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基因识别问题及其算法实现

一、背景介绍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化学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DNA分子是一种长链聚合物,DNA序列由腺嘌呤(Adenine, A),鸟嘌呤(Guanine, G),胞嘧啶(Cytosine, C),胸腺嘧啶(Thymine, T)这四种核苷酸(nucleotide)符号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而成。其中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Gene)(见图1第一行)。其他的DNA序列片段,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在真核生物的DNA序列中,基因通常被划分为许多间隔的片段(见图1第二行),其中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即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片段,称为外显子(Exon),不编码的部分称为内含子(Intron)。外显子在DNA序列剪接(Splicing)后仍然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

基因(Gene)

DNA序列

外显子(Exon) 内含子(Intron)

图1真核生物DNA序列(基因序列)结构示意图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被转录(transcription)、复制(replication)而合成为蛋白质(见图2)。DNA序列通过遗传编码来储存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把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蛋白质(protein)上去并实现各种生命功能。

基因(Gene)

DNA序列

剪接、转录、 复制 蛋白质序列

图2蛋白质结构示意图

对大量、复杂的基因序列的分析,传统生物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基于分子实验的方法,其代价高昂。诺贝尔奖获得者W.吉尔伯特(Walter Gilbert,1932—;【美】,第一个制备出混合脱氧核糖核酸的科学家)1991年曾经指出:“现在,基于全部基因序列都将知晓,并以电子可操作的方式驻留在数据库中,新的生物学研究模式的出发点应是理论的。一个科学家将从理论推测出发,然后再回到实验中去,追踪或验证这些理论假设。” 随着世界人类基因组工程计划的顺利完成,通过物理或数学的方法从大量的DNA序列中获取丰富的生物信

1

息,对生物学、医学、药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也是目前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二、数字序列映射与频谱3-周期性:

对给定的DNA序列,怎么去识别出其中的编码序列(即外显子),也称为基因预测,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生物信息学的一个最基础、最首要的问题。

基因预测问题的一类方法是基于统计学的[1]。很多国际生物数据网站上也有“基因识别”的算法。比如知名的数据网站http://genes.mit.edu/GENSCAN.html提供的基因识别软件GENSCAN(由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可免费使用的基因预测软件),主要就是基于隐马尔科夫链(HMM)方法。但是,它预测人的基因组中有45000个基因,相当于现在普遍认可数目的两倍。另外,统计预测方法通常需要将编码序列信息已知的DNA序列作为训练数据集来确定模型中的参数,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水平。但在对基因信息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基因识别的准确率会明显下降。

因此在目前基因预测研究中,采用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来发现基因编码序列也受到广泛重视 [4]。 1. 数字序列映射

在DNA序列研究中,首先需要把A、T、G、C四种核苷酸的符号序列,根据一定的规则映射成相应的数值序列,以便于对其作数字处理。

令I{A,T,G,C},长度(即核苷酸符号个数,又称碱基对(Base Pair)长度,单位记为bp)为N的任意DNA序列,可表达为

S{S[n]|S[n]I,n0,1,2,N1}

即A、T、G、C的符号序列S:S[0],S[1],,S[N1]。现对于任意确定的bI,令

1,ub[n]0,S[n]b, n0,1,2,N1

S[n]b称之为Voss映射[5],于是生成相应的0-1序列(即二进制序列){ub[n]}:ub[0],ub[1],,,

ub[N1] (bI)。

例如,假设给定的一段DNA序列片段为S = ATCGTACTG,则所生成的四个0-1序列分别为:

{uA[n]}:{1,0,0,0,0,1,0,0,0}; {uG[n]}:{0,0,0,1,0,0,0,0,1};

2

{uC[n]}:{0,0,1,0,0,0,1,0,0}; {uT[n]}:{0,1,0,0,1,0,0,1,0}。

这样产生的四个数字序列又称为DNA序列的指示序列(indicator Sequence)。 2. 频谱3-周期性

为研究DNA编码序列(外显子)的特性,对指示序列分别做离散Fourier变换(DFT)

Ub[k]N1ubn0j2nk[n]eN,k0,1,,N1 (1)

以此可得到四个长度均为N的复数序列{Ub[k]},bI。计算每个复序列{Ub[k]}的平方功率谱,并相加则得到整个DNA序列S的功率谱序列{P[k]}:

P[k]UA[k]UT[k]UG[k]UC[k],k0,1,N1 (2)

对于同一段DNA序列,其外显子与内含子序列片段的功率谱通常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P(k)100002222500000100200300k40050060010000P(k)

