行引导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说:“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不

久,皇帝到,又无法进入军营。于是皇帝就派遣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想要入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随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披甲戴盔的将领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拜见(陛下)。”天子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群臣都感到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说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10.阅读下面【甲文】【乙文】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十六年春,田单①攻狄②。然三月而不克之。叹曰:“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攻狄而不下,何也?”

问鲁仲子之故。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③,立则丈插④,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云白尚⑤矣,归于何党⑥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⑦之奉,西有淄上之..

娱,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自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枹⑧鼓之,狄人乃下。

(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有删改)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②狄:本为齐邑,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据。③蒉(kuì):盛土的草包。④丈插:同“杖锸”,手持挖土的工具。⑤云白:魂魄的简写。尚:同“丧”,死。⑥党:处所。⑦夜邑:与后文的淄上,皆为齐地名。⑧枹:鼓槌。 【乙】

岳飞,宋之名将也。从刘合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城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卒至,临敌卒,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辞谢,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非在一阵也。”泽然其言。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麾:指挥。②留守:官名,由重臣担任。

294.下面是阅读文言文时对文本词语的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为士卒倡曰”的“为”和“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中的“为”的意义和用法是一致的,理解为“对,向”之意。

B.【甲】文中“此所以破燕也”的“所以”和“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所以”一词用法相同,都表示“用来……的办法”。

C.“临”在古文中的义项有“面对”、“到达”、“临近”等。【乙】文中“临敌卒”中的“临”和《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的“临”都为“面对”之意。

D.【乙】“泽大奇之”的“奇”,属于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奇”,《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也是这种用法。

295.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 B.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 C.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 D.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 29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

297.这两篇文章都写作战。【甲】文中,田单起初三个月都不能攻下狄城,请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的某句名言解释其主要原因。你从【乙】文中还发现了哪些作战获胜的要素? 【答案】294.B 295.C

296.你的勇敢、智慧、才华,(即使)古代优良的大将都不能超过(你),但是你喜好在野外作战,(这)不是万全之策。

297.原因:死于安乐。要素:善于抓住战机;将领要身先士卒;灵活用兵,不要拘泥于阵法(或战术);善于分析具体形势;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294.

B.有误。“此所以破燕也”意思是这是您破燕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用法不同; 故选B。 295.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凭借五里长的内城,七里长的外城(极言城小),打败强大的燕国,恢复齐国疆土。根据句意,结合“而”字在句中的停顿作用,正确的断句为:臣尝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万乘之燕/而复齐国。 故选C。 296.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重点词语:尔,你,你的;勇智才艺,勇敢、智慧、才华;过,超过;好,喜好;非万全计,不是万全之策。 297.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甲文中,根据第二段“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沉溺于生活的玩乐,却无为国战死的雄心,这是您不胜的原因啊)可知,不胜的原因是:有生之乐,无死之心。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言为:死于安乐,即安逸享乐会使人死亡。 第二问:根据“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可知,作战中要善于抓住战机,将领要有勇

有谋;

根据“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可知,岳飞在敌军来袭时,第一个冲向敌人,打败敌人,概括为:将领要身先士卒,骁勇善战;

当宗泽要“授以阵图时,岳飞辞谢,认为“用兵之妙,存乎一心,非在一阵也”可知,作战要灵活用兵,要分析具体形势,不要拘泥于阵法(或战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三十六年春,田单攻打狄。三个月却还没有攻克它。感叹说:“我曾经凭借五里长的内城,七里长的外城(极言城小),打败强大的燕国,恢复齐国疆土,攻打狄却攻不下,为什么呢?”

田单问鲁仲子原因。鲁仲子说:“您在即墨的时候,坐着就编筐,站着就耕种,为士卒鼓气说:‘前进啊!国家要灭亡啦,我们的生命要丧失啦,国家、生命都要归于哪里呢!’在这个时候,您有为国战死的雄心,士卒们也舍生忘死。听到您的话,(士卒)没有不挥泪举臂积极求战的。这是您破燕的原因啊。如今您东面有夜邑丰厚的俸禄,西面有淄上彻夜的欢娱,(您现在)沉溺于生活的玩乐,却无为国战死的雄心,这是您不胜的原因啊。”田单说:“我有为国战死的雄心啊。”

第二天(田单)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他)站在箭石纷飞的地方,抱着战鼓击鼓,狄人才被打败。

【乙】岳飞,是宋朝的名将。跟随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人相持在城南,领一百骑兵在河上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攻击他们。”于是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升任秉义郎,隶属于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都有功劳,宗泽非常欣赏他,说:“你的勇敢智谋才能,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只是喜好野外作战,不是万全之策。”于是传授他阵图。岳飞很客气地推辞不受,说:“用兵的巧妙,在于个人心中的体会,不在阵法。”宗泽赞同他的说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