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重庆市2021级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2021年重庆市2021级高二下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 殷墟卜辞中的“东土”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 ) A.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 C.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

2. 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由此表明( ) A.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C.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3.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B.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4. 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 A.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5.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材料旨在说明( ) A.宗法制的合理性 C.世袭制的重要性

6.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的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

B.分封制的必要性 D.立嫡制的合法性 B.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B.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D.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B.海外贸易逐渐兴盛 D.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试卷第1页,总18页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7.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 B.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C.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 D.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

8. “籍田”为古代吉礼的一种。即由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各代多行之,即在国都南面近郊天子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反(返);按品秩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最后,天子、王公贵族、大夫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据此判断“籍田” 之礼( ) A.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C.体现统治者重农抑商

9. 齐桓公在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获得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资格后,他要效仿古代帝王“封泰山,禅梁父”,但被管仲极力劝阻,未能成行。这反映出当时( )

A.西周社会结构根本改变 C.齐国内政被卿大夫操纵

10.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车战只有贵族参与 C.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

11. 据《商君书》所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依据上述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此史料可以作为神农氏真实存在的史证 B.农耕生产方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C.上古时期已经出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神农氏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试卷第2页,总18页

B.形成于西周时期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管仲在政治上思想保守 D.传统文化影响政治取向

B.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 D.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

12.

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的记载。这说明当时( ) A.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13. 《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

A.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B.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C.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D.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4.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B.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C.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D.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15. 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 B.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 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

16. 《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试卷第3页,总18页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B.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 D.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

17. 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A.促进了坊市区制度的形成 B.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18.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记述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 C.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

19. 下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 ) 项目 时间 识别字数 用途 甲骨文 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 一千多 金文 殷商晚年至战国之末 一两千 B.秦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出处 《管子·小匡》 《商君书》 《周礼·地官·遗人》 《汉书·食货志》 占卜 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 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 内容 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阶级关系、土地制度等 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 篇幅 数十字到几百字 A.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 B.甲骨文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 C.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 D.金文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

试卷第4页,总18页

20.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 A.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21. 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

22.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①③

23.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C.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24.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段材料表明的正确含义( )

A.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融合 B.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C.东亚发展吸取了西方文明和儒家文化 D.儒家学说对于东亚文明不起什么作用

25. 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

试卷第5页,总18页

B.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B.知行合一

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B.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C.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26. 在甲骨文里,“帝”的字形像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禘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27.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可以看出( ) A.《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B.《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8.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 ) A.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B.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C.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29. 读下表。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 )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 时间 1882年 1892年 1904年 1907年 1912—1913年 事件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英、法两国结成同盟 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 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 B.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D.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①英国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②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 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试卷第6页,总18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 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 A.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C.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

31. 以下摘录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其中代表世界发展进步方向的有( )

① 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②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③ ……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④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A.①②④

32. 一段关于二战前夕的记载这样写道:“西方领导人仍为先前张伯伦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苏联领导人的动机和苏联邻国的反应所表露的怀疑和担心所困扰。同样,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斯大林的疑虑也在不断增长。”上述情况( )

A.推动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B.导致四国达成《慕尼黑协定》 C.反映出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D.推动三国军事同盟的正式建立

33. 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 A.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B.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C.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D.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34. 下列历史现象与雅尔塔体制没有关系的是( ) A.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实行托管 B.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试卷第7页,总18页

B.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D.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建立联合国,以协调国际争端 D.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35. 1947年苏联在东柏林首先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成就。随后美国也在西柏林开设“美国会堂”,放映电影,举办音乐会、报告会和艺术展览,美国还动用了“马歇尔计划”的2亿美元资金资助欧洲的科技文化。上述现象的实质是( ) A.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 B.战后各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 C.美苏关系从同盟转向了冷战对峙 D.美苏开展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3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这主要说明当今联合国( )

A.不需要考虑构建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机制 B.真正起到了遏制战争、维护和平的作用

C.所有决议都必须经过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先审议并一致通过 D.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时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或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8页,总18页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家”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国家就惩治战争暴行的问题进行多次商讨。1943年,随着同盟国在欧洲和远东战场的逐渐胜利,10月,英国召集同盟国外交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准备成立战争罪行委员会,并初步确定其职能有两项:“一、调查并登记战事犯之证据,尽可能认明应负责之个人;二、报告有关政府,可以发现确切证据之案件。”1944年1月,战争罪行委员会正式成立,其工作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从法律的角度指导各国搜集调查轴心国战争罪行证据;二是对审判的相关法律、方式、程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根据证据的搜集,各国纷纷提交了战犯名单,至1945年10月24日,战争罪行委员会已经审查通过15份战犯名单。对惩治战犯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战争罪行委员会内部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协议,保证了战后审判的顺利进行。

——摘编自刘萍《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罪行委员会职能的发展并简析战争罪行委员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试卷第9页,总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年重庆市2021级高二下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常早簧政母制酶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常早簧政母制酶的特点 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试卷第10页,总18页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法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华文明因形滤与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射古开圈即经济的特点 中常早簧政母制酶的特点 礼乐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试卷第11页,总18页

1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国古来小农慢济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射古开圈即经济的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水常铝满业经济的地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国古代正业生产工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试卷第12页,总18页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射古纳驶地升度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体古板措醋发展的特点 春使战如纵迹的商业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古代城根的发展废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水常铝满业经济的地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汉字射面成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试卷第13页,总18页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百射争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孔根和惯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百射争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正确对待根统儒家助化 儒家思根的发展废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试卷第14页,总18页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中华文明因形滤与发展 儒家思根的发展废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汉字射面成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诗使钱和楚辞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8.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诗使钱和楚辞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9.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第一次世正大战的背然

试卷第15页,总18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0.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凡较腾战役

第一次世水正战的经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国因归盟 巴使和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苏德射不经犯额百秘密协定书【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第二于世界虫战 电影的使源与发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4. 【答案】

试卷第16页,总18页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雅根塔废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美苏都读格局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6.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联合较的成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春秋表国时弹的社确历变动百射争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宗法制 礼乐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试卷第17页,总18页

【考点】

第二明世钙大战污结观和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试卷第18页,总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