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王涤菲,孙景峰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核心素养体现了个体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调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表现,体
现了学科知识育人的价值所在。针对语文研究性课程进行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分析,既可以调整学习目标,又关系到学习内容的重新构建,创新探究方式。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分析语文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以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且研为出发点,对于学科的本质以及教育对象有本质的认识。究了语文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于语文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8)02-0136-03
DOI:10.14054/j.cnki.cn23-1120/c.2018.02.053一、核心素养概念阐述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本世纪初提出的。核心素养具体指的是学生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应具备的有利于其终生发展并且可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力。主要指的是个人修养方面,社会关爱,爱国情怀以及自身的协同合作精神,创新发展精神。在教学方面,核心素养对教对于课程内师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变教学为教育,
容有清晰的把握,抓住教学关键,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将素质教育具体化,有利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学科特色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方面。二是共通素养,主要指学生自身的优秀品质。三是自我发展素养,具体指学生个人心智成熟程度。
二、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确定需要根据当今时代以及社会对于语文学科的具体要求所决定。新课程标准修订,将“语文素养”归纳为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中的主要部分。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于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包括对于语言文字的掌握,文学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二是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文字能力。三是语文学习的过
程中所具备的正确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四是学生的思想象力以及研究力。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核心素养的辨力、
要求也有所不同。语文核心素养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具体制定。学生年龄较小时,核心素养偏向于学科化。随着学生年龄的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便更加具体。
三、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语文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于语文课程以及教学现象的正确认识,探讨并解决语文课程在实施中的问题,掌握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语文课程与实施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如下。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过度依赖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独立思考空间较小,难以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过度依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阅读,阅读资源不足,教师在读书方法上对于学生的引导不足。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过度依赖,教师采用陈旧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对于文本过度依赖。对于文本进行精讲精练,但是却忽略了文章之间的联系,缺乏对学生整体意识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过度依赖,学生课下的阅读空间过少,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量的扩展。教学内容过于书本化,与
【项目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编号:NO.FHB160587。【作者简介】陈
芳(1981-),女,辽宁铁岭人,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136
社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2)语文课程结构与价值问题
语文课程中的言语文本,语言运用知识以及语文活动在教学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价值。语文文本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功能。语文活动具体指的是什么,语言运用知识的有效性如何体现,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如何扩展,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以及读书习惯如何提高?如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培养,体现核心素养的真正价值?在语文研究性课堂中如何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从核心素养角度分析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实现语文的课程目标语文课程需要在核心素养作为理论基础对当前的问题进行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有较为根本的认识。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制定的语文研究性课程目标,需要更加切合语文的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师生均需要正确认识语文文本,语文知识,学生个人能力语文素养之间的联系。综合考虑多种情境,将语文的言语活动与情境联系起来。语文的文学素养,依靠语文言语活动产生。因此言语活动需要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成功掌握语文知识。言语活动作为学生自己对于语文的体验活动,实践活动,其方式可以多样化。多样化的研究型语文课程可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真正魅力,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有真正的理解。
(2)语文课程系统的重建
要解决语文教学模式中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对于语文课程系统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重新构建。蔡健以核心素养为根本要求,提出语文课程可分为如下几类。语文基本理论课程,语文教学规划实施课程,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技能课程;语文教育史论,语文教育名著导读,语文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语文教师名师研究等。本文中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在研究性课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际的实践案例以及历史文献对于问题进行根本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科学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深化学生认识,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实践课程中。与此同时,需要保证课堂的开放性,动态性,引导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进行思考。
(3)转变教师角色
语文研究性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研究课题中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在进行语文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语文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在这种特点之下,教师需要从课程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引导者,示范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研究,教师角色的
转变必然引起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虽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语文概念体系以及语文内容范畴,但是,课程的针对性不足,实践性不足,面对教学改革的新浪潮难以适应。缺乏对于课程问题本身的敏感度,未能彰显语文课程的根本价值。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十分重要。单独展现语文研究性课程,可以有效彰显语文教学的课程价值。
