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溯及展望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溯及展望

概 述

八五二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余脉北麓,挠

力河中游,宝清县境内。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上。地域面积136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05万亩,荒地19万亩,草原1.5万亩,林地37万亩,水面8万亩,人口5万,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农场。

八五二农场始建于1956年。1956年3月10日铁道兵三师代师长黄振荣率部进入荒原踏察历时7天,将踏察情况电告王震司令员。同年6月1日举行开荒典礼,王震司令员亲临讲话并宣布铁道兵八五0二部农场正式成立。同年10月15日农垦局统一单位名称,将八五0二部农场改名为八五二农场。

经过50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2007年农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99亿元,人均收入12017元,实现双层经营利润4、3亿元。

八五二农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是生产商品粮、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理想之源。农场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品牌,特色农产品一直是这个农场出口创汇的主产品,在东南亚地区享有

1

“中国小粒黄豆之乡”的美称,被中国食品加工协会评选定为“中国专品种植粮豆生产加工之乡”,产品享誉全国。

一、经济体制改革篇

(一)农场内部机构设置沿革

农场职能和管理体制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历经了五种不同的模式 :

第一种 是1956年至1966年的农场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供给制的国营农场管理体制时期。

第二种是1966年至1976年的农场管理体制,是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农场管理体制时期。

第三种是1976年至1984年的农场管理体制,是由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恢复农场管理体制时期。

第四种是1984年至2002年的农场管理体制,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农场管理体制变革时期。

第五种是2002年开始运行的农场管理体制,是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推进农场(社区)组织结构调整时期。

(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自1977年恢复农场管理体制后,农场实行总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经济核算,推行“大包干”经济责任制。1984年试办“家庭农场”。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

2

家庭农场”。同年8月,全国农垦工作会议提出:以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为农垦改革的突破口。在这既有自己试办家庭农场的实践经验,又有中央的文件精神形势下,农场全面兴办家庭农场拉开了序幕。

1、全面兴办家庭农场阶段。1984年11月22日,农场党委制定下发《八五二农场关于全面兴办家庭农场方案》的文件。总的指导思想是积极引导,全面发展,快办、办好家庭农场,彻底打破大锅饭制度。确定兴办家庭农场的三种基本模式、条件等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第一种模式:机械化家庭农场——将大部分土地和配套 农机具集中承包给少数种田能手经营。承包面积几百亩至千亩以上。

第二种模式:小规模家庭农场——主要靠人、畜力耕种的种植户,每个劳动力承包30~50亩土地。

第三种模式:各种专业户——包括家庭牧场、渔场、林场、家庭小工厂。

文件规定的基本政策:

(1) 土地国有,承包者不得买卖、租赁;

(2) 土地一次性分配,长期固定不变,承包期15年以上;

(3) 农机具以作价转让为主,产权、归己,也可实行租赁或承包。

3

(4) 家庭农场组织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凭家庭农场证书可直接向银行营业所建户、贷款;

(5) 职工办家庭农场后,身份不变,保留工资级别,工龄连续计算,从1985年1月起,工资包括各种补贴由家庭农场、专业户自己承担。

同年12月5日,全场7 个农业分场74生产队进入了清产核资、农机具作价,丈量土地。在这一阶段里迅速掀起农机具转让、分田到户的高潮。经过两个月时间,全场共办家庭农场5211个,参加承包的农户挖6571户,劳力12184人。

2、完善家庭农场经营体制阶段。在兴办家庭农场第一年结束后,1986年又对家庭农场调整,采取“大联组”的方式组织经营,但由于内部的劳动力组合和分配办法不合理,实际上又回到了过去大锅饭的老路。1988年农场提出“两调一改、兴场富民”的方针,进一步确定了“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基本框架。同前三年相比,深化改革进程的标志是取消生产队队长承包和大联组承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完善调整工作就圆满结束。全场76个农牧生产队,办家庭农场承包劳力13415人,承包耕地1045984亩,上交利费总额31336443元。

1988年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家庭农场之间的联合作业问题,各方面关系得到了有

4

效调整。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农场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稳定、完善、提高,推进家庭农场“两费自理”阶段。1991年至1994年的是继续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改革要稳定、完善、提高的方针,坚持“三个不变”。即:联产承包自负盈亏的原则不变,多数人种少数地、少数人种多数地的原则不变,两费自理的原则不变。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折腾,不搞长官意志,反对模式万能论。1995年,农业改革首先以稳定为前提,继续加大“两费自理”的力度。对土地实行租赁经营,剩余的土地全部向场内外公开出租。对现有农机具全部转为民有民营。生产费自理率由1994年的55.4﹪上升到94﹪,政策的稳定,保护了职工的利益,调动了职工自我投入的积极性。

4、全面推进家庭农场“土地固定”阶段。1997年是农场完善农业改革、全面推进土地固定的一年。是突出建立健全土地、财务、农机、产品、合同等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并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一年。农场在工作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必须赋予家庭农场长期稳定的经营权,而土地的固定是赋予家庭农场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同年10月,农场出台《完善农业改革、全面推进土地固定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几项重要政策和规定:

5

(1)土地固定合同可以一次签定3-15年,也可以分段签定;

(2)土地固定若干年,利费一次结清,无上交粮豆指标,此类面积控制在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

(3)土地固定3 年以上、利费一次交清的承租者,按照当年应缴利费额为标准,每多固定一年减免2%,优惠到30%为限(15年);

(4)先内后外,内外一致,打破行业界限、份界限、户籍界限、区域界限、大小规模同时固定。

截止到同年12月底,全场固定 土地面积94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9.5%.

