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及工伤认定范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因申请中断而重新计算。工伤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内事故伤害、预备性/收尾性工作事故伤害、履职暴力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伤害、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火车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工伤情形。
法律分析
仲裁时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工伤认定内容: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限制解析
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限制解析是指针对工伤认定和仲裁程序中的时间限制进行详细解释和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认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是在工伤发生后一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而仲裁程序也有特定的时间限制。这个解析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工伤认定和仲裁程序中时间限制的具体规定,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同时,解析还会探讨时间限制对工伤认定和仲裁结果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例外情况和延期申请的条件。通过这个解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限制的重要性和适用规则。
结语
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限制解析,详细解释了工伤认定和仲裁程序中的时间限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认定需在一定时间内提出申请,而仲裁程序也有特定的时间限制。这个解析帮助人们了解时间限制的具体规定,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同时,探讨时间限制对工伤认定和仲裁结果的影响,以及延期申请的条件。通过解析,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工伤认定及仲裁时间限制的重要性和适用规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第三十七条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残或者自杀(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