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医护人员新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这场疫情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的历练,我坚信这场战斗必将胜利。防控疫情是一场大仗,只有全国人民团结一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取得胜利。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医护人员新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医护人员新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3月3日晚上8点多钟,一条消息炸开在黄陵山村村民微信群中:该村的村医李建华同志突发脑出血倒在工作岗位之上。而在这一刻,这个乡村的微信群中,满屏都是乡邻们对他的牵挂和担心,许许多多的乡邻都在默默地为他祈祷,送上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康复,重新回到乡亲们身边。

李建华,1974年生,是石首市调关镇黄陵山村的乡村医生,一直在为村民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李建华连续4多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担负起了保卫一村百姓平安健康的重任。

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抗击疫情,责无旁贷。1月22日,李建华放弃休假,迅速接受了任务,积极与镇卫生院协调对接,备好相关药品和物资。1月26日,李建华接到了新任务,协助村干部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落实五包一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登记黄陵山村武汉返乡人员、非武汉返乡人员、摸查武汉返乡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全村村民每日体温测量等等。当大多数人都还在家享受节日,居家隔离减少感染风险的时候,李建华和村干部却一路逆行,开始走村入户,进行返乡人员摸排。他们没有防护服,也没有护目镜,仅戴着薄薄的在口罩便挨家挨户的敲门进行排查。经常会遇到不配合有抵触心里的村民,拒绝排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李建华都会会耐心细致地向

他们解释,告知村民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以及不配合排查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这次疫情并配合工作,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黄陵山村外地返乡人数众多,摸排任务的工作量和难度较大。每天李建华都和村干部带着体温计、笔和登记册一起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拉网式排查,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的询问、调查情况,仔细的做好登记、测温工作,坚决不漏掉每一个人。同时,对排查人员的姓名、电话、务工地址、返乡时间、返乡交通工具、车次、是否接触外人、身体状况等内容做好详细记载,工作耐心细致。

工作一天下来,李建华经常口干舌燥、全身无力,话都说不出来。遇到雨雪天气,淋湿全身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也只是回家匆忙换上干净衣服,饭都来不及吃就立即出门工作了,这让共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范彩兰很是心疼。尽管很心疼丈夫,但她还是全力的支持丈夫,努力的和他一起抗击疫情。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好的结果,李建华和村干部们一起迅速摸清了黄陵山村的情况:返乡人员749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31人,摸清了家底,为黄陵山村抗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管控,杜绝风险

对于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实行重点管控,建立一户一档。李建华每天都会上门给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还会帮助他们进行消毒,然后还要回到医务室整理数据,向上报送。报送数据需要在下午三点前完成,为了不耽误全镇数据汇总,他一直没有午休,总是及时的报送数据。每次上门量体温的时候,他总会多带几个口罩,遇到重点管控户家里没有口罩的,他都会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口罩分给大家,并叮嘱他们要勤洗手,多通风。每天上门量完体温后,他都会继续在村医务室接诊,对村民进行诊疗。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后,不论多晚,他都会及时上报并且帮助村干

部将发热人员送到镇卫生院,切实保障了全村村民生命安全。由于李建华和村干部的努力,防控工作做的好做的细,黄陵山村的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的村民越来越支持抗疫工作,出去聚会、串门的人没有了,对于发热人员,大家也积极上报。有什么需要都会第一时间和村干部反映,形成了良好的抗疫环境。

加强服务,提供保障

“我家孩子拉肚子,需要买药”。“我的降血压的药吃完了,能帮忙买吗”。“我家需要碘酒”……“好的,请您放心,我去帮您买。”李建华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收到村民的求助信息,在将每个村民的需求用本子记好后,他就立即驱车前往镇里的药房为村民购买,买完药后他会将药按户整理,打包好,并亲自送到村民家中,让村民安心居家,村民们为此十分感动。

有一次一位居民的高血压药马上就要吃完了,但是这个药比较昂贵,并且村卫生室没有配备,需要到镇里的医院去买,处于严格的隔离管控时期,不能出门购买。这户人家非常着急,李建华知道后,仔细询问了情况,作好记载,在做完每天的常规工作后,立即驱车前往镇医院,按要求买好药品,并且连忙返回村里将药送到了村民的家里,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积极的向村民讲解卫生健康知识,告诉村民一些防护妙招,缓解了村民的紧张和不安。

从参加抗疫战争以来,李健华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行动诠释了医者大爱。由于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他的身体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3月3日早晨,他准备出门去给村民量体温的时候突然觉得双腿发麻,头疼。家人立即将他送到石首市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他的颅内多处出血,现已经进行开颅手术,尚未脱离危险,正在全力抢救当中。

作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李建华用实际行动牢牢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践行了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医者初心;诠释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者职业精神;体现了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医者情怀。

医护人员新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为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气胸穿刺,面对含有高浓度病毒的气溶胶,他毫无畏惧,一心想着救治患者。

