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表现钱学森爱国的语句。
(学生朗读)
生:“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魂牵梦绕”这个词可见钱学森时刻想念自己的祖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生:“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从这句话我感受到钱学森恨不得立刻投身到祖国的火箭研究事业中的那份迫切心情。
生:读“屈指一算”这个词,我仿佛看到钱学森在船上一边焦急地走来走去,一边掐着指头计算着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到底还要航行多久才能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那心急如焚的样子。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起读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钱学森迫切回国的心情读出来。
(有感情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可以看出钱学森时刻心系祖国。
师:是的,这句肺腑之言,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钱学森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钱学森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生: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补充介绍:1939年,钱学森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教授)
师:当时钱学森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说这句话?
(学生默读、思考)
生:他很自豪,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他在为回到祖国后能替人民多做点事做着准备。
(生朗读出自豪之情)
生:我认为钱学森当时心情应该很沉重。因为当时我们的祖国各方面都很落后,钱学森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能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强大,他发愤学习。
(生怀着沉重的心情朗读)
[点评:教师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独特感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师:同学们的见解很独特。从哪儿可以看出钱学森在美国做着准备?
生:他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钱学森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动笔后交流)
生:现在美国的科研条件这么好,我要珍惜这个机会,多学点知识带回祖国去。
生:趁着做冯•卡门教授学生的机会,我要好好学习,这样回国后才能更好地从事我国的火箭研究事业。
生:我可不能迷恋这里的优厚待遇、富裕生活,祖国正等着我回去呢!
[点评:这是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并从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生:“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这句话中的“早日”,使我们感受到钱学森迫切回国的心情。
生:“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可见钱学森很想用自己的专长建设祖国,为祖国作贡献。
师:这是钱学森心中所想,多么迫切想回国呀,读出他的一颗迫切之心。
师:钱学森是在祖国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生: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有困难,没有条件。
师:祖国当时的处境与钱学森当时在美国所享受到的优厚待遇形成了明显的——
生:对比。
师:(引读)钱学森诚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反复朗读这段话,你从中对钱学森又多了哪些了解?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了。”可以读出钱学森对祖国终于解放感到非常高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了”中的“终于”说明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非常不容易,祖国急需建设。
生:“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说明钱学森不仅觉得自己应当回去,他还号召劝导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回去。
师:有感情朗读这段话,读出钱学森回国的坚定决心。
师:祖国刚从黑暗走向光明,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美国方面又是怎么对待钱学森回国的?
生: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师:这位美国海军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钱学森是一个杰出的人才,他一个人就能抵得上五个师用处。让钱学森回国,美国就少了一个杰出人才为美国服务,而中国却多了一个杰出人才为国做贡献。
(师补充介绍一个师相当于多少人,感受钱学森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师: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5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程。
“终于”说明了什么?
生:钱学森克服重重阻挠,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回到祖国。
师:齐读第五段。
师:那么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小结):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他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顾钱学森的一生。
(出示:
1911年,出生于上海
1929年,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
1947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1955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东风2号’发射成功
1982年,首次潜水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此时,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什么?
生:钱学森你真伟大。
生:钱学森,你是一个爱国之士。
生:钱学森,你爱祖国高于一切。
[点评:有吸纳就有倾吐。一步步走来,学生心中已积蓄了丰富饱满的语言和情感,需要倾吐的机会。这时,他们会尽情地抒发爱国的情感,表达对钱学森爷爷的崇敬之情,在赞美别人的同时净化和提升了自己。同时,学生又一次站到了新的高度上认识和评价钱学森,真正学有所获、学有发展。]
师: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或为钱学森制作一张名人卡片
[总评:发掘语言因素,体悟人物情感。当学生能真实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本语言就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内心,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个令人崇敬的钱学森,从而设身处地为钱学森着想。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人物形象就会立在学生的心中,学生也就成了文本的知音。
当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就会在感受和体验中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心灵的问答和意识的整合。文本言语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在对话、交流和沟通中复活了,人物形象才有可能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使形象化的语言也进入孩子们的语言世界,使孩子们的语言和精神一同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