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的艺术欣赏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与艺术交流,充分地进行感知、充分地发挥想象、自由地表达情感。激发和提升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则需要成人为幼儿创造自由的艺术氛围,成人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亦不可或缺。
随着艺术与生活的日益融合,在幼儿当下与将来的生活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与谈论艺术、欣赏与理解艺术。毋庸置疑,欣赏和理解艺术是幼儿的一项必备艺术素养。
然而,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相对受到忽视。即便开展了艺术欣赏教育,但其理念和行为存在一些误区:有时成人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有限,觉得自己都把握不了,幼儿肯定欣赏不了;不相信幼儿拥有艺术欣赏潜能,并让幼儿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欣赏与理解艺术;有时成人采取给予、告诉的方式将其自认为的“正确答案”传递给幼儿;为了维持“秩序”,希望幼儿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仅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等等。
实际上,幼儿的艺术欣赏潜能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要激发幼儿的艺术欣赏潜能,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艺术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展现艺术欣赏能力
幼儿对于艺术作品的把握是敏感的,能够敏锐地把握到艺术文本的形式与内容中的诸多方面:幼儿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速度与力度,绘画中的形状、色彩与构图,可以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以生动地想象到其中的形象与情节等。因此,对于幼儿艺术欣赏教育来说,最适宜的并不是告诉、灌输、给予等,而是相信幼儿的艺术欣赏潜能,鼓励
幼儿充分地进行感知,充分地发挥想象,自由地表达情感等。
在面对艺术作品时,幼儿能够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成人为幼儿欣赏艺术创设的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如果成人坚持认为对于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有着唯一的正确答案,那么幼儿就会努力揣摩隐藏在作品之中的标准答案,或者成人所认为的正确答案等。相反,如果成人相信幼儿的艺术欣赏潜能,并把这种信念传达给幼儿,同时为幼儿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鼓励他们大胆体验和表达,那么幼儿潜在的艺术欣赏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而且,每一个幼儿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调动自己的情感、个性等因素,对艺术文本的理解和解释将是一个个独特而又精彩的意义世界。
当幼儿说“我听不出什么”、“我看不懂”、“我不会听”时,成人应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自由地感受和表现。当幼儿在与艺术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与艺术文本达到同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形式达到同构,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感,树立自我认同感。以多感官通道与艺术进行交流
幼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擅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和方式来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然而,在艺术活动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如下现象:有时成人希望幼儿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他们眼里,所谓的“秩序”或“纪律”是更为重要的。然而,与一般成人不同的是,当幼儿用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运用各种感官通道和方式(如身体动作、表情、视觉、触觉等)是他们欣赏和理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幼儿来说,这也是一种更为原初、更为自然的方式。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来欣赏理解艺术。虽然幼儿天生具有艺术欣赏的潜能,在没有成人引导的情形下,他们也会主动大胆地探索与表达。但是,如果成人能够有效地
引导幼儿与艺术文本进行对话,那么幼儿能更有意识地形成审美期待,同时审美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在引导幼儿与艺术文本进行对话的时候,不妨尝试运用下述问题来帮助幼儿欣赏和理解,同时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你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你们猜一猜这段音乐是在什么情形下播放的?”“听着这样的音乐你最想做什么?”“你能给这段音乐起个名字吗?”
成人不仅可以成为幼儿与艺术文本之间的中介与桥梁,而且同样是一个欣赏者或接受者。因而,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欣赏之前,成人也应与艺术文本进行对话。艺术欣赏活动对成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成人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如基本的艺术知识,欣赏与理解艺术的能力,帮助幼儿在直觉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和深化审美情感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将审美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与发现,生成更加丰富而精彩的意义世界。另外,成人作为平等的欣赏者或接受者,同样可以与幼儿一起欣赏艺术,并分享其感受与体验。在艺术面前,幼儿渴望与成人进行对话、渴望彼此间的分享。此外,在聆听幼儿的审美感受时,成人也可能是研究者。幼儿与艺术的对话,有助于成人更好地了解幼儿,并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提供适宜的支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