一天数次查房,多次视频连线,他不断为患者加油鼓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他安慰病人静心、静养、静疗,卯足精气神,当个吃好、睡好、心态好的“三好学生”,自己却坚守一线,直面病毒。

在他的带领下,荆州一医麻醉科成为省麻醉学会、省疼痛学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市麻醉学会主委单位、市麻醉质控中心;他本人也分别担任市麻醉学会主任、市麻醉质控中心主任、专家组组长,先后获得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荆州市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他就是荆州一医麻醉科主任夏瑞,作为“无影灯下的守护神”,他带领麻醉团队冲到战“疫”最前线,为抢救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经气管插管,与病毒零距离较量

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病人的肺部。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由于肺部受损严

重,常会导致缺氧、呼吸困难等凶险症状。此时,通过紧急气管插管,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78岁的徐大爷,是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在荆州一医重症隔离病房里的老人突然出现呼吸衰竭,经高流量给氧,仍不能缓解。此时,病人呼吸急促,心率飙升,血压、氧饱和度均偏低,如不及时提供呼吸支持,可能随时面临死亡。

危急关头,夏瑞决定立即行气管插管,再连接有创呼吸机,帮助病人辅助呼吸。注射麻醉药后,病人安静下来,夏瑞手持一根软管,经病人的口腔,将气管顺利地插了进去。很快,病人的血压、氧饱和度、心率等恢复正常。

即便是平常,气管插管都是一项难度大、风险高的技术,一般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更何况,徐大爷是一位重症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耐受性差,且麻醉医生操作时还要身穿厚重防护服、头戴护目镜和面罩、手戴4层防护手套,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实这都不算什么。真正危险的是,病人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口鼻喷出来的肺部气体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而麻醉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将手伸进病人的口腔,这会零距离接触到病毒气体,防护稍有不慎,就会被感染。”为了抢救病人生命,夏瑞顾不上安危。

气胸穿刺减压,与死神面对面搏斗

气管插管虽然已经够危险,但还有更危险的。夏瑞就碰到过一次。

一天,夏瑞正在重症隔离病房查房。当查到一名重症患者时,他一眼就发现仪器设备上的各种参数有明显异常,病人的心率持续升高,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下滑,再看看病人痛苦呼气的样子,夏瑞凭经验判断,这很可能是“气胸”。经过拍片检查,很快就证实了判断的正确性。

所谓“气胸”,通俗讲,就是病人的胸腔内有大量气体。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其肺部本身就已经严重受损,呼吸困难。此时,如果病人的胸腔内还聚集有大量气体,则会更加压迫肺部,导致双肺舒张更为困难。

对于气胸病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穿刺“放气”。否则,病人将很快死亡。可病人是重症患者,放出来的“毒气”,含有大量的高浓度病毒,穿刺需要医生戴上四级防毒面具才能进行。

可时间不等人,虽然当时只戴着三级防护面罩,但为了抢救患者,夏瑞直接冲了上去!在病人的锁骨下穿刺,置入导管,放出“毒气”。大量“毒气”向外喷射,直接喷到夏瑞的身上。气体放出后,病人的病情渐渐平稳。

“当时,病人的心率高达19,氧饱和度低于5%,血压几乎为。如果等他们拿来了防毒面具,病人早就没命了。我当时只一心想着救病人的命,什么都没顾了。”夏瑞说。

埋置穿刺导管,化解临床治疗难题

对于呼吸困难的重症患者,一般先是通过大流量给氧来救治,如果效果不明显,需要再上呼吸机等治疗措施。

“氧气的浓度多高、压力多强、给氧的频率多大……这些参数,需要一个恰当的度数,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夏瑞介绍,血氧饱和度,就是通过病人血液中的氧含量,来准确判断病人的缺氧程度,从而据此做出调整。

通过桡动脉穿刺抽血,就能得到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可是,平时可能比较简单的桡动脉穿刺,在穿戴着多重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就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此外,如果不小心穿刺到桡静脉,由于抽出来的是静脉血,其血氧饱和度会比动脉血低,这就会给医生的治疗造成误判。

虽然戴着多重防护,但夏瑞凭着多年的经验,总能很快地找到桡动脉。病人每抽一次血,就穿刺一次,很是麻烦。

平时遇到事情就爱思考的夏瑞,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在病人的桡动脉处,预埋了一根导管,以后抽血就不需要再穿刺了,直接可以完成抽血。

“预埋穿刺导管,一是减少了病人每次穿剌的痛苦;二是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三是避免了医生的误判。”夏瑞说。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人们对它还不甚了解,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调整,目前尚无特效药。战胜新冠病毒,除了病人自身的免疫力,还需要医护人员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一对7多岁的老年夫妇,两人都是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前不久,由于老伴治疗无效去世,对老爷子打击非常大,连护士端来的饭菜,他看也不看一眼;医生送来的药,他也扔到地上。不管怎样做工作,老爷子就是无动于衷,大家急得没办法。

