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雯20燃588第期l总第期)\!竺!兰‘,o!:些蚴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刘加勇[摘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教育现状与培养目标差距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架构,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策略,从而形成以特色教学为中心的大职教核心竞争力。[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核心竞争力[作者简介]刘加勇(1979-),男,湖北襄樊人,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教务科副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务管理。(北京101149)[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012—03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既丰富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也为国家培养r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龙头已经在知识经济、终身教育、大众教育时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国转移,进一步促进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总之,职业教育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迎来了不可错失的良好机遇。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2.高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过快,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定位方面存在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切合实际等诸多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不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很多高职学院直接由中职升格而来,教学基础起点本身较低,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这使得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难以形成,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处于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尴尬局面。1.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其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供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政策机遇;其二,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速增长,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三,世界制造业中心正逐步向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随着这些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走向多元化,以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大量入驻为标志的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链的逐步形成,需要一批具备扎实专业理论水平、具有独立的技术研究能力、能够把工程理论和技术实践相结合的本科层次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仅仅依靠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来完成这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整合高职院校的优势专业,做精做强,探索高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总之,要培养出符合园区经济特点、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要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生产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教育理念渗透于实际教学中;注重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的新格局;明确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定位,注重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注重双师型队伍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担负起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我们才能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才能为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构建和谐[参考文献][1]王军,贺伟.一家民营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及对高职教育的期望[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撤,2006(11).[2]廖吕荫.人力资源视野中的高职教育目标和对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3]张大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墩育评论,2007(2).[4]杨林生,王伟麟.民企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6(21).[5]吕鑫祥.技术型人才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6]沈洪昌.产业集群化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4).[7]陈先运.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3).[8]刘孟达.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M]航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马成荣.江苏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激育与职业,2006(18).[10]赵一强,朱永新.苏南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7).[11]戴涵莘,陶亦亦,吴增军.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技能支持。醛!iI!塑年・月中 幽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高职教育要培养出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一切教学工作都应以促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高职教育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就得解决“怎样培养”的问题,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是学校—r作的主线,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要问题是构建适合高职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二、高职教育教学现状与培养目标的差距1.教学培养目标需更高定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应该让学生掌握较高的技能,否则职业学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比那些没上中职的初中毕业生要强很多,而高职培养的学生又比中职生强很多。而且,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高、更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用发展的眼光来培养学生的能力。2.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应更突出。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学院一切工作均应围绕教学展开。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形成竞争优势,无形中也会带动学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3.教学师资储备不够。目前,我国教学一线人才数量储备不够,教师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师资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不是宏伟的高楼大厦,也不是价值千万的实习设备,而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当前需要改革的不是教学中某一项具体内容或方法,而是整个教学模式。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10月28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困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程度。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职业院校通过对企业典型_丁作任务的分析描述,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创建真实企业实践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为重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之中,学习各种工作过程知识,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较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简言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促进学习;从做中学,从学中做。2.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工学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迁移和类化,并与相关的一般能力相整合而形成的。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构成。专业 燃熙熹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能力,这是职业行动能力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从事某一职业必不可少的。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交往与协调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等。3.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学习领域。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类似于学科系统化教学体系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但又有别于教学大纲,学习领域是没有学科限制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特点是:(1)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个类别学生的特殊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2)针对来源于企业现场、生产一线、典型的工作任务内容进行教学;(3)教学内容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定反馈的全过程。学生能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4)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4.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方法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它反映了学生未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首先,通过“实践专家——技术工人访谈会”,开发出代表某种职业的一系列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然后,对开发出来的典型职业下作任务。按照人的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由初学者到专家的成长规律)进行序列化;最后,对与具体工作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劳动工具以及与其他工作任务的相互关系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需要培训的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弊端。5.工学结合课程的内容载体——教学项目。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是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专业技术知识呈现在职业活动中,离开了职业活动和实施情景,大部分技术知识便失去了意义,这就决定了技术知识不可能是形式化的学科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是个人在实践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和丁作过程知识是情景性的、立体的,并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因此,它需要综合性的教学项目作为载体。教学项目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T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常常是指以生产、加工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其他形式。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并且也培养了综合职业(行动)能力。6.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的学习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oos竺:璺!回黧20煞5募88第期(总第期)\方法,而是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构成的。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信息—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控制—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中,学生针对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项目,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评估计划,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点是:(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C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咨询者或指导者;(5)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行动导向教学的作用在于:(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行动)能力的形成。由于行动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行动)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一探索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提供了“行动即学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案例。7.工学结合与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比较。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一种真实的教学环境,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形势所趋,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实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逐步推进:1.理念贯彻。在高职院校全面贯彻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各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积累经验。2.环境创建。进一步加大实习设备的投入,建设实训教室,整合实习资源,创建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形成“前校后厂、前厂后校”“厂中校、校中厂,亦厂亦校”的局面。3.师资储备。高职教育理想的师资结构应该是既有来自于企业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又有来自于高等院校掌握前沿理论知识的理论专家,还有熟悉学生实际情况且能够参与学生管理的技师。三方面人才应该互为补充、相互转化。4.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团队首先应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方法的培训,其次进行企业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接着寻找教学项目,创造学习情境,撰写学习领域,编写学材,最后将开发的课程运用于教学。学习领域需要不断地修改,整个开发周期需要2。3年的时间,不妨先做试点,然后逐步实践和推广。5.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企业既可以对学校培养的产品进行检验,也可以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我国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与企业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这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推进的宝贵财富。回竺竺!里! :!型望兰曼型些坠!蚴表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比较学科系统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且标掌握事实性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关键能力)在具体的学科体系中学习经在具体的学习领域中学习“工作过教学内容验性的“书本知识”和“基础程知识”,贴近工作实践的学习情技能”,与工作缺乏直接联系境,与工作有直接联系教学大纲以学科结构为基础以典型T作任务结构为基础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角色讲课者、领导者管理者、咨询者①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①分科分类,按照节次进行,向,按照学习情境进行,学生有安排学习进程由老师安排;学习进程的空间;教学组②按照专业计划。纵向逐门②按照学习领域.横向教学,一个教织形式课系统地进行教学,每个老师团队共同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师只对自己的“学科”负责;③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负责;③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分组讨论理论和实践分开,一般先理课堂特征论,后实践理论、实践不分家,工学结合教学规律由理性到感性,不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认知规律激励手段分数激励,外在的激励收获完成任务的喜悦,自我激励.内在的激励教学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学生能否在短期内独立地进行工量控制芭.一作,评价方法综合知识系统全面,短时间学习知识不够系统全面,不利于学生升效率高,有利于学生升学。老学,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但学生靠自教学效果师也方便教学,但学生学得己努力获得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快忘得也快,创新意识差,不能很快独立工作能很快独立地进行工作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结果要实现高职教育特色化、集团化以及高职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并驾齐驱,教学模式是关键。职业教育发展了,人们的综合职化职教培养体系,开创职教特色,必将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参考文献][1]陈国方.亦厂亦校:高职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2]陈细兵,杨柳.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初探[J].岳阳职业技[3]李家瑞.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刘邦样,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杨九俊墩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业(行动)能力就会普遍提高。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形成规模质量,从而形成以特色教学为中心的大职教核心竞争力。酗术学院学报,2006(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