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教学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名著阅读微型课竞赛,我执教的是《骆驼祥子》。前期的准备、同行的对比、评委的评价,让我对自己的课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一、备课必须牢夯地基
任何课堂的自信从容、潇洒自如、浑然天成必定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备课。名著阅读指导课则必须精致备课!
《骆驼祥子》一书有24章,每一章都是一个大篇幅。设若放在常规的课堂上,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得“精心剪裁”、“长文短教”,而现在要在一课时里解决24章内容,无异于平地起万丈高楼,这地基必然得牢深、宽广。
牢深——自己必须读名著、读透名著;
宽广——对名著的“前世今生”、“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得广泛的了解。
二、谋课必须精致布局
《骆驼祥子》是个大工程,前期的合理规划必不可少,只有精致的规划才能避免课堂的零零碎碎、避免课堂的丢三落四、避免课堂的臃肿浮夸、避免课堂的混沌含糊。
在《骆驼祥子》的谋课中,我认为有点是可取的:
1.回顾故事情节的环节,我将24章的主要内容全部归纳呈现,让学生看呈现的情节来划分祥子的“三起三落”,这样做要比单纯的回顾情节、单纯的回顾“三起三落”,来得全面、简练、有趣、易于操作。
2.老舍是人民艺术家,也是语言艺术的大师,读《骆驼祥子》不品味语言就如同到杭州没游西湖、到苏州没看园林、到大陈港不吃海鲜,总是会留有遗憾的。
问题是怎么品,品什么?
我想这些问题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目标、课堂时间。
课堂目的:品析语言要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味、品析语言要体会到遣词的艺术、品析语言要服务于感悟人物形象、品析语言要展示学生独特感悟……
课堂时间:一节课时间有限,任务繁多,品味语言只能“重点打捞”不可“普遍撒网”,只能“品尝特色”不可“街头吃到街尾”。
我在这个环节,出示了《骆驼祥子人物转》中的一张图片,让学生从名著
中找出相关描写判定人物,并且相机品味语言。这样就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品析人物的独特性、品味语言的艺术性于一体,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想是比较成功的。
3.感悟主题的环节,我设计了“祥子的悲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主干问题,让学生回顾课本、相互交流、广泛发表意见,最后再适当的加以点拨:刘四爷、虎妞、二强子、孙侦探、小福子、阮明等等人物,都是祥子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掘墓人,然后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他们代表的其实是社会上不同人物的身份——小资产阶级、普通市民、官、无
助妇女等等,他们和祥子的组合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祥子以及其他人物的悲剧其实就是社会的悲剧。
这样的设计是有原因的:理解祥子的悲剧容易,理解社会的悲剧就有点困难,借助祥子悲剧命运的探讨,发现各方面的明刀暗枪,就可以一步步有梯度的看清祥子悲剧的根源和必然,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4.感悟内化环节本可以结合现在的社会谈谈人物的命运、谈谈现在美好的社会制度,但时间断然是不允许的,于是我择选了小说里三句话:
雨下给穷人,也下给富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感知社会的黑暗)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感知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人儿也蹦的怪远的,可是叫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事也没办法儿治它们!(感知作者含而不露的反抗)
在朗读中结束教学,课堂更有整体性、更有气势!
三、课后必须留有余温
名著阅读的本质在于激发兴趣、晕染性灵,名著阅读课后,必须让学生对课堂中新的生成有整理提升、必须有让学生进一步读名著的欲望。我课堂设计的是写心得,对照其他的课堂,顿觉自己的这个环节简单粗暴,思维导图、手抄报、名著名片等等形式应该会更好!
高老师的指点:目标过多。
我想这个问题的确是该注意的,目标多了,课堂时间不会允许、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不会允许。
课已结,思未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