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 周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才能维持“天命”。因此,天子既要“敬天”,又须“保民”。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治国方略的理性成熟 C.个体意识的普遍觉醒
B.人本思想已初具雏形 D.神权思想居统治地位
2.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更化”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更定律令,史称‘张汤决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也直接参与了“更定律令\"的工作。这表明( )
A.律令儒家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C.儒家道德与法律的地位等同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的教化
3.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4. 如图是学者统计的唐代科举制下少数民族登科人数分布情况。这可用来说明唐代( )
A.国力盛衰影响登科数量 C.进士科目考试难度最低
B.庶族子弟入仕日益受阻 D.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认同
5. 关于宋太祖之死,流传最广的是“烛影斧声”之说(被谋杀),但由于缺少关键证据,其死因至今没有定论。现代学者根据《宋史》中记载的宋太祖体胖、中年后少运动、死前处于醉酒且情绪激动等细节,推断宋太祖可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表明( )
A.多元史观的新颖视角颠覆传统认知 C.历史真相的还原得益于医学的进步
B.现代科学为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D.历史疑案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6. 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
A.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促进中央政令的畅通 D.避免地方政治的腐败
7. “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
8.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C.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B.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D.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9. 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他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但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转变( )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任务完成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纠正了右倾错误的影响
10. 振华里的家庭妇女龚老太太在家里举行家庭会议,订立了节约捐献的家庭公约:“龚老先生每天少抽五支烟,坐三轮车改坐电车;龚老太太的两个儿子本来每星期要看一次电影,决定减为每两星期看一次,把省下的钱来捐献:她自己也决定每天省500元菜钱,一直捐到朝鲜全部解放为止。”材料反映了
A.一五计划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C.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B.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爱国热情 D.建国初期民众政治觉悟迅速提升
11.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
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2. 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A.具有民主色彩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国王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13. 12 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 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 40 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 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 )
A.反映了封建关系的改革 C.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发展 D.不利于加强英国军队战斗力
14. “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 )
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
15. 如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最大变化是( )
一战末期 行政级(若干职级) 行政人员 一等书记级 二战后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 行政、执行、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 二等书记级 专业人员 女书记级
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 C.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不适应
B.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D.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 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法律、统计等 16. 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个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区域集团组织( )
A.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的工具 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税收情况比较 数额 时间 岁入粟 岁入布绢帛 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总值 (万贯) B.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 D.会导致世界贸易摩擦加剧
实物 (万石) 唐天宝年间 ( 742 — 756 年) 北宋熙宁十年( 1077 年) 折算额 (万贯) 2500 实物 (万匹) 800 折算额 (万贯) 2700 1350 20 0 2170 1788.7 1252.1 267 133.6 564.6 4248.4 6198.7 (注:间接税指消费税、关税等) ——据刘光临、关棨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二 据杜估《通典·食货二》估算,唐天宝年间计账户数约890余万,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以平均每户所垦田数不超过70亩估算)。熙宁十年(1077年)户数约1424.5万,垦田数(以熙宁五年土地清丈为准)约4.62亿亩。
——据刘光临、关棨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间税收的变化,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
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 代表观点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认为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曼德维尔认为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 “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程中无可替代” 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 阿玛蒂亚·森等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还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 反贫困措施 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 1601 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禁闭 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以来 政府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高消费水平 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 19 世纪中后期 “二战”结束以来 政府实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 ——摘编自宁亚芳《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等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解决当地严峻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在新疆开展大规模屯垦戍边。1950年,驻疆部队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实现了粮食蔬菜的自给。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军队建设军垦农场逐步转变为兵团职工建设国营农场,新疆屯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屯垦规划,兵团积极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使新疆的国营农场建设朝着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战略,形成多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新疆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曼《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之发展阶段与特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屯垦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屯垦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