听说病房里有个拒不配合治疗的“顽固”老人,夏瑞立刻跑了过去。“老爷子,虽然您的年纪比我长一大截,但是我们都是为人父母,也都是为人子女。您这样不吃不喝不治疗,没和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也没交代最后一句话,就这样走了,这不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吗”老人听了,脸上依旧毫无表情。

“您再想想您的儿子。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没听到一句交代,这对他的打击该有多大”老人一言不发,但却点了点头。看到老人终于愿意配合治疗了,其他医护人员赶紧上前,给老人插胃管,打营养液。

重症隔离病房的患者,大多是年老体弱的老年人,在重症病房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以上,一直见不到亲人。对病毒的恐惧,对病情的担心,对死亡的害怕,对家人的牵挂……太多不良情绪占据着他们的内心。“作为医生,我们在治病的同时,还要通过心理干预,治好他们的心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夏瑞说。

一心想着重症患者,英雄也有落泪时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在安排了部分医护人员应对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急诊手术后,身为党员的夏瑞,自己带领43名麻醉医护团队冲到了第一线。他们和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团队并肩战斗。

在抗疫一线,夏瑞把医者仁心的大爱,全部给了重症患者。

刚进重症隔离病房时,夏瑞看到,这里的病人较多,而医护人员缺乏。“重症患者病情重,且病情发展快,必须要有救治经验丰富的医生24小时守护,有突发的险情可以随时抢救。如果缺人,我们麻醉科愿意顶上去。”在夏瑞的积极建议下,

多学科医护人员临时“混搭”分组,对每一位重症患者,实现了24小时都有专家轮流值守监护。

夏瑞最关心的就是重症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有时,他会在上午、下午、晚上的三个时段查房。看到患者治愈出院,是他最开心的事。空闲休息时,他还会跟重症患者视频聊天,为他们加油。“病人的精神支持很重要。”他说。

喜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夏瑞的最大特色。进到重症隔离病房不久,他就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治疗措施。“重症患者主要是肺部受损严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解决办法,一是加强呼吸机等氧疗支持;二是尽量让病人静休静养,减少氧耗量。”“营养支持,平和心态,充足睡眠,是战胜病毒的法宝。”……他经常和医护人员交流心得。

到病房查房,夏瑞经常看到一些重症患者正在玩手机。“赶快躺下休息,不要玩手机。你们要吃好、睡好、心态好,做一个优秀的‘三好学生’,减少肺氧消耗和能量消耗,这样才有更多抵抗力和病毒战斗,才能早些治好回家。”夏瑞告诉记者,让病人少玩手机,还有另一个原因,“怕病人接触到一些负面消息,影响到情绪,不利于治疗。”

经常给病人沟通打气,许多病人一看到夏瑞走进病房,对他格外热情,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有一位重症患者,夏瑞对他格外“关照”,一天看望他好几次,还常常通过微信视频为他加油。在夏瑞的不断鼓励下,病人变得越来越阳光,每次看到夏瑞进来,总是向他竖起大拇指。本以为这位病人可以治愈出院,谁知一天晚上,病人突然病情危重,抢救无效去世。“当时,我一个人偷偷地痛哭了一场。每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走了,内心都有很大的挫败感,感到也很无助!”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从2月25日起,夏瑞被医院“强制”隔离14天。可他没有闲着,在隔离房间,他不是询问重症患者治疗情况,就是提醒科室队员做好防护。“我始终放心不下隔离病房的病人。”夏瑞说。

医护人员新冠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55岁,本科学历,无党派人士,现任XXX医院院长。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进行疫情防控工作。XXX医院作为登封市唯一一所定点救治医院一直冲锋在前,承担着全市疫情救治救治的主要工作压力,但存在空间不足、住院患者多等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发展,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委、市政府决定改造XX社区服务中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防治医院,预计工期7天,并于1月27日正式动工。

疫情防治刻不容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防治医院建设期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空间不足,如有大量疑似病例来诊该如何应对1月28日,XXX院长当即决定,将医院6号病房楼(肿瘤楼)腾出来,用作隔离病区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需要留院观察患者。历时一天,骨一科病区与骨二科病区合并至骨一科病区、肿瘤科五个病区合并至原骨二科病区,所有器械设备均已搬迁到位。到目前为止,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及隔离病区共计收治确诊、疑似、及留观患者25名,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将隔离留观患者与其他住院患者分区隔离,有效抑制了疫情的交叉感染。

2月2日改造完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防治医院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现有的2名确诊及2名疑似病例已安全转运至东区定点防治

医院,XXX同志立即协调抽调登封市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31名(医生6名、护士17名、检验3名、放射3名、财务3名)前往东区改造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XXX同志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勇于担责,牢记使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