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手挽手》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和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长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点:学唱二声部,及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磁带,声部谱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拍手拍手》
教学要求:
1.设问:
什么场合会出场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再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
(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有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再间奏处加入拍手(XX)
5.学唱第二部分
(1)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
(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4)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XX)(XX X)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5)完整地欢快地唱好全曲调。
(6)填曲后有感情地演唱
(7)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以怎样的节奏变化?
(8)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聆听《祝你快乐》
教学要求: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形式或停止拍击,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4.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子及歌词,边跟音乐哼唱。
5.合着乐曲试跳集体舞,并群策群力进行修改。
6.完整合着乐曲边跳边唱。
7.小结:我们互相祝贺快乐,装点江山,献给祖国
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内容:1、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2.活动与创造(3)
教学设计思路:在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分组自学歌曲的谱和词,同时围绕“阳光”这一主题进行拓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欣赏领唱与合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感受歌曲亲切可爱、轻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活泼、富有朝气、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少先队员形象。
二、分组自学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以及改编歌词,感受歌曲生动、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形象,体验歌曲欢乐、富有童趣的情绪。
三、通过创作节奏练习,进一步理解音符时值的比例并在歌曲伴奏中得到运用。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分组自学歌曲《我给太阳提意见》,并以连贯的气息、
明亮的有弹性的声音和顽皮、风趣的情绪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的学唱中运用已理解音符时值为歌曲伴奏。
突破口:分组自学歌曲中学生通过听录音学会歌词或口琴帮助音准等各种方法根据自己能力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二、初步欣赏《阳光牵着我的手》
1、初听
要求:体验童声合唱和领唱的风格。
2、复听
要求:
1)、感受歌曲亲切可爱、轻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活泼富有朝气蓬勃向上、渴求真理的少先队员形象。
2)、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
三、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1、教师范唱
2、请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分组自学。
要求:1)、音乐知识技能较差的学生能跟着录音哼唱
2)、在课堂上不能较快唱出歌谱的学生自学歌词,唱对词且有感情。
3)、音乐知识技能较好的学生自学歌谱,用口琴帮助音准。
说明:分三层自学能够在教学上做到下能保底而上不封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各小组进行反馈自学成果。
1)、哼唱反馈
2)、反馈歌谱
3)、请其他学生跟着学唱歌谱。
要求:学生基本唱会歌谱。
4)、反馈歌词
5)、请其他学生一起唱词。
要求:基本能用连贯而饱满的气息并用活泼、风趣的情绪进行演唱。
4、拓展活动
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改编歌词,以此来进一步熟悉歌曲并让学生唱出他们心中的诸多幻想。
1)、分小组讨论
2)、挑选一至两个小组进行反馈。
四、活动与创造(3)
1、简单复习音符时值。
2、请学生即兴创作节奏。
3、请学生拍击出节奏进行创作反馈。
4、请学生选用合适的节奏为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后两拍伴奏。
要求:选用合适的节奏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通过创作和敲击进一步理解音符时值。
五、教师小结。
欣赏《彩桥架到台湾岛》
1、谈话引入:
1)听钢琴音乐《星空》,请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架乘神舟五号飞船翱翔美丽的太空。
2)在太空中找寻地球,“能否看到我们可爱的祖国?”“在东海之中有一座小船一样的岛屿,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台湾有哪些著名的风光、宝贵的资源吗?”用分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回答。
2、通过多媒体请学生观看台湾有关的音乐风景图片,谈话:“宝岛是如此的美丽富饶,两岸人民又是相亲相爱,亲如一家,可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却不能自由往来,让我们用理想和信念架起一座彩色的友谊之桥吧!”