五、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语文研究型课程内容开发以作品鉴赏为研究内容。作品鉴赏所用作品,包括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可以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及影视作品进行研究欣赏。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鉴赏性,欣赏比较性阅读以及专题阅读等模式,帮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等做深度的探究。如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文章可以研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雨巷》、《蒹葭》做比较阅读;古典诗歌中的景情关系以及《水浒传》中的侠文化等等。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可以对常见观点进行质疑、否定以及批判。让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养成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以教材作为研究内容。教材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精心编排和整理的。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不同的时代下,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雷雨》中谁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情杀手;
《林黛玉进贾府》中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中的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等。借助教材作为研究型课程内容,可以避免研究内容的盲目性。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同时掌握语文研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将语文知识作为设计研究内容。汉语作为我国的特色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将语文知识作为研究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汉语特色,感受语言的美丽,培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有趣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一些难以记识的文言古字,可以采用“五行玄机”方法有规律的记识。对对联的发展历史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撰写春联。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
以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内容。特色的文化背景指的是乡土文化以及校本文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可以安排学生以家乡为主题,通过网络、典籍查找以及实地走访等方法,对家乡文化进行探究。在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其对于家乡的自豪感。以齐市为例,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古文化典籍,对乡土文化进行探究。齐市是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可以以齐市的鹤文化以及旅游文化进行探究。
以时事热点作为研究内容。作为学生,不仅要对书本知识有所掌握,还需要关心家事,国事,拓宽自己的眼界,
·137
·将时事热点引入研究范畴,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知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时事热点作为研究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其多角度分辨问题的能力。
六、教师在研究型教学课堂中具体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内心,激发深层学习兴趣
成功教学的秘诀在于兴趣。建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从学生的内心做起,才可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要实现研究型课堂教学,前提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课堂学习为“要我学”为“我要学”
,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觉理解与领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这是一篇在中外演讲史上都文采斐然的篇章。学习演讲辞,侧重拓展运用。在中学阶段学习演讲的技巧,体会演讲的魅力,提高演讲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所以讲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备课,将理性的学习寓于感性的引导之中。
比如课堂问题的设置:文章前两段中“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语言的运用很有冲击力,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中对斗争方式和斗争决心的表述类似于《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请愿的深沉反思,你的体会是什么?比如,课外辅助材料的运用:给学生们观看作者演讲的现场画面,把精彩语段的英文翻译教给他们,让学生们感受文化、激情是没有国界的。再比如,课上用激发的语言“挑逗”学生: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文章最后六个自然段,让“自由之声”在六班响起!五班的同学们,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下生活的很没有人权,如果要你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你会怎样激情的表达?等等方式,意图都在于燃烧起学生的情感热度,最大限度的贴近文章情境和作者灵魂。
(2)以合作探究为主,打造自主发展的生态课堂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主要目的。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安排教学前测,针对学生自主阅读后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高效的备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体验,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中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时,我发现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在读一些课外文言文段落的时候,
读不懂就放弃了,而我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能够仔细听认真思考的也很少。所以,很多文言阅读训练就这样流于形式。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阅读分
138
·析中来。所以,
我尝试给学生分组,每组5人左右,由一名同学主要负责翻译,而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难点,并对一些问题来进行讨论。一节课的时间完全交给了学生,相对于之前的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参与度很明显提高了许多。很多学生由以前的看不懂也不听转变成开始看,认真听,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也促使他们在主观上开始认真阅读。学生之间的学习性讨论与交流,
更利于他们对于问题的发掘及探讨,相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流,虽然学习时间会长一些,但是,创造出来的学习机会确是更多。
(3)发展学生能力品质,生成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明确自己引导者身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非一味的以“教”为主。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用课外资料,弥补学生阅历较浅的缺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体验学习中的乐趣。教师需要把握课程文本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连贯教学思路,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学生发展,还要帮助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以及个人能力,践行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七、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语文教材的改革为教师拓展了教学空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于教材的情况。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实践应用,没有得到正确认识,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以及问题的设置缺乏深度。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的基础下,进行语文研究课程的探究,可以整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校的课程发展。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设置教学目的,
重新建设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系统,可以让师生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以及评价管理者。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本要求的语文研究性课程的开展,可以体现语文课堂的特色,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引领教学的发展。葺
[参考文献]
[1]任海林.在语文项目学习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
(34):72-73.[2]李煜晖.问题处置与思维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研究[J].新课程评论.2016(1):59-72.
[3]黄
婷,魏小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重建与教学策
略———201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四[J].中学语文.201716):12-16.
[4]吴学慧.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14).
[5]高
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实践研究[J].新
课程
·上旬.2017(8).[6]唐语笛,陈柚灼.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课堂追踪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7(24).
□编辑/尹一凡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