5、土地“免税”“两补”,实行“两田一地制” 阶段. 2004年国家在黑龙江省开展免征农业税试点,全部取消了农业税。 2004年农场享受了772万元的农业税减免,平均每亩7.93元。2005年农场继续享受了772万元的农业税减免,平均每亩7.93元。农场认真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对年初上打承包费的家庭农场,按照合同规定的农业税实行全额退还。实行下打承包费的家庭农场给予全额减免农业税。

2004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实行“两田一地制”,稳妥推进土地承包方式的调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1)“基本田”,为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田。土地由农场

6

发包给农户,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确保员工群众基 本生活。对实际享受基本田的人员和分配数量实行单独造册,在土地发包前上墙张榜公示,确保承租基本田公开、公正、透明。“基本田”分配对象:必须具有农场户籍,在劳动年 龄范围内(女:18-50周岁,男:18-60周岁),实际直接从事种植业生产活动的农业从业人员(包括在岗农业职工和没有职工身份但实际参加农业生产活动的职工配偶、成年子女、落户农民),以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基本田”承包费标准:按总局18号文件,根据各场社会保险费、农业保险费等职工群众自身受益费用确定的原则,农场确定基本田亩收费标准在2005年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每亩下调50—90元。“基本田”承包期限:一般3-5年,承包员工(职工)年龄较大的,承包期限可达到退休年度末。

(2)“规模田”,为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田。设臵规模田的目的,是发挥土地资源和农机装备优势,推进土地规模经 营。旱田一般以每户450-900亩为宜,水田以每户150-300 亩为宜;联户家庭承包,规模可适当扩大。“规模田”承包费,严格按照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及黑垦发[2005]18号文件确定的定价原则,经科学、合理测算规模田承包费旱田亩收费标准在2005年平均利费基础上涨10元/亩;水田在2005年基础上增收费用50元/亩。规模田承包费每3年可在10%的幅度

7

内上下调整。固定期限为3年,承包费一年一定。 (3)“机动地”原则上控制在耕地总面积的5%左右,主要用于新增农业劳动力安臵和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备用。机动地承包期限为一年,第二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工商运建服企业改革

1、全面整顿、推行经济责任制阶段。1982年在工商运建服企业普遍推行经济责任制。基本内容:定利上交(个别单位定亏损指标),超利分成,浮动工资,严格考核,奖勤罚懒。1983年农场对属工商运建服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整顿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整顿和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制度;认真制定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整顿劳动组织,按定员定编组织生产;整顿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整顿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党员觉悟。

2、放开经营实行大包干经济责任制阶段。1985-1987年,推行放开经营实行大包干经济。其特点是给企业下放经营自主权,在经济上实行财务大包干,企业自负盈亏,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束缚,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承包、考核,落实各管理层的经济责任制和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层层考核,个人分配与岗位责任和经济效益挂钩。此阶段还在两个企业试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

3、引入竞争、风险抵押机制阶段。1988年农场对全场112个工商运建服企业,除三家企业的经营者通过考评聘任

8

外,其余企业的经营者全部通过招标和选举产生。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企业经营者产生的过程实行公开化;在企业内部推行优化劳动组合;全场工商运建服企业不论承包还是租赁经营,一律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这一年,企业改革使农场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局面。全场完成工业产值6393万元,实现利润770.9万元,比承包前一年提高69.4%;商业实现利润55.09万元,比承包前一年提高55.2%;建筑业实现利润75.3万元,比承包前一年提高147%。

4、工商运建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阶段。1997年底,农场制定下发了《进一步推进工商运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次深化工商运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全面转让出售企业产权,核心是企业改制为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奠定基础。1988年全场工商运服企业80%转为民营。 (四)农场经济管理理念沿革

二、经 济 发 展 篇

(一)现代农业快速提升

八五二农场、分公司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深刻的提出了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现代化目标“五化”发展战略和农业生产“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新的经营理念,极大的丰富和促进了企业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的实施和新理念的

