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作者:刘东生

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08期

摘 要: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老龄产业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挑战。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老龄产业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90-02

SWOT分析方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一种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SWOT分析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隶属于企业内部分析方法,是1965年由著名的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它是一种在战略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战略分析工具,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经济主体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是进行机构职能和运作现状分析的有效手段。SWOT分析主要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外部机会和对区域发展不利的劣势、威胁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引入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老龄产业进行研究。 一、老龄产业概述

老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谓老龄产业也就是与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相关的产业,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很多学者都有过定义,具体讲老龄产业就是指在社会总需求中,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国外称之为银色产业。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情况来看,老龄产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积极稳妥开发老年市场、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是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老龄人口需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老龄产业相较于老龄化而言,发展还比较滞后,在市场、观念、运行机制、技术开发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发展老龄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老龄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优势

1.我国老龄人口增长迅速,潜在需求巨大。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据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就目前来看,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要比发达国家迅猛的多,从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经历的时间来看,法国需要115年,美国需要65年,而中国仅需要27年,由此可见,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大量的对于老龄产品的潜在需求。

2.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较过去有很大提升,为消费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人口的收入水平较过去有很大提高,从2005年至2014年,我国已连续10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2013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893元;毫无疑问,2014年调整后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又将获得新增量。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连增”后,将更好地保障和提升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加之近几年大批中高收入者进入退休老年人行列,老年人消费市场在不断增大。且近10年来,城镇老年人领取退休金的比例从69.1%上升到84.7%,城镇老年人得到基本养老保障;农村老年人年均总收入10年增长了1.5倍,其中年均公共转移性收入由60元增加到784元,增长12.1倍。老年人经济状况明显改善,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对老龄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老龄化已非常严重,但老龄产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一些决策部门对什么是老龄产业以及如何发展老龄产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且社会上的投资者和企业还没有看到老龄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认为老龄产业属于微利产业,大多不愿涉足老龄产业,影响了他们对老龄产业的直接参与和投入,使得老龄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需求。

2.老龄产业供需失衡矛盾凸显。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快速增加,养老服务需求越发强烈,而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供应却日显短缺。2013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就将超过3亿,“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而截至2012年,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社会养老床位数仅为21.5张,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情况十分普遍。不仅如此,我国老龄产业在养老服务方面也存在矛盾,有些养老机构尽管收费较低,但生活单调,缺乏乐趣,对老年人没有吸引力;有些虽然条件较好,但又收费过高,致使许多老年人无力消费,结果是养老机构没有充分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老年产品和服务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单一、价格昂贵等问题。且当前我国老龄产业还是以老年护理业为主,而银行、保险、住宅开发、文化、教育、旅游、运动、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比较慢,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老龄产业供需失衡矛盾明显。

(三)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

1.新《老年法》将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国务院早在2011年就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发展老龄产业,提出“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重视康复辅具、电子呼救等老年特需产品的研究开发;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用具和提供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及文件的发布为老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对老龄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为完善养老设施、开拓养老市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老龄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新《老年法》又将老龄产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原来只规定引导企业生产老年人用品,现在从法律及政策层面都将养老定义为一项产业,并列入国家的扶持行业目录,加大了对老龄产业的支持力度。一系列的政策层面的措施的出台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家庭养老方式的弱化为养老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发展空间。

(四)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传统消费观制约着老龄产业的发展。老年人作为老龄产业最终服务对象,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影响老龄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老龄市场中,老年人消费方式比较单一、老年人的消费定位主要是以温饱为主,消费模式多为理智型的消费,消费观念陈旧、落后,普遍存在不愿消费、不知消费、不敢消费的三种心理,消费结构不合理和消费社会化程度低,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消费支出比较少,传统的消费观使得老年人对很多老年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老龄产业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社会保障水平低影响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形成体系,但相对来讲,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相对较低,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较大,后顾之忧较多,因此,尽管我国居民储蓄率雄居全球首位,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手中余钱越来越多,但人们却不敢放心消费。某种程度上,高储蓄率也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比过去大大提高,但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花费仍让居民不堪重负,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等的后顾之忧更是难以解决,这也大大抑制了老年群体的的消费热情。

3.专业人才短缺成为老龄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其他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产业相比,老龄产业的专业人才明显短缺。当前,我国老龄产业的从业者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知识的培训,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和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他们普遍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作支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比较低,缺乏基本的医疗、护理知识,难以胜任护理工作。加之我国目前并没有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客观上影响了从业者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另外我国开设老年产业专业课程的高校和培训机构极少,培养的人才不但难以适应老龄产业发展的用工需求,更难以适应老龄产业大发展的需要。老龄产业专业人才的短缺必将成为制约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三、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老龄产业的正确认识

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转变观念,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老龄市场,从观念上充分地认识到老龄产业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更多的人对老龄产业进行长期投资。澄清对待老龄产业的一些模糊认识,辩证地看待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的传统认识及老龄产业是福利和公益事业的传统观念,切实增强全社会发展老龄产业的意识。 (二)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力度

老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其发展潜力很大,但老龄产业要想健康有序发展,就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引导。因此,基于老龄产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首先,政府要将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体系之中。其次,要通过扶持、引导、催化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促进老龄产业良性、快速发展。对于积极参与老龄产业发展的企业,政府应当从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这种倾斜主要来自项目审批、用地审批、信贷优惠、税收减免、公用事业收费等方面。政府通过构建一整套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养老产业的发展规范,以带动老龄产业迅速发展。

(三)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转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我国,老龄人口是一个相对保守、理智的消费群体,有限的财力以及出于对将来生活潜在隐患的考虑,使得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尽管老年人的需求多样,但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得老年人不敢放心消费。因此,养老产业要想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改变老年人保守的消费观念,正确引导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在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同年轻人一样追求精神生活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让老年人放心消费,将老龄群体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实际的有效需求,以促进老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培养专业人才以提升老龄产业服务质量

中国城市失能老人大约占老龄人口总数的14%,农村大约占20%,一般情况下,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以此计算中国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目前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人员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更是少之又少。政府、社会养老机构、高校等应该联手,共同探讨现代养老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新型岗位的特点,以便多方位、多途径、开展产学合作。老龄产业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人才是关键。通过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开辟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从事老龄产业相关工作,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以提升养老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珊珊.江苏连云港老龄产业的SWOT分析.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8) [2] 张俊浦.论老龄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5) [3] 杨博维,薛晓.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天府新论,2013(1) [4] 张梅.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问题探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5) [5] 金太顺.吉林省老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视角,2013(3)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 300191)(责编:吕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