3、学生欣赏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点明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彩桥架到台湾岛》”。
4、学习歌曲旋律:
1)“刚才听了彩桥架到台湾这一首歌曲,大家认为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我们首先学习第一乐段的旋律”。通过多媒体出示第一乐段的歌谱。
2)用la音跟着琴声模唱第一乐段旋律。
3)用lu音跟着琴声模唱第一乐段旋律。
3)视唱第一乐段歌谱。
4)用同样的办法学习第二乐段旋律。
5)继续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的内容为歌曲的旋律演唱。提醒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准确。
5、学习歌词:
1)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自学歌词。
2)学生跟琴进行轻声练习。
3)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处理,“怎样才能唱出两岸儿童相亲相爱,自由交往的美好心愿。
4)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练习歌词。
四、巩固练习
五、引申教育:
师:“台湾宝岛与大陆一脉相承,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广大人民都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你有什么样的打算?” 请学生谈谈各自的感想。
第2课 跳起来
第一课时
学习 目 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教学内容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马刀舞曲》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钢琴曲《小步舞曲》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巴赫在他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作品中,不乏技巧精深、规模宏大的作品,但他也为自己的孩子们写了一些短小简易的、用羽管键琴(类似今天的钢琴,钢琴的前身)弹奏的乐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成为钢琴学生的启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调小步舞曲》又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舞曲”,音乐的体裁之一,有声乐曲与器乐曲的不同形式。有供舞蹈所用,也有专供
音乐会欣赏所用。但舞曲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都生动地抒发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舞曲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结构简洁的特点。由于舞曲多来自民间舞蹈,所以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地方色彩。例如我国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民族舞;法国的小步舞,加沃特,波兰的马祖卡、波洛奈兹,捷克的波尔卡,西班牙的波莱罗、哈巴涅拉,奥地利的圆舞曲,拉丁美洲的探戈等等。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特色纷呈。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
(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
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巴赫(1685~1750)德国作曲家,古典派复调音乐大师。18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感情和大胆的革新精神。他的创作手法以复调为主。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康塔塔》(指有乐队伴奏的世俗或宗教合唱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从容,节奏平稳,能表现许多礼仪上温文尔雅的动作和意境。最初流行于17世纪法国宫廷之中,后演变为3/4拍。18世纪以后,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器乐创作中,往往在奏鸣曲、交响曲中采用此体裁作为套曲的第三乐章,在风格特点上也有了演变。
4. “舞曲”体裁说明。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 3/8拍的含义。
教材分析
歌曲《我和提琴》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完全重复,曲调轻盈跳跃。第三、四两乐句旋律同样完全重复。曲中出现了“”节奏,使得音乐更富有动感,形象地表现了“我和提琴”在一起时的欢乐心情,表达了音乐永远伴随着我一生快乐的美好愿望。第五乐句在第四乐
句间的五度大跳更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的高涨,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音乐执著的追求。
音乐知识: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生不同拍号的三拍
子。
4.结合《我和提琴》的演唱,学习3/8拍。
5.通过把3/4拍《平安夜》改写成3/8拍,巩固这一音乐知识。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你们愿意唱哪一首?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
(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
(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4)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弱节奏要鲜明,分句要清楚),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4.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第二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
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
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教材分析
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小伙子们敲着
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歌曲《跳吧,跳吧》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基本节奏“,”贯穿全曲,曲调欢快跳跃,富于舞蹈性,情绪热烈欢快,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唱舞蹈时的欢乐情景。第二乐句曲调作了五度的大跳与第一乐句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欢乐的情绪时起彼伏,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图片导入:出示新疆儿童歌舞的图片。
设问:图中儿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他们在做什么?
