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的期限视情况而定,一般37天后可以出来,但若检察院批捕则不会释放。拘留程序包括决定和执行两个步骤,由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负责执行,必须出示拘留证,被拘留人有权知晓拘留原因和处所。异地执行拘留时,应通知所在地公安机关协助。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一般多少天可以出来视以下情况而定:
1、如果刑事拘留37天后人民检察院做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则刑事拘留37天后可以出来;
2、如果刑事拘留后,人民检察院做出批捕的决定,则不会出来,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拘留程序具体如下:
1、拘留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办单位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留证》,然后由提请批准拘留的单位负责执行。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案件,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决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拘留的决定书送交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2、拘留的执行。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按指印。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执行人员有权使用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决定拘留的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拓展延伸
刑事拘留的法定限制期是多久?
刑事拘留的法定限制期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措施的时间限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刑事拘留的法定限制期为30日,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延长至37日。在此期限内,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调查等必要活动。超过法定限制期未决的拘留将被视为非法拘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罪行,如涉及恐怖主义、贩毒等严重犯罪,法定限制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判断和适用。
结语
刑事拘留的法定限制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拘留期为30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37日。在此期限内,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可进行必要的讯问和调查。超过法定限制期的拘留则视为非法。然而,对于严重罪行如恐怖主义、贩毒等,法定限制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和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