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特性。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时,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理解;第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本节包括关于能源的内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因此这里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并强调其利用方式。

  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突出了自然资源最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特点是讲述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可利用“量”的有限性;一定空间的有限性;一定时间内利用能力的有限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资源的无限性,是指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这里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挖掘资源潜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辨证的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资源的利用前景充满信心。资源特点的第三和第四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对于地域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一般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因此其分布具有地带性,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地域的资源由于其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森林、土壤、野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对于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教材主要强调了根据人类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划分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至于其他的划分方法,教材没有涉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另外对于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应使学生明确,一种能源在没有大规模利用以前,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以及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新能源也就成为常规能源了。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图像的运用,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知识应有所区别,应将其深化,可以从分析教材中的示意图“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使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分析示意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陆地自然资源”与“陆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说明,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并将利用方式细化,使学生对资源的分类能够更清晰。

  对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例,从对实例的分析入手,说明其特点。前两个特点具有辨证的关系,为突出这种关系,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类资源在不同技术条件或不同阶段利用状况的不同加以对比说明。“陆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某类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由此总结得出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此类资源或其分布环境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是否会发生改变,由此得出“陆地资源整体性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示意图,首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气候及自然带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此得出地带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示意图,说明资源的整体性特点。

  关于“能源”,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能源属于资源,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说明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是哪几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能源的有哪几种?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中的能源是否已经被广泛利用?由此明确“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到“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关于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部分进行讲述。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入手,说明自然资源就其自然属性看,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对人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实例,以能源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加以说明。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对于地理学科某些内容的分析,应从历史思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某类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方案

  【教学重点】①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②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素材库:①“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②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课)人类对陆地环境的改造和影响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

  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自然资源如何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由此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种类,以及自然资源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的平衡作用。

  (阅读教材中“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表格)引导学生从表格中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并引导学生补充各类资源的利用方式。

  (板书)一、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列举实例如我国水能的利用或某种矿产资源的利用,说明“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由自然带的分布及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自然带整体说明“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板书)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阅读“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怎样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出示几种能源的图片提问思考)我们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哪几种?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哪几种?新能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说明能源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板书)二、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陆地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教材是陆地环境这个单元中最后一部分讲述关于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学生对于前面各章节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重在对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列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对能源的利用,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了解我国能源的消费构成特点,由我国迁移到世界,并由此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