2.介绍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仅仅两句,但非常欢快,听两遍就能唱,一唱就能记住,唱了还想跳。不信你试试——欣赏歌曲范唱。
3.大家说说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
5.师生讨论。
答案:一个“2”(re)一个“5”(sol)。
教师提示:我们学过上行、下行,那么re与sol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6.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每人自选一句即第1-4小节或第5-8小节,有困难举手,老师过来教。唱会了就停止划拍指挥动作,说明你会了。
7.请自学第1-4小节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进行二句接唱。
8.交换自学另一句→交换接唱→齐唱(按原速要求)。
9.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10.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11.小结:音乐与舞蹈一体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12.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期情况,下课。
第三课 家乡美
教学目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海南 ),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通过表演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
1、民歌介绍: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二课时:《大雁湖》
1、复习演唱歌曲《杨柳青》
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
2、欣赏《大雁湖》范唱。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 ,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8、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各人自荐,并把好歌介绍给大家,把抄下来的歌汇总,选精彩的、大家喜欢的歌,汇编成册,每人一本。
第三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一、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
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二、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 5 ”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 1 1 ”为宜。
三、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第四课时:聆听《东方明珠》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由11个大小不等的球体组成,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 哪个声部 )?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8、小结:对东方明珠的赞颂,不仅是一个人、一群人,是全国人民、男女老少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四课 水上的歌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3、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学习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 - 5 -3 -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一、两人边敲锣鼓、边唱歌,指挥划手划桨。岸上观众则以鞭炮声、欢呼声为比赛者鼓劲。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具有粗犷豪迈的性格特征,因此从民歌体裁来说,它带有号子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本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
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
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A.口令;B.演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
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
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三、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学习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材分析
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18世纪早期,英国的宫廷和贵族常乘坐张灯结彩的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除四周簇拥着装饰华丽的船舟外,往往还有载着宫廷管弦乐队的船尾随其后,奏乐助兴。德国音乐家亨德尔时任英宫廷乐长,曾为这样的节庆活动写过《水上音乐》组曲。这里介绍的一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
作曲家介绍
亨德尔(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17岁起任教堂管风琴师。因酷爱世俗音乐,后迁居汉堡,从事歌剧创作,1717年定居美国,1726年入英国籍。一生创作了46部歌剧,32部清唱剧,其中《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力士参孙》、《犹大·马卡白》等尤为著名。此外,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水上音乐》、《焰火音乐》等。亨德尔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在那里创作了大量作品,因此对英国的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1751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管弦乐《船歌》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船歌”,不仅是本曲的曲名,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它是一种具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与摇摆般伴奏音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通常为6/8拍子,中等速度。伴奏常以固定的音型描绘水波荡漾的形象或模仿船身均匀地晃动和摇桨的动作。
歌曲《船歌》是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
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
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
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
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学习内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
教材分析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它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情景。“”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起伏的旋律层层展开,音乐富有动感,将人们引入小船荡漾、水波连绵的意境之中。合唱部分为短小的副歌,开始的两个小乐句采用了宽紧相间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最后一句是第一乐段乐句的变化再现,使音乐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
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
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
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
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
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
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
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
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
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
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5课 童年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根据故事进行创编、表演。
2、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欣赏《彼得与狼》
1、谈话: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些特殊的客人,有小鸟、猎人、狼、狐狸,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少先队员,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从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非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去寻找答案吧。
2、开门见山,让学生仔细听音乐,提出要求:
A、看着教材上的图,想想: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B、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
如:彼得——小鸟—— (或画图)
3、 初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进行交流,但不要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
4、 听后让学生自由组合(七人小组叫适合),交流各自听后的感受,并说说心中创
编的小故事。
5、 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讲述本组创编的小故事,边展示过程图边讲,比比哪个小组的故事讲得最精彩。
6、 听老师讲述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对比看看自己的和老师讲的有什么不同。
7、 要求学生想想什么乐器代表拿一种角色。
8、 节选其中一个片段,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小组作即兴表演。
二、了解俄国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第二课时
一、谈话“同学们,小时候你们最喜欢唱的有哪些儿歌?(生答略)
二、聆听歌曲〈〈红蜻蜓〉〉,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三、再次聆听,要求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有几个声部?
四、分组,学唱二声部旋律
1、老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旋律。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老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自反馈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纠错、指导。
4、用“MU”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自学二、三段歌曲,唱完后进行自评和他评。
五、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的表演。
六、把童年时唱过的歌曲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七、做曲调接龙练习。
第六课 风景如画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丁冬》、《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会记忆各段主题曲调。
2、学习并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森林的歌声》
1、激疑引趣:(出示题目)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是一首中国的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呆会边听边想: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的歌声?还是别的什么歌声?
