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 病句修改专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初中常见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例1:2009年,凉茶已经成为第一个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 改: 2009年,凉茶已经成为广东省第一个“食品文化遗产”。 ✔

例2:我们蔬菜的种植,基本供应延吉市。 ✘ 改: 我们种植的蔬菜,基本供应延吉市。 ✔

例3: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 改: 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

例4:不但他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 改: 他不但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书法、绘画也很有研究. ✔

例5:我们不但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 改: 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还要善于解决问题。 ✔

二、搭配不当

句子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约定性。示例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7: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

目光

例8: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

例9: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

例10: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例11:不管工作任务这么重,我们也能完成。 尽管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句子成分残缺

例12:经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改:经过学习,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 学习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

例13: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 ✘ 改: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的描写,使文章更生动了。✔

例14: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 改:我们正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

(二)句子成分赘余

例15: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例16: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例17: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 特别注意:成分累赘的词语: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互相厮打” “亲眼目睹” “共同协商” “特别嗜好” “过度酗酒” “过分溺爱” “一致公认”

四、结构混乱

(一)句式杂糅: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式糅合在一起。

例18: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较合适。 ✘ 改:这种盆栽最好放在案头上。 ✔ 这种盆栽放在案头上较合适。 ✔

例19: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 改: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 ✔

现在大家一般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

(二)两个句子套叠:把本应分开说的两个句子套在一起,就形成了语病。

例20: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

“雷锋同志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1:我们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该句把“我们保持环境卫生”和“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两句意思凑在了一块,应删去“我们”

五、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例22: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她同意这种主张。 病因:指代不明。这种主张是指接受还是指反对,没有表达清楚。

(二)歧义

例23:吃中饭的时候,小红找不到哥哥很着急。 病因:发生歧义现象。是小红着急还是哥哥着急,表意不清。 例24:小明的老爸正在医院做手术。

病因:发生歧义现象 ,表意不清,小明的老爸是医生还是病者呢?

例25: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也可以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病因:发生歧义现象。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

六、不合逻辑

(一)自相矛盾

例26: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

病因: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

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例27: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病因: “突然”和“渐渐”矛盾。

(二)范围不清

例28:

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病因:“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例29:展销会上有服装、针织品、玩具等。 “服装”与“针织品”两概念有包容现象。 病因:概念并列不当。

(三)主客颠倒

例30: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

所以例句应改为

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

(四)否定不当

例3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安全管理措施。

“防止”是不要的意思,加上后面的“不再”表达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加强安 解析: 全教育是为了让交通事故发生,这一意思与事实相违背。

修改:“防止”和“不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

七、用词不当

例32: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病因: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 改: 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或 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聪慧的人。

例33: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们真是处心积虑地工作。 病因:感情色彩不当,处心积虑是贬义词,用在句中与语境不合。 改:老师们真是呕心沥血地工作。

【总结】 几种务必注意的病句类型:

1.“是”和“成为”要小心,前后是否一回事。

例: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北京”是“季节”,搭配不当。应改为“北京的秋天”才对)

2.“避免”“预防”“忌”“仿造”,看看是否说反了。

例: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卧处当风,三忌吃得太饱。(“三忌”与后

面的“忌”矛盾)

3. 分数倍数要注意,减少不能用倍数。 例:

①今年增产50%,成本降低近两倍。(“降低两倍”不通)

②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

4.“是否”“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例:

有没有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之前应加“能否”)

5.双重否定表肯定,多用一个又否定。

例:新旧体制交替,不免不出现管理漏洞。(多了一个“不”,意思弄反了)

6. 习惯错用的句式:

(1)“目的是为了”

“大多以……为主”等语意重复

例:美国对伊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的为了摧毁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目的”与“为了”重复)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以……为主”就含有“大多”的意思,属重复)

(2)“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达……多(以上)”“超过……

以上”表意矛盾

例:近一半左右的年青人不相信这个。

(“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与“左右”矛盾) 载重量达十吨以上。 (“达”指的是数量向上或向多达到的最高点,与“以上”矛盾)

7. 滥用介词使主语残缺

例:通过这次普法学习,使我增强了法制观念。 (“通过”和“使”同时使用,把句子主语淹没了,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怎样辨析病句?

1、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看是否有残缺,是否搭配不当。

2、理出枝叶。在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与主干相比较犹如枝叶一样如果检查过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是否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3、检查句子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有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句式杂糅现象。

4、检查句子,看句子表达的意义有没有歧义。

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尽量不改变原意,一般不从修辞角度对句子润色。

增(增加词语) 删 (删去多余字词) 调(调整字词顺序) 换(更换字词)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