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课题名称 青海高原一株柳  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第二课时 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缺少静心读书的耐心。该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能按预习要求自主预习,能通过文本浅显的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情感,能通过上网、问询等方式搜集资料。朗读能力、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出于对高原的憧憬,(喜欢听《我要去拉萨》《青藏高原》)学生对本课充满兴趣,为保持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努力创设各种读书情境,让学生朗读、讨论、交流,辅以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 由物及人,明白人要凭借毅力和韧劲努力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二、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抓重点词句理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2   通过图片视频,领略高原的山脉绵亙,气势磅礴,凸显这株柳树的神奇。 三、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 根据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  根据重点语句朗读,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与灞河柳树进行对比,想象她的样子,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描写柳树的古诗、了解灞河。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词句来说。 2、生思考:这是一株及其平常又神奇的柳树。 3、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平常是因为(在平原、在水边及其常见)神奇又表现在哪里?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活动2   (二)问题引路,品读“神奇” 1、大屏幕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在哪里?用“---”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3、交流 (1)处境神奇(3、4自然段) a读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高原的悲壮苍凉。 b出示高原图片,结合词句说说看到的画面,明白高原与我们生活环境的不同。 c边塞的悲壮和苍凉古已有之:生交流收集到的诗句。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d老师还搜集了青海高原的一些资料,指名来读。(青海高原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可达零下20多度,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青海高原的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冻土,可见生存环境多么恶劣。) e自由读3、4自然段,感受环境之恶劣。 f在这种环境中看到这株柳树,你的感觉一定和开始不同了。你会象作者一样感叹:(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2)外形神奇(5自然段) a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 b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c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d即使在平原地区,这样粗大、茂盛的柳树也并不多见,更何况是在这样恶劣的青海高原上。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叹:(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3)经历神奇(6、7自然段) a出示句子:干旱和寒冷决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b决不宽容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 c在残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怎么挺过来的?结合文中语句想象 d面对这株百折不挠的柳树,我们不得不感叹:(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4)精神神奇 a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b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 、 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你呢?为什么? c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d引读第9自然段。 e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f探讨柳树是靠什么成就了一片绿阴,然后以“这篇课文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揭示人生哲理。   教学活动3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2、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 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交流 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     ),他(她)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 (                            ),终于(                                    )。 2、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                   )。     教学活动4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最后伴着歌声送给同学们几句话,,结束我们这节课。 ①( )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 )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 )扼住命运咽喉的人,( )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 )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 )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