500000100200300k400500600

图3 编号为BK006948.2的酵母基因DNA序列的功率谱(因为对称性,实际这里只给出了功率谱图的一半)。 (a) 上图是基因上一段外显子(区间为[81787,82920],长1134bp) 对应的指示序列映射的功率谱,它具有3-周期性;(b) 下图是基因上一段内含子(区间为[96361,97551],长1191bp)的指示序列的功率谱,它不具有3-周期性。

可以看到:外显子序列的功率谱曲线在频率kN处,具有较大的频谱峰值(Peak 3Value),而内含子则没有类似的峰值。这种统计现象被称为碱基的3-周期(3-base Periodicity)

[2][3]

记DNA序列S的总功率谱的平均值为

E

P[k]k0N1N3

(3)

而将DNA序列在特定位置,即kN处的功率谱值,与整个序列S的总功率谱的平均值的3比率称为DNA序列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即

P[RN]3 (4) EDNA序列的信噪比值的大小,既表示频谱峰值(Peak Value)的相对高度,也反映编码或非编码序列3-周期性的强弱。

信噪比R大于某个适当选定的阈值R0(比如R02),是DNA序列上编码序列片段(外显子)通常满足的特性,而内含子则一般不具有该性质[6]。

在DNA序列{S[n], n0,1,2,N1}中,若N为3的倍数,将核苷酸符号

bI{A,T,G,C}出现在该序列的0,3,6,... N-3与1,4,7,…N-2以及2,5,8,…N-1等位置上

的频数分别记为xb,yb和zb,则

2N处的总功率谱值即为[3][6] 3NNP[]Ub[]

33bI23u[n]ebbIn0N12njNN23bIu[n]ebn0N1j22n3

xbybebIjzbej223222(xbybzbxbybxbzbybzb) bI易见,当四种核苷酸符号b(bI)在序列的上述第一、第二、第三个子序列上出现的频数xb,yb,zb越接近相等时,曲线,在

N处的谱值也就越接近于零。所以,基因外显子序列的功率谱3N频率处具有较大的频谱峰值(Peak Value),反映了在基因外显子片段上,四种核3苷酸符号在序列的三个子序列上分布的“非均衡性”。通常认为这种现象源于编码基因序列“密码子”(coden)使用的偏向性(bias)。虽然目前对此现象产生的“机理”还不是十分地清楚,但是频谱的3-周期性被普遍认为是可用于识别基因编码序列(外显子)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信息。 3. 基因识别

频谱峰值特征的发现,或者频谱与信噪比概念的引入,其最终目的是要探测、预报一个尚未被注释的完整的DNA序列的所有基因编码序列(外显子)片段。

4

阈值 DNA序列 数值化 映射 DFT 变换 功率谱或 信噪比计算 外显子 预测结果 判别分类 图4 基于序列频谱3—周期性的的基因预测方法流程图

已经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识别基因的算法(如参见[6]及其后面的文献)。目前利用信噪比的基因识别算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固定长度窗口滑动法[2] [3];另一是移动信噪比曲线识别法[6]。

基于固定长度滑动窗口上频谱曲线的基因识别方法:

bI,n0,1,2,N1。对一个DNA序列S和它的指示序列{ub[n]},取长度M(通

常取为3的倍数,例如M=99, 129, 255, 513等)作为固定窗口长度。

对任意n(0nN1),在以n为中心的长度为M的序列片段[nM1M1,n]22上(当n接近序列的两端时,窗口实际有效长度可能会小于M),作四个指示序列的离散Fourier变换(DFT)

inM1Ub[k]inM122ubj2ik[i]eM,k0,1,,M1

并求出它在

MM处总频谱p(n;),即 33MMMMMMP[]UA[]UT[]UG[]UC[]p(n;) 333333把这样得到的频谱值p(n;2222M),n0,1,2,N1,经过标准化处理(即除以最大频谱值30nN1max{p(n;M)}),并画出其频谱曲线 310.90.80.7 DNA spectrum p(n)0.60.50.40.30.20.1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 nucleotide position n600065007000

5

M)曲线(人类线粒体基因,NC_012920_1.fasta) 3M图中红色水平细线条是DNA序列实际的基因外显子的区间。滑动窗口频谱p(n;)曲线的

3图5 固定长度滑动窗口的频谱

pp(n;峰与基因外显子区间具有“对应”关系。

基于DNA序列上“移动序列”信噪比曲线的基因识别方法:

设已知DNA序列S和它的指示序列{ub[n]},bI,n0,1,2,N1。对任意n(0nN1),通常n取3的倍数并逐渐增大。在n的左边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片段[0,n-1]上,相应的子序列S0~n1称为DNA序列S的“移动子序列”,作该移动子序列对应的四个指示序列的离散Fourier变换(DFT)

