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城的规划与建设
摘要:“新城”作为一个热词,在各大媒体不断出现。我国新城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新城建设在发挥它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国内现状的研究来为我国新城建设提出着合理对策,有利于我国新城的建设。 关键词:新城规划研究
abstract: “new town” as a hot word emerges in a variety of media.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 in china is in full swing, which encounters some problems when playing its great roles. based on researching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atus quo, reasonabl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 in china. key words: new town; plann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研究状况 1、国际研究现状
1975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新城会议并成立了国际新城协会,总部设在伦敦。这表明经过近30年的探索之后,新城运动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英国的新城建设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英国还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商业活动为基础,从事国际上新城的建设和赢利性的服务出口。在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各国都创造了自己特定的模式。纵观世界新城建设的经验与
教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与结论:第一,制度的保障。为保障新城建设的顺利进行,各国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新城开发是遵照《1946年新城法》进行的,而且坚持实施了整整30年,后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对《1946年新城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制定了《1976年新城法》。法国则制定了《1960年新城法》和《1983年新城法》。荷兰还制定了《私人买卖土地的法律条款》等细则。第二,持续、充足的资金保障。资金的供给对新城建设至关重要,英、法两国的新城运动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政府能够实施科学的预算,并定期提供足额的资金,近年来还大力引进国际资本的参与。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新城开发公司、私营开发企业究竟应如何承担这笔庞大的费用,并享受相应的回报,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三,综合的新城规划。英国的新城规划甚至是指导经济的发展和全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从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综合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新城建设的教训也进一步表明,绝对有必要明确新城的功能,并立法规定各建设主体的职能权限,否则有关方面的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第四,明确新城的功能。与伦敦新城相比,巴黎新城由于在半城市化地区集聚发展,因此,它们始终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吸纳城乡交错地带的新增人口、避免人口向巴黎市区过度集聚为主要职能,这是巴黎新城的最大特点;而伦敦新城则以保持伦敦地区人口规模的稳定为前提,主要容纳来自市区的外迁人口。因此,巴黎新城靠近巴黎(30公里),交通便捷,在空间上与之连成一体;而伦敦为了
避免与新城连为一体,则通过绿化带与之保持相当的距离(50- 100公里)。
2、国内研究现状
2010年5月,随着“新国十条”调控政策的出台,各大城市着力发展建设的新城和卫星城再次成为了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我们既然承认 “由中心向外围扩张” 是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性的空间结构,新城发展更是中国城市化的必然。
在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数额急剧增长,几近饱和的状态下,有关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目前城市化率为45%左右,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2050年将达到70%以上。每年平均1%的城市化率提高,中国已经进入历史上空前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从这个数据中我们看到,每年增加的1%城市基数意味着中国的新城建设快马加鞭,发展速度毋庸置疑。同时,每年约1000至12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密度逐渐接近着饱和,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问题相继来临;能源方面,从现在起到2050年之间,中国城市要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要求,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四倍跃进”的目标(即能源消费总量在2000年的水平上降低一半,而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综上,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
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种种现象表明,中国的新城建设已经开始承载为城市人口和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用以分担城市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经济压力,以维持其增长的持续性的历史责任,而远非事不关己的另辟蹊径和“争当排头兵”的郊县发展模式。
二、存在问题
1、新城的定位不准。一方面是新城开发方向不明确、盲目开发。现在的一些新城定位不准,盲目开发、贪大喜功,这无论是对于新城还是老城,都是一种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在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与老城的关系。政府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新区建设,而可能忽略了对于老城的改造与建设。
2、新城的规划规模。就规划规模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规划确定的规模不准确和变动的随意性。城市规划中确定的新城规模不能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造成用地范围和规模的经常变动,为城市合理布局用地功能带来了困难,影响到新城整体功能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对原有的城市空间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原有规划难以适应新的用地情况,既被动又难以达到理想的功能布局。 3、新城特色。各个具体的新城作为城市个体,缺乏自身的特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千城一面”。许多新城形成了雷同的物质环境,此城市与彼城市仅从外观上看,并无多大不同。那些规模宏大的建成区,在不同的新城中重复。
4、新城建设与规划管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由政府组织
编制,修编程序复杂,层层报批,若干年之后已成为昨日黄花。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很小。而在具体开发的市场行为中,开发者更多的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于社会需求则可以不必充分考虑,使得规划常常与实际要求相距甚远。 三、解决办法
1、明晰新城定位。新城的设置是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和客观现实基础的,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开发建设。准确定位新城,处理好新城与旧城的关系对整个城市发展而言关系重大。政府的资金有限,建设了新城,对于旧城区的改造与建设势必受到影响。新城的定位关乎到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成败。绝不能仅仅就新城而论新城,只看到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而是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出发,合理论证,合理建设。 2、合理控制新城规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科学分析城市发展现状,预测发展前景,使城市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预测新城未来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城市规模,适应新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另外,地方政府要克服不合理的“政绩观”,杜绝贪大求快的工作作风。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新城规模限度范围并灵活规划,加强对新城的宏观调控,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控制性。在无法判断未来可能达到的理想规模前,应根据需要循序渐进,滚动开发。
3、突出新城特色。一个美好的城市是以其独特的形象特征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没有特色就没有城市的活力和多彩的世界,城市
特色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美学范畴。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由她的社会经济基础、自然环境及人文条件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要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特色,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在新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只要做到不盲从,尊重新城自身具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与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发掘新城所处地域的人文因素,就能构建出新城自己的城市风格。
4、规范新城规划管理。在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基础上,要切实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不断加强对规划的深层次理解,建立健全法制及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在新城建设中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杜绝新城为了加快建设进度、片面强调快节奏和眼前的高效率,而牺牲了城市长远利益的情况发生,使规划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