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微课《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教学反思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课 题: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教学设计方案)

姓 名:张秀杰 学 科: 语 文 学 校:九江市第三中学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九江三中的张秀杰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课题是《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

课题说明:适用对象:初一年级 时长10分钟 课程内容:学习借喻与借代 课程目标:掌握区分借喻与借代

我们知道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那什么是借喻?什么是借代呢?

一、借喻与借代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它不像明喻那样说“甲像乙”,也不像暗喻那样说“甲是乙”,而是根据两者相似点,直接把甲说成乙,以乙喻甲,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例如: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在这句话里,用“可悲的厚障壁”比喻作者和润土之间有很深的隔膜。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直接用“草”来比喻旧社会给予他的是粗劣的物质和精神“食粮”,而贡献给人们的却是像“牛奶、血”那样的精品。这比直说更通俗、形象,又幽默、风趣。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相关的东西来代替。一般以特征代本体,或以具体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体等等。 例如: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能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鲁迅《社戏》)在这句话里,用“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代指难读的书 。

此外,在一些诗词、成语中也常常会见到借代的身影。 例如:

1 / 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本体是“富贵之家”,借体是“朱门”两者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本体是“帆船”,借体是“孤帆”,两者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化干戈为玉帛。本体是“战争”,借体是“干戈”,两者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二、区分借喻与借代

为什么借喻与借代难以区分呢?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

因为两者都不出现本体,喻体与隐藏的本体的关系又是隐藏的,所以难于辨别。

然而,我们该怎样区别借喻与借代呢?

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从定义的角度判定借喻与借代 。

我们认为借喻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而且本体与喻体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而借代构成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而且借体可以是同类事物,也可以是异类事物。 例句一: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贝多芬”是本体,喻体是“老狮子”,两者是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所以这句是借喻。 例句二: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能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借体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本体是“难读的书”,两者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以这句是借代。 例句三: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张晓风《行道树》)

借体是“繁弦急管红灯绿酒”,本体是“繁华的夜生活”,两者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所以这句是借代。

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用还原法。

借代不能还原成比喻,而借喻可以还原成明喻或暗喻。

2 / 4

例句一:

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这句是借喻,我们将其还原成明喻: 贝多芬像一只老狮子。 我们将其还原成暗喻:贝多芬是一只老狮子。

在这句话里,把借喻改成明喻或暗喻,都是正确的,所以他是一个借喻句。 例句二: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能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成明喻:难读的书像“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这句话从句义上讲是不通的,所以改不成明喻。

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成暗喻:难读的书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而这里的“是”不是喻词,它只是表示一种判断。 例句三: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这句是借代,我们将其还原成明喻: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像繁弦急管,红灯绿酒。这句话从句义上讲是不通的,所以改不成明喻。

我们将其还原成暗喻:都市繁华奢靡的夜生活是繁弦急管,红灯绿酒。而这里的“是”不是喻词,它只是表示一种判断。

第三种方法,两者的作用不同。

借喻在句中的作用重在说明或描写,借代在句中的作用重在称代。 例句一:

他和一群红领巾在一起唱歌。 例句二:

她在辛勤培育祖国的花朵。

如上文例子中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并无比喻之意,其作用只是以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而借喻虽然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但其作用重在比喻。如同第二句中用“花朵”来比喻少年儿童,主要是为了表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又譬如鲁迅《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述: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桾,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此句前一个“圆规”明显是用比喻来描述杨二嫂的形体特征,而后一个“圆规”则直接用它来代替杨二嫂的称呼。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看,前者以“圆规”

3 / 4

作比,侧重于描写,属比喻;后者以杨二嫂的形体特征来代替本体,属借代。

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上述三种方法:从定义的角度,还原法和作用,可以把借喻与借代区分开来。希望通过这次的讲解,学生们能够解开借喻和借代的谜团。

我所讲的课题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借喻与借代的概念是模糊的,曾在课

堂上根据出现的试题讲解过,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针对这一情况做了《如何区分借喻与借代》这个专题,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接受并领会。自认为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究其原因,第一,主要是善于思变,当我们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解决问题,变换一种方式。第二,主要是针对性强,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学思结合,这才是我们新理念下的课堂。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