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同课异构”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同课异构”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同课异构”作为课程改革试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模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研方式 备课热情 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88-02

“同课异构”作为课程改革试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模式,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来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魅力。其真正意义就在于关注教师成长的过程,关注的是校本研究的质量和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同课异构”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同课异构优化了教研方式,促进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

以往的集体备课,强调大家备同一课内容,由一人主讲,课后分析研讨。组织评课研讨时,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说些不疼不痒的面子上过得去的话。而长时间大面积的分散听课,研究的新鲜劲儿受到了消解,由于这样的集体备课是事先确定了主讲教师的集体备课,形成了主动备课和被动备课,主讲教师和被动听课教师的状况。使得一部分教师丧失了主动意识,客观上助长了依赖性。而“同课异构”能触发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老师们改变以前的备课态度,都认

为上一堂好课跟自己有直接的关系,就努力备课,积极思索,竭力找出与其他教师上课时的不同点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主动意识增强了,积极备课的热情大大得到了激发。

二、同课异构有助于深入研究教学,体验教学全过程。

有效的教学则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教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让教师体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年轻的教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备课和教学研究。因此,作为一个教师,要尽可能的全面研究教材,深刻的熟悉教材,并且注意课的前后的联系。不仅要从客观上对学生、对教材、对课堂进行整体观察,而更多的是从每一节课入手。比如怎样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抓关键词分析句子,如何品味和细琢人物内心思想情感,怎样抓重点和突破难点等等。通过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老师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分高低、取长补短,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氛围,创设了良性循环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条件,激发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三、同课异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其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源自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总结、反思。吸收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特色,铸造自己的个性品牌。

1.加强了教学反思,教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一堂好课的教学,取决于教师的功底,教师的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手段和具体的课堂细节等方面做大量的充分的思考和准备,预设和生成的各种情况都要进行考虑。虽然我们每天踏入的

是同一个课堂,但每天发生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把琢磨和推敲当成每一天的工作习惯,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反思状态。过去的研究教学,大多数时候行政领导听课,教师讲课,有时还会听推门课,似乎用这种方式才能推动老师认真研究教学。但从实际情况来讲,被听课教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教学状态和效果肯定不佳。而“同课异构”却能使教师群体深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充分的备课,然后讲课。课后和大家一起评价讨论,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设计上课。这样,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研究氛围,极大地鼓舞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每次课后,大家急着去反思,听取别人的意见,去评价、研讨,为下一位教师讲好课再一次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反思,有益的反思,是创造性的反思。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受益无穷。

2.“同课异构”让教师研讨走向实效。有人指出:“学会了教学的所有技术但却仍然不适合做老师,这是有可能的。显然,教师的培训内涵要比传授知识和技巧深的多,甚至也比教授职业道德规范深的多。”从目前国内整体的教师培训方式来看,偏重技术理性的“外铄式”教师培训模式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这种培训忽视教师以往的信念、经验和成长背景,漠视了教师的内在需要和个人知识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限制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同课异构”却能更好地架设起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的桥梁,通过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促进作为隐性知识的教育智慧的显性化,达成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既有对课标理解的和谐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

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我们将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在实践中提高,在比较中共同进步,从而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让老师们快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切实改进教师

教学策略和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