2、初听,感受乐曲旋律。
3、 让学生自由说说。
4、 复听,思考: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感。
5、 再听,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6、 交流听后的感受,教育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
7、 布置四人小组,回家试试自己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
二、学习《小溪流水响丁冬》
1、联想导入:
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3、学习歌词:你就是山间的一缕清泉,请你有感情的向大自然说说你的心里话。
4、即兴作画,根据歌词,画一副简笔画,老师放一、两遍歌曲录音。
5、展示作品。
6、 学唱歌曲第一段。(指导学生唱好弱起拍)
7、 自学歌曲第二段。
8、 表演歌曲,有层次的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边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借景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三、音乐活动——以郊游内容作自由命题,用各种表现方法编创音乐。
第二课时
一、学习《茨黎花》
1、弹奏歌曲的前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调的特点。(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初听,感受歌曲旋律,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听老师范唱,要求学生边听边用3/4拍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3)老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要求学生边划拍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让学生自学后8小节歌曲。
(6)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整首乐曲。
4、学唱歌曲
5、知道演唱,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二、音乐活动——选择结束音填入曲调
1、分别先把两曲调识谱,唱连贯流畅,并自然地分别将“6”或“1”作为结束音填入试唱。从感觉上你认为哪个音更通顺有结束感。
2、第一曲《三套车》片段,结束为“6”,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三课时
一、复习《茨黎花》的演唱。
二、聆听《荫中鸟》
1、音响直接导入——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段(各种鸟鸣声的片段),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3、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4、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第7课 校园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校园音乐文化故事的学习,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生活。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形变化,
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打字机声音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
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并理性感
受乐段的旋法。
教学重点:
1、二声部的音准、协调、统一
2、听《运动员进行曲》作队列队形变化,表现朝气蓬勃的形象。
3、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
4、用竖笛演奏《冬夜静悄悄》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音准、协调、统一
课时分配: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看图,联想其他表现校园活动的音乐。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曲》的欣赏,感受音乐朝气蓬勃的形
象并记住其主题音乐部分。
2、激励学生热爱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
用队列队形的变化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
教学难点:
表现朝气蓬勃的形象
教学地点:学校操场
教具准备:
师:录音机、磁带(铜管乐合奏的《运动员进行曲》音乐、国歌音乐、广播体操音乐、《哦,十分钟》)
生:各色小旗或装饰物品、笔、纸、带好小板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到操场集合上课(分好小组,设好奖品);师生互相问好。
二、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师:今天我们把音乐课从教室搬到操场来上,要求大家
遵守课堂纪律,更好地表现自己)。
1、谈话: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乐曲,请听听你熟悉吗?在什么地方经常听到?(初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提问:①你听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
②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讨论后得出曲名《运动员进行曲》
2、接下来我们再听一次《运动员进行曲》(铜管乐)
①想:这一遍与上一遍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合唱与铜管乐各有什么特征:(能回答出一个是用人的声音来表现,一个是用乐器来表现就行了)。
②想:你听到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尽量多的表扬、赞扬、肯定学生的回答)
3、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要求:细致地听各声部是怎样表现的?
想:旋律部分与伴奏部分各有哪些人声承担?边听边用纸作些图形记录。
讨论:①这首合唱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ABABA
②根据音乐的结构,各组讨论设计队列队形的变化(可以参考教材,也可自行编制)
4、再次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
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小旗帜或装饰品,分小组在操场上做队列队形的展示(表示出运动员朝气蓬勃的精神)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用线连线体裁与情绪“进行曲——雄壮有力”初步了解三种体裁的基本风格特征。
三、联想其它校园活动。
1、谈话: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播放的音乐一定使你联想到什么?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和情绪来表现。
2、师分别播放音乐:
①国歌——升旗、敬礼、庄严、肃立、虔诚等等…..
②广播体操音乐——做操、朝气蓬勃等……
③眼保健操音乐——保护眼睛等……
④《哦,十分钟》下课、休息、轻松、游戏、活泼等等……
3、还有哪些音乐、歌曲能使你联想到我们的校园生活?
例:《队歌》、《童年》、《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荡秋千》、《同桌的你》……
4、小结:学校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好好做人,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下课:
学生边听《运动员进行曲》(合唱),边挥舞手中的小旗,朝气蓬勃地走进教室,准备下一节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校园多美好》;欣赏《打字机》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将来报效祖国的的美好愿望。
2、准确同步地为《打字机》配音响,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教学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自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锻炼学生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教学难点:
1、节奏“×××与×××”的准确。
2、四度、六度、八度大跳的音准。
3、“5”的七拍长音的气息。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打击乐器、打字机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二、基本练习、发声练习。
三、新歌教学《校园多美好》
1、导入新课:师唱《童年》(生也可以跟唱)。有一首描写校园生活的歌曲,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校园多美好》是校园流行歌曲中的上品。营造了当今校园朝气蓬勃的气氛,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2、欣赏歌曲范唱:
问:歌曲的情绪怎样?表达了什么内容?
