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安徽省阜阳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

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2.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

3.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4.

第 12 题 童年期所指的年龄阶段是( )

5.记忆过程包括( )。

A.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6.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 A.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技能 D.练习

8.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科 D.赫尔巴特

9.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称之为( ) A.课外教育 B.课外校外教育 C.社会活动

D.校外活动

10.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作技能特点的是( )。

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 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 C.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D.动作认知的观念性

12.现场教学是教学的( )。

A.A.主要组织形式 B.基本组织形式 C.特殊组织形式 D.辅助组织形式

1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 )。 A.A.1990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0年

1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15.

16.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17.动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8.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马斯洛 B.斯金纳 C.韦纳 D.班杜拉

19. 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推进“三教统筹”。其中的“三教”是指( )。

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C.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D.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20.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A.毛泽东 B.蔡元培 C.周恩来 D.朱自清 二、填空题(20题)

21.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22.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3.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4.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25.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6.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______。

2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9.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30.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31.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2.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3.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4.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5.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36.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7.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8.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9.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40.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三、论述题(5题) 4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42.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

4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4.结合思维品质的特性,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5.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四、论述题(5题)

46.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年轻的黄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请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黄老师的“新规定”出台前后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

47.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8.试述如何促进问题解决。

49.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50.什么叫气质?怎样理解气质的意义?

五、辨析题(5题) 51.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惟一依据。

52.复习知识要“趁热打铁”。 53.

5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55.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六、(5题)

56.能力是指能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57.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是在( ) A.1951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85年

58.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情绪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59.时间保持在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容量为7±2的记忆为(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即时记忆

60. 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答案

1.B

2.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3.B 4.B 5.D

再认或回忆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 6.A 7.B 8.C 9.BB

[解析] A课外教育指由学校、班级组织实施的课余教育活动。B的概念便是题目的含义。D校外活动是指由校外教育机关领导和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所以选B。 10.B

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11.D 12.D 13.B 14.D 15.A

16.C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17.A

动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

动作方式。换言之,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动作技能的特点包括: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形、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18.D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 19.B

20.B在近现代教育史上,美育也受到重视。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1912年提出废除尊孔读经的内容,增加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 21.制度文化 22.识记 保持

23.强化强化 24.混合课混合课 25.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26.壬寅学制

27.概念,判断,推理

28.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29.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30.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3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3.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34.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35.社会 家庭

36.稳定,统一

37.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8.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9.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40.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41.(1)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2) 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3)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42.(1)生物遗传因素。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到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43.结合一个或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下列观点: (1)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明确目的任务是唤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

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教师要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不断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在教法上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保持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保持必要的工作速度,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 4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有: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5.基本含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在进行说理教育时,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46.(1)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2)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③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④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案例分析:在“新规定”出台之前,黄老师对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巩固方式单一,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

康。“新规定”的实施,表明黄老师已经较好地理解、把握了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为: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该题需要考生加以注意,因为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4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式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能力、气质、性格)。 举例说明。

【解析】此题不难,答题要点明确,但要注意举例说明。

49.(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问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问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50.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1)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如果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考虑到这一点,就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和他人的效率。 (2)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不影响智力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所选活动的性质和活动效率,对择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气质对教育活动有指导作用,教师应了解气质的有关知识,知道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发挥不同气质。

51.错误。(不准确或不全面)。除社会需求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性发展的需要。错误。(不准确或不全面)。

除社会需求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性发展的需要。 52.正确。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因此,为提高记忆效率,应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及时复习就是要在新学过的材料尚未遗忘之前,趁热打铁,使之巩固,然后纳入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长久保存。 53.

54.错误。

因为教师侵犯了受教育者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

55. 正确。

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56.错误。能力是指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57.B 58.C

59.A短时记忆的特点:(1)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约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而又易受干扰。

60.C解析:全面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劳”是指“劳动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