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扬州大学马克思选择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一切自然现象

C.客观实在性 D.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次

3.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 4.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现象,运动是物质的本质 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 A.农民播种小麦 B.运动员参加比赛 C.法官审理案件 D.教师上课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辩证否定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 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 A.普遍性与特殊性 B.共性与个性 C.同一性与斗争性 D.绝对性与相对性

11. 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2. 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

A.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1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13.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哲学依据是 ( ) A.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冬去春来 B.昼夜交替 C.摩擦生热 D.月晕而风,础晕而雨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1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是( )

A. 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7. 感觉、知觉、表象是 (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1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19.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社会存在含义的是( )

A.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各种要素的总和 B.人类社会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D.人类自身的生产及其条件的总和 20.生产关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1.社会形态是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22.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其含义是 (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 23.商品的二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与价值 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C.交换价值与价值 D.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2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 ( )

A.两种不同的劳动 B.两次不同的劳动 C.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所有劳动的共同属性 25.商品的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6.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与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2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2

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28. 相对剩余价值获得的条件是 ( )

A. 个别企业技术的改进 B.工人工资的普遍提高 C. 某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29.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 ( ) 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B.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 C. 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 D.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0. 垄断统治形成以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 )

A. 垄断消除了竞争 B.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使竞争更剧烈 C. 垄断摆脱了竞争 D. 垄断改变了竞争的资本主义性质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平均利润学说 D.唯物史观 E.剩余价值学说 2.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极必反

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 D.一切皆流,一切皆变 E.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含义是 ( ) 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客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辩证的否定是 ( )

A.事物联系的环节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的自我否定 D.扬弃 E.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 5.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 )

A.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C.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D.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E.任何事物都具有的既同一又斗争的属性 6.辩证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它们是 (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新的实践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E.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

7.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其含义是 ( ) A.理论就是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决定社会的进步 E.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变为物质力量 8.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

A.真理原则 B.效率原则 C.价值原则 D.公平原则 E.诚信原则 9.上层建筑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 A.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C.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D.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E.文艺、道德、宗教

3

10.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有 (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阶级斗争 D.革命和改革 E.科学技术

三、简答

1. 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 2.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3.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4. 简述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四、论述题

1. 请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C 11 C 21 B 2 C 12 D 22 C 3 D 13 D 23 A 4 A 14 C 24 C 5 D 15 C 25 C 6 A 16 C 26 B 7 D 17 A 27 C 8 D 18 D 28 D 9 D 19 C 29 D 10 C 20 B 30 B 二、多项选择题 1 DE 三、简答题

1. 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

答:(1)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每一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矛盾性质、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解决方法的特殊性

2.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表现: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3.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答: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 简述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答: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论述题

1. 请运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绝对性的含义:真理内容、人类认识能力;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真理反应的广度、深度。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2)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绝对性,但同时它又具有相对性,它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4

2 ABCDE 3 CDE 4 ABCD 5 BDE 6 AD 7 BCE 8 AC 9 ABDE 10 ABCDE 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地发展,要与时俱进。

2.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其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其消极后果:可能导致垄断的产生;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马原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日食和月食 C.宪法和民法 D.地震和海啸 2.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3. 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C )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4.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5. 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D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 )

A. 时间的不可逆性 B. 时间的顺序性 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 7.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 D ) A.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C.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11. 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B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A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5

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D)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4. 事物的度是指(C )

A.事物的规模和速度 B.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C.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D.事物的临界点 15. 主要矛盾是指( C )

A.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B.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 C.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的矛盾 16. “居安思危”。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 C ) A. 相互区别 B. 相互对立 C. 相互转化 D. 相互作用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C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18.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1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问题 D.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20. 下列生产力各要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C )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运输设备

2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D)

A. 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 B. 党的思想路线决定的 C. 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 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22.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B) A.血缘亲族关系 B.社会生产关系 C.政治思想关系 D.文化交往关系 23.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是 (D )

A.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价值的大小 B.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的大小

C.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决定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 ( C )

A.两种不同的劳动 B.两次不同的劳动 C.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所有劳动的共同属性 25.商品的价值量由 (B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决定 D.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决定 26.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B )

A.价值尺度与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2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6

28.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C )

A.剩余价值 B.利润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29.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 ( D ) A.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B.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 C. 商品资本与货币资本 D.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0. 垄断利润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规定垄断价格 B.资本输出 C. 商品输出 D. 参与制 二、多项选择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 DE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平均利润学说 D.唯物史观 E.剩余价值学说 2.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CDE)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BE ) A.物质生产劳动 B.科学实验活动

C.艺术活动体 D.育比赛 E.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4.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 (ABCDE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具体性 E.条件性 5.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CE )

A.量体裁衣 B. C.对症下药 D.解剖麻雀 E.因材施教 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BCDE )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有 ( ABCE )

A.“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性” B.“任何具体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D.“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即是真理” E.“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8.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CD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E.政治制度 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他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E.人们有时能改变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0.下列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内容的有 ( BCD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决定、相互促进 三、简答

1. 简述辩证的否定。

2.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3. 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7

4. 简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5、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论述

1. 试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 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C 11 B 21 D

二、多项选择题 1 DE 三、简答题

1. 简述辩证的否定。答: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2.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答:真理绝对性的含义:真理内容、人类认识能力,真理相对性的含义:认识的广度、深度,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3. 简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答:动力系统:两对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4. 简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答: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主体,在历史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表现: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答:调节资源、刺激生产力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四、论述题

1. 试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答:(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矛盾普遍性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特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否则会陷入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2. 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基本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两者关系

2 CDE 3 ABE 4 ABCDE 5 ACE 6 BCDE 7 ABCE 8 ACD 9 ABCD 10 BCD 2 A 12 A 22 B 3 C 13 D 23 D 4 B 14 C 24 C 5 D 15 C 25 B 6 A 16 C 26 B 7 A 17 C 27 C 8 D 18 B 28 C 9 A 19 B 29 D 10 D 20 C 30 A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