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设计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体味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抒发感情的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品味精警句段及其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设想:

  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要求学生动笔勾画出作者三天中的主要活动和内容、文中精警句段,仔细品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最能表现一个人心灵的是什么器官?——眼睛。是啊!所以就有:秋波一送,表达千般妩媚;眼神一瞥,会有万种风情。可是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二、介绍作者相关知识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家庭教师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后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以后,她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请同学们在阅读中做好几件事: 列出作者在这三天里的主要活动,并作简要分析。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 夜晚,看喜剧。

  分析: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并以自己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四、研读课文

  1、“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在节选部分中,有7个地方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海伦•凯勒说,“由黑夜变成白天”是“奇观”,这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如果不会感到“激动人心”,似乎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历史和艺术的“奇迹”和巧夺天工的纽约塔,人们的眼睛也“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这确实是我们每个身体正常的人要进行反省的。我们是不是对生活缺少了必要的欣赏,必要的热情和美感。

  3、“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在游览整个城市时,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一个残疾人,本应该让世人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别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世人的博爱襟怀。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和最善良的天性。 海伦•凯勒让人们不要对“悲哀和忧郁”闭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尽管她善良,但她并不回避世间的阴暗和痛苦;她客观、冷静,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争的勇气,这也是她另外一个突出的精神品质。

  4、“假如”是一种假想,从海伦•凯勒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文章朴素的表达方式对体现真实性有什么作用? 尽管她的描述和现实生活不尽一致,比如,对阳光的描写等都有些想像的色彩,但并不影响读者的介入和共鸣。特别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全文都是想像出来的),更让人感受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那种无法体验的渴望,不可遏止的追求,甚至“假想”的内容有了出入,更会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动。

  五、归纳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1、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2、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