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上新集镇小 吴丽芳
如何上好复习课是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课难。我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教学经历,真正地在教学领域里面专门研究复习课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教师教学的“盲点”,我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思考同在座的领导、同事们交流一下。
首先是复习目标定位问题。复习课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备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缺什么,就应该复习什么,就把复习目标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进一步的理解、记忆、总结、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是复习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经历了回顾、梳理、应用和拓展,把着眼点放在知识的联系上,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回顾学了些什么,同时还利用网络图、表格、树状图等形式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是如何引导学生梳理。梳理就是指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网络,复习不是简单地把前面所学的的知识进行练习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理,学会归纳,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这节课就成了练习课。整理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还有方法的提升。比如用怎样的方法整理?各种方法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在比较鉴别中了解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掌握一些基本的整理方法,这不仅是本节复习课的要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也是终身有益的。
第三是知识的应用问题。即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在综合运用中体会数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
是多采取举例说明的方法;二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反思,提出问题,鼓励质疑,让学生自评、互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评价等活动,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很好地落实了“双基”,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第四是拓展。复习课不能“老调重弹,机械练习”,而应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有新的收获,达到“旧中求新”的效果。这个新的收获,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中提出或者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怎样做到查漏补缺,有新的发现。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很重要:回顾、梳理、应用、拓展四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计划,题目或情景的设计要注意连成线,开成串,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五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
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为了准备这节复习课,我已是几易其稿了,其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到课堂上进行,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缺乏知识的系统化。经过一翻思想斗争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我:复习课该给学生些什么?是题海战术吗?不,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能让学生一生受用。事实上,无论哪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同一门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课也各有特色,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复习重在转化思想,计算复习重在计算的策略与实际运用,统计复习课重在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而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浪费”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知识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