Ub[k]in1ubi0j2ik[i]eM,k0,1,,n1

并求出移动子序列S0~n1,n0,1,,N1上的信噪比R[n]

nnnnnU[]U[]U[]U[]P[]ATGC3333R[n]3E[n]E[n]n12222,0nN1

其中E[n]为移动子序列S0~n1的功率谱的平均值E[n]P[k]k0n。在坐标系中画出移动序

列S0~n1的信噪比曲线R[n](称为信噪比移动曲线(SNR walk curve),见图6)

141210 SNR R(n)86420300035004000450050005500 nucleotide position n600065007000

图6 DNA移动序列其指示序列的信噪比曲线。(人类线粒体基因,NC_012920_1.fasta)

图中红色水平细线条是DNA序列实际的基因外显子的区间。DNA序列的信噪比移动曲线

6

的峰、谷与基因外显子区间的端点也具有较“明显的”的对应关系。 三、请研究的几个问题:

1. 功率谱与信噪比的快速算法

对于很长的DNA序列,在计算其功率谱或信噪比时,离散Fourier变换(DFT)的总体计算量仍然很大,会影响到所设计的基因识别算法的效率。大家能否对Voss映射,探求功率谱与信噪比的某种快速计算方法?

在基因识别研究中,为了通过引入更好的数值映射而获取DNA序列更多的信息,除了上面介绍的Voss映射外,实际上人们还研究过许多不同的数值映射方法。例如,著名的Z-curve映射(参见[5]或者附件1)。试探讨Z-curve映射的频谱与信噪比和Voss映射下的频谱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此外,能否对实数映射,如:A0,C1,G2,T3,也给出功率谱与信噪比的快速计算公式?

2.对不同物种类型基因的阈值确定

对特定的基因类型的DNA序列,将其信噪比R的判别阈值取为R02,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性。对不同的基因类型,所选取的判别阈值也许应该是不同的。附件中给出了来自于著名的生物数据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guide/ 的几个基因序列数据,另外也给出了带有编码外显子信息的100个人和鼠类的,以及200个哺乳动物类的基因序列的样本数据集合。大家还可以从生物数据库下载更多的数据,找你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基因序列,并对每类基因研究其阈值确定方法和阈值结果。此外,对按照频谱或信噪比特征将编码与非编码区间分类的有效性,以及分类识别时所产生的分类错误作适当分析。

3. 基因识别算法的实现

我们的目的是要探测、预报尚未被注释的、完整的DNA序列的所有基因编码序列(外显子)。目前基因识别方面的多数算法结果还不是很充分。例如前面所列举的某些基因识别算法,由于DNA序列随机噪声的影响等原因,还很难“精确地”确定基因外显子区间的两个端点。

对此,你的建模团队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请对你们所设计的基因识别算法的准确率做出适当评估,并将算法用于对附件中给出的6个未被注释的DNA序列(gene6)的编码区域的预测。

7

4. 延展性研究

在基因识别研究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比如

(1)采用频谱或信噪比这样单一的判别特征,也许是影响、限制基因识别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发现,对某些DNA序列而言,其部分编码序列(外显子),尤其是短的(长度小于100bp)的编码序列,就可能不具有频谱或者信噪比显著性。你们团队能否总结,甚至独自提出一些识别基因编码序列的其它特征指数,并对此做相关的分析?

(2)“基因突变”是生物医学等方面的一个关注热点。基因突变包括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替换,删除或者插入等。那么,能否利用频谱或信噪比方法去发现基因编码序列可能存在的突变呢?

上面提出的基于频谱3-周期性的基因预测四个方面问题中,“快速算法”与“阈值确定”是为设计基因预测算法做准备的。此外,在最后的延展性研究中,各队也可以对你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其它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Burge, C., Karlin, S., 1997. Prediction of complete gene structures in human genomic DNA. J. Mol. Biol. 268, 78–94.

【2】Anastassiou, D., 2000. Frequency-domain analysis of biomolecular sequences. Bioinformatics 16, 1073–1081.

【3】Kotlar, D., Lavner, Y., 2003. Gene prediction by spectral rotation measure: a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rotein-coding regions. Genome Res. 13, 1930–1937.

【4】Berryman, M. J., Allison, A., 2005. Review of signal processing in genetics. Fluctuation and Noise Letters. 5(4), 13-35.

【5】Sharma, S. D., Shakya,K., Sharma,S. N., 2011. Evaluation of DNA Mapping Schemes for Exon Dete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ICCCET. 2011, 18th & 19th

【6】Yin, C., Yau, S.S.-T. 2007. Prediction of protein coding regions by the 3-base periodicity analysis of a DNA sequenc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247, 687–694.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