9

提出,有效提升了八五二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单产、总产逐年提高,粮豆单产由2003年的322.6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501公斤,粮豆总产由2002年的32.2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47、3万吨,商品率达95%以上。在总局五大作物高产攻关中,大豆、玉米、大麦三项作物种植名列第一”。2003至2007年期间,八五二农场四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场)”荣誉称号。陈德恩总经理2006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目前,全场共有家庭农场5845个,其中500亩以上规模家庭农场586个,家庭农场拥有农业机械1.1万台套,2007年更新农机具396台套,总投资2100万元,农业机械拥有量超过1.15万台套,大型农业机械3780台套。为全面促进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化”管理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种植结构调整更加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明显增加,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科技园区建设和农机具更新步伐得到加快,农业生产连年攀高。

(二)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

农场、分公司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构筑畜牧半壁江山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以发展肉牛为主,特色养殖为辅”的工作思路,目前农场、分公司肉牛存栏2、1万头,其中:繁育母牛1.6万头,生猪存栏4、1万头,禽类存栏158.8万只,

10

实现畜牧业增加值1、48亿元,年增长11%,发展家庭牧场400个,落实就业人数1330人。同时,还扩大和加快了特种野生动物的养殖,如野猪、鸵鸟、貉、火鸡、梅花鹿等。畜牧业管理走上了信息化道路。截止到2007年末全场育肥牛等养殖小区8个,可一个批次集中育肥3000头牛,农场、分公司防疫体系健全,有基层兽医所10个,场部有动物疾病监测中心一处,畜牧业生产实现了集中养殖、区域管理、集约式增长。

(三)林业经济长足发展

生态与经济并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新突破,以林下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家庭林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造林、退耕还林和重点防护林补植工作进展顺利,管护经营面积逐渐增大,营区高标准绿化建设扎实推进,森林管护责任制逐步完善,林政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显著增强。到2007年已发展家庭林场439个,种植林下 参300亩、棚参300亩,种植刺五加、五味子5000亩、林下蕨菜200亩,生产食用菌300万袋,生产刺五加茶4吨。全面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管护经营面积28.7万亩, 全民义务植树18万株,育苗280亩,实现林业产值232.2万元。

(四)工业强场战略取得新突破

农场、分公司坚持工业强场战略,工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壮大,民有民营小型深加工等企业逐渐增多,新建企业的规

11

模档次明显提高,各种行业协会已初具规模,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效益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新增民营企业9家,解决就业人员260人,新增民营企业比上年增长6.4%,总投资达105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0124万元,实现利润271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5%、8.9%。实现招商引资8000万元,增长310%。

三、社会事业进步篇

(一)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

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投入建设资金逐年增加。2007年城镇建设和公路建设投资达8800万元,新建通乡公路两条,共计26.7公里。新建居民楼4.4万平方米,新建农场两部地区水泥路5.84公里,新建农场医院住院部3071平方米,新建民心工程场部地区供热站一座,完成第三、第四管理区安全饮用水改造工程二处。新建水泥晒场3万平方米,新建粮食仓贮8栋6000平方米,农场部文化休闲广场1处1.08万平方米,新建社会保险办公楼2460平方米,修建农场退休职工活动中心2000平方米。依饶省级公路贯穿于农场腹地,“虎宝”公路直走场部,通乡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先进,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场每个角落。

(二)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12

基础教育得到了稳步提高,高考升学率88.3%,初中升学率达100%,2007年顺利完成了初中搬迁工作,完成管理区七所小学的合并,新建了南横林子小学,实现了集中办学,结束了各管理区办初中、小学的历史。卫生医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设备投资达220余万元,农场职工医院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明显改观,2007年门诊住院达2.1万人次,出院病人3040人次,年创收1223万元。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职工医院、基层医疗服务站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绿色工程

八五二境内大小河流5条,绿色覆盖面积达70%,为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北药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八五二农场乡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被优美的自然风光环绕,林中有村、村中有景、村景环抱。

(四)百姓生活改善、共享发展成果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全场百姓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实现社会发展情况。家用计算机2754台;人均住房面积29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000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城镇高等级混凝土路面7公里;年末储蓄总额52306万元;人均储蓄额11071元;固定电话机11377部;

13

移动电话(手机)15492部;农场内高等级公路398公里。

四、展 望 未 来 篇

八五二农场、分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深入有效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五化”发展战略和“两化”管理理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八五二农场(分公司)建设成经济繁荣、特色显著、百姓殷实富足、民主法制健全、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化生产设施、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生态绿色有机农业水平快速提升,在单位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前提下,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6%的发展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000元,比2000年翻3.9番。

——生活宽裕。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实现农场人均收入2万元,恩格尔系数降到0.28以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从业人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90%以上,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乡风文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职工群

14

众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实现文化阵地达标率100%,就业培训率100%,“五五”普法率100%,九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入学和毕业达标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职工群众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满意率达100%。

——村容整洁。管理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实现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力争达到100%,住区无家禽、牲畜散养控制率达100%,居民区绿篱、花带环绕率达100%。

——管理民主。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职工群众自主经营的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实现标准化党支部达标率100%,各类生产经营协会工作覆盖面达到100%,职工群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面达到100%。

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总体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农场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宏观形势变化的大趋势,对农场发展十分有利,我们必须顺势而动,借势而起,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推动农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