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 ;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 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 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 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 学习第一段。
1、 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 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 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 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 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 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 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 。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四、 学习第三段。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 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 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4、 学到这儿,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五、 总结课文。
1、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
2、 交流。
六、 作业。
1、朗读文中最喜欢的句段,并背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
最大的麦穗
(追求)
要抓住机遇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