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向来有春天吃野菜的习俗,这或许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战争频仍,灾荒不断,食品难以果腹只好求之于野菜有关;也许和炎黄子孙向来便有百草治百病的理念有关;也许是和蛰伏一冬的人们喜欢到(幼儿园教案)天地旷野间去走走,便附带采摘些野菜有关;而现在则与人们保健意识加强、趋避人栽蔬菜污染有关吧。
童年在初春的天气里,街巷中每每能听到“卖苦菜子曲曲芽唻——”的叫喊声,似乎在报告着春天来临的消息。母亲这时一定会开门叫住那从乡下来的妇女,买上几扎苦菜子,以便在吃饭时用它来蘸酱吃。母亲说吃苦菜子可以败火,因为春天里人火大,所以要吃一些清口的东西。但是由于苦菜子太苦,所以孩子们只能吃几棵就作罢。然而,春末夏初的苦菜子的叶子间常常会蹿出一茎细小的黄花,却使我联想到大姐拿回家来那本叫《苦菜花》的书籍来,并很清晰地记着作者的名字叫冯德英,大姐看罢便还回学校去了,让我一直惦记着书里究竟说了些什么……春天里可吃的野菜品种很多,但是我们家里最常吃的是山菜包子,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吃的饭食,因为山菜没有什么杂味儿,母亲还会常常在馅子中放上少许肉丁(那个年代很少吃肉),所以鲜香可口。那时吃山菜并非像现在这样到早市上去买些就可以了,而是要到居家附近的山岭上去采摘。为了能摘到山菜,(幼儿园教案)我曾经跟着父母或者和邻里的孩子们踏遍我们城市的几个山头,像榉林山、太平山,浮山,京山等等。每每在山林中发现又肥又嫩的山菜时,便会兴奋地招呼同伴,然后就顾不上说话,急急忙忙地采摘起来。为了能采摘到山菜,我常常会顺着山脚、山腰一直爬到山顶上去,在这里我会举目四望,欣赏着我们美丽的城市:白墙红瓦掩映在绿树丛里,银光浮跃的沧海中游弋着船只。我常常会为能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城市而自豪。回到家里,母亲洗洗剁剁之后,家里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包子了,这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岁月里,真的是非常犒劳人的美味啊。多少年过去了,这美味却一直存活在我舌尖上的记忆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