3、学唱前8小节
(1)提示: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时而在前半拍,时而在后拍频上出现,在读音时要认真细致(×××;×××)
(2)师放慢速度范唱前8小节曲调
要求:生随教师速度用4/4拍指挥图式看谱划拍。并在心里模唱、哼唱。(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4、用同样的方法学唱后8小节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师弹琴,生随琴用1u、1a等模唱歌曲旋律2-4遍。
6、完整、流畅、轻快地唱好全曲并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
7、小游戏:《谁是我的老师》
做法:生提出自己觉得歌曲中没有唱准确的地方,请会唱的同学当自己的小老师。虚心向他请教,直至学会(教师要引导)。
8、全班集体讨论歌曲的处理
问:(1)歌词是否仅仅是描绘校园的美景?还描绘了什么?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第二乐段)
(3)最后一句“待到明朝百花吐艳,风光更娇娆”的含义是什么?
(4)你觉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速度?力度?
9、就用我们讨论的情绪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稍快地速度演唱一遍歌曲。
10、表现歌曲
(1)配上打击乐(可按教材要求、也可以自己编创)。想:全曲在什么地方加入铃鼓,气氛更热烈?
(2)请班上擅长舞蹈者,编创简单的集体舞蹈。
(3)全班总动员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配打击乐表演歌曲。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聆听《打字机》
1、导入:出示打字机挂图、简单介绍,这是一台外文打字机,每当它打到一行的最后的时候,就会发出“叮”的声音。
2、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了打字机发出“嗒嗒嗒”的击锤声以及换行的“叮”声,便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就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
3、欣赏《打字机》管弦乐
①初听:设问:在乐曲的伴奏声部中,你听到什么音响声?(打字机击锤声玲扬,倒机声等等)。
②复听:问:乐曲分几个部分组成?教材中的图形谱是第几段的曲调?(三个部分ABA,A段)。
试唱A段前2小节 2/4 5435 43241| 3213 2341| 5435 43241|
③再次复听(请生看着图形谱跟着音乐唱一唱),乐曲给你什么感受?听到“叮”声用动作表示出来。
④最后听一遍。
要求:生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找出铃声“叮”出现的规律,并用身体语言,如拍手、跺脚、口哨声“叮”的声音与音种的“叮”同步打出,要准确而整齐。
四、小结
学生在《打字机》的乐曲声中,边做动作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冬夜静悄悄》
教学目的:
1、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2、用竖笛演奏《冬夜静悄悄》
3、把名句排列成能通顺的乐段。
教学重点:
竖笛演奏: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
教学难点: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的音准。
教具准备:
师:录音机、磁带、电子琴、竖笛、生:竖笛(8孔),自制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把乐句排列成通顺的乐段
1、流畅的、准确的将四句乐谱唱熟。
2、第一乐句是规定的起句,不能变动。
3、通过试唱,判断有结束感的尾句。
4、中间的二句通过分别排列、试唱、判断通顺的乐段。
5、一般情况下应该是:
1=C 2/4 5 55 |3 5| 5i65 |5-|
65 65 |3 5| 32 11 |2-|
13 33 |3 3| 35 25 |5-|
23 23 |56 52| 32 32 |1-||
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唱、多练、多作感性的感受,不作理性的讲解。
三、歌曲《冬夜静悄悄》
1、导入新课: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也是其中之一。山村学校的老师夜里家访,给我们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请听歌曲《冬夜静悄悄》
2、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3、再欣赏一次范唱,请大家看着歌谱,注意每句的开始有什么规律?(第一乐段是弱起,第二乐段是强起)
4、学唱第一乐段。
①师范唱曲调:问:这一乐段由四句构成,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
(都是××|× •×| ×× ×|× 这一节奏)
②拍打节奏
③轻轻地拍打节奏,边哼唱曲调(或一组学生哼唱,一组学生打节奏,然后交换进行)
④用竖笛(全按作5)吹奏第一乐段,直到熟练
(5)连贯地、深情地唱第一名段曲调,并填上歌词。
生谈自己的优缺点,请小老师教唱
5、学唱第二乐段
(1)该段曲调从单一声部来看并不难,很多小节均是模进式重复,难就难在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采用前几课的二声部训练方法
a、平行三度的音阶训练:
① 2/4 1 2|3 4|5 6|5 4|3 2|1-|| ②2/4 6 45|6-|5 34|5-||
2/4 1 7|1 2|3 4|3 2|17|1-|| 2/4 4 23|4-|3 12|3-||
(3)分二个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曲调
(4)用竖笛轻声吹奏自己的声部,师分声部指挥
(5)竖笛合成演唱合成
要求:轻声能互相倾听、把自己的声音融合在其中。
(6)用衬词过渡(mu、lu等都可以)在和谐的前提下填入歌词。
(7)讨论歌曲处理(力度、速度、感情)轻柔 中速 深沉 挚烈
(8)有意境地、深情地表达歌曲、表达师生之间的友情。
(师可以范唱引导)
(9)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配伴奏。(力度、轻柔)
(10)表现歌曲
一部分学生为高低声部演唱,一部分学生分为高低声部,用竖笛伴奏;请几个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伴奏,一起表现歌曲,将气氛推向高潮。
四、下课
对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个别学生下课后跟他交换意见。
第八课 理想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大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建设流汗、做贡献,是我们的榜样!你的理想是什么?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创编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
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几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两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的知识;听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型谱。
教学重、难点:
1、在学唱曲调的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
2、学习降记号。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然知识导入
设问:在宇宙中,有几个地球、太阳、月亮?回答是肯定只有一个。为什么有白天、黑夜;有冬天、夏天?地球的两端北极与南极终年冰雪不化?如果按生物自然的规律,种什么得什么,那么能否设想播种一颗太阳,能结出许多太阳来呢?
二、学习新歌
1、欣赏《种太阳》范唱,感受旋律。
2、说说听后的感受。
3、设问:种出来的太阳,派什么用处?“种太阳”是孩子们的什么想法?歌曲的含义是什么?
4、初步理解歌词。
5、学唱曲调:
(1)听辩曲调中相同部分,老师范唱,要求学生听出哪一部分是相同的,出现几次,并唱出这一部分。
(2)学唱第一乐句。师生共同用4/4拍指挥图式划拍。
(3)学唱第二乐句
(4)在唱好第一、二句的基础上,自学第三、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6)完整、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曲调。
6、学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根据对歌曲理解,分组设计、编排表演唱。形式不拘,各组可充分发挥各组学生的想象及特长,如独唱与伴舞;小组表演唱,小品表演等等。
2、各组展示交流,集体点评。
四、小结。
五、欣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初听,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歌曲表现为什么采用女声独唱?
2、复听,要求能记住歌曲标题的曲调,并能模唱。用图形谱把它记录下来。
3、讲解:歌曲的音调富有民族风格,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乡土气息浓郁。
4、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1、我们即将完成小学四年级的学习,如果再过20年我们重相会将是什么的你和我?
2、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设问: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是怎样的?
3、复听歌曲,跟录音轻声哼唱。歌曲提出了三个问题,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创造这奇迹要靠谁?举杯赞美谁?光荣属于谁?
4、师生讨论
5、你希望长大后成为怎样的人?用诗、歌、画、舞来表达。
6、小结:美好理想必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二、学习歌曲《小纸船的梦》
1、做二声部的训练
2、理想谈话导入:长大后当一名船长,周游全世界,是好多人的理想;我们班上有那么一位小朋友,为了长大当上一名船长,他折了小纸船,希望小纸船变成大船。
3、初听,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是几拍子的歌曲?速度怎样?
4、学唱合唱部分
(1)老师分别范唱二个声部的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用3/4拍指挥图比划拍试唱。
(3)分声部交流自学成果,老师点评、指导。
(4)二声部合成,并填上歌词,注意声音的和谐。
5、学唱第一乐段
6、讲解变化音降记号
7、完整地唱全歌。
8、表演歌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