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马雅琴(中共黄南州委党校 青海黄南 811300)
摘 要: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技术。它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理论规范,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专业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关键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社会发展需求
一、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是一个欠发达、多文化、多宗教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民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社会功能发育不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比较缓慢,科技教育也比较落后的地区。
1.民族地区现存的社会问题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紧密结合民族工作新形势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与汉族的差距,还存在很大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文化、教育方面的危机更加严重。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艺术的流失速度比汉族传统文化艺术更快。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目前国内55个少数民族中有13中语言濒临消失。教育水平差,师资力量薄弱,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为促进教育公平,必须把民族地区的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青年,留住人才,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2)经济上的贫困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宗旨。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人口素质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其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更为突出。
我们在开展社会工作的中,不仅仅要按照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除在关注少数民族群体性物质和精神需求,加强民族间团结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沟通外,更加注重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高度重视个人和家庭,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平等地位。所以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
2.社会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功能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而对社会运行发挥重要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
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是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和对社会的功能。对服务对象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助人、救难、解困、发展,其中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来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对社会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所擅长的、面对面的、深入人心的、个性化的服务在化解矛盾和冲突时所产生的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是其它工作所不能代替的。不仅如此,社会
收稿日期:2020-04-09
工作通过自己的服务,也可以在社会上弘扬服务和慈善精神,促进相互关爱的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
在少数民族地区除了以上所述的功能外,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论从资源的占有、权利的分配、利益的再分配方面,还是从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等方面看,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利益,被排斥、被边缘化,从而生活在困境中。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应该为他们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社会工作目前所的做的就是先助人,再自助。首先是要帮助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提供生存所需的条件。从提供支援服务开始,然后在提高服务功能,授之以渔。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进步、文明、稳定、和谐,关系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社会工作为那些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是一种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所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我国少数民族认可大多集中在西部,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地理区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宗教信仰、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是其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正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这些特殊性使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1.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贫困问题一直威胁着少数民族的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远深山区、高原荒漠区,地广人稀,生态严重失调,不断恶化,生存环境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虽然国家长期以来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但是这样却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反而滋生了只靠国家供给的惰性。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向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发展路子。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以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发展特色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有自己的专业文化价值和行为观念,而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家族还有宗教的影响,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信仰。民族文化是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各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往往把别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歧视看作是对自己民族的歧视。所以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中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在社会工作领域,就要求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在服务过程中不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不知不觉的强套于案主或者是服务对象身上,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服务的效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解决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问题的解决上需要掌握多种文
127
2020年04月(下)国内刊号 CN61-1499/C和谐社会
化知识,包括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婚丧嫁娶、生育死亡等相关知识。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尊重、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还要努力把不同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理解与那些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原理和理论结合在一起,以案主所属的民族群体身份和社会阶级地位相关的价值和地位为导向。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一定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客观的为案主服务。
3.宗教对民族地区的重要影响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救济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慈善实践。现在宗教依然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信仰者的生活和心灵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信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决定着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在民间流传很广泛的佛教则一贯强调“慈善,博爱,众生平等”,佛教宣扬,“善恶因果,往复循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引导人们注重修行,去恶扬善。它对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幸福观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还有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它将保护生命放在积德行善的首要位置。它倡导人们,尤其是富人要仗义疏财、“周人穷困”,若是“积财亿万”而不救弱济贫,使人饥寒而死,那就罪不可赦。此外,道教反对残害妇女与女婴,认为 这种行为罪过很大。对于全民信教的民族来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交织在一起的。小到决定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婚姻生活、人际交往,大到形塑着一个民族的特性和文化传统。所以在现时代,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宗教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生活的积极影响,规范和约束人民的行为道德,提倡宗教中的真善美,维持合理的社会秩序。
三、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社会工作的任务不是对服务对象加以治疗,而是要和服务对象建立一种有助于服务对象潜能得以发挥得以发展的积极地、开放的相互关系,使其行为有内而外地逐步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有属性决定了其社会工作的探索方向。
1.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少数民族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尊重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尊重案主、最低限度是工作者不能指责、嘲笑和贬抑案主,案主被看成有价值的人。如果案主的人格手动侮辱,将对案主的心理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尊重表现为向案主表达身体的关注和心灵的关注。关注也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对案主的一言一行细心体会;尊重表现在对案主的思想、情感、行为的接纳上。许多学者认为,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主要表现在非评估性、非审判性和非批判性的态度;尊重也表现在对案主的温暖、关心与喜爱上。这些都需要社会工作者投入相当的感情;尊重还表现为尊重案主的自决上,不随意操纵案主。我们要有意识,案主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权利。我们所要做的是真
128
挚的想案主传达我们的意见或者是建议。
2.注重社会工作与宗教文化相结合
人本主义和宗教思想是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宗教文化价值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有同源性。社会工作实践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宗教慈善活动。在社会工作的的理念中也有很多与宗教相通的“善念”。对社会进步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地区积淀也很深厚,尤其是传统文化思想在西部民族地区影响非常深刻。特别是宗教文化,它与慈善、社会福利和心理咨询有着深刻的渊源。例如,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佛教的重要伦理准则和理想价值观念,鲜明的体现的佛教的人文精神。还有基督教的基本理念就是“爱”,“爱人如己”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爱”里面。这些“善念”以人为本,也是每个社会工作者所需的理念、价值。3.培养少数民族社工人才队伍
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工作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地区锻炼成长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各民族人民根本的利益,是我国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对促进当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加强民族地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而且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其二,加强民族地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大开发切实转入以人为本、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社会工作人才支撑,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的内在要求。其三,加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地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又一大举措。其四,加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民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缩小与发达地区社会进步差距的有效途径。
要把社会工作特点和民族特色结合起来解决本土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力培养运用民族语言作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比如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地震后,很多专业人士和爱心人士纷纷赶至,但仅仅因为语言的不通,导致对外来人员的信任度和接纳度不高使得很多专业辅导员无从下手。但是对那些拥有共同语言和文化信仰上的社会工作者则能更好的去帮助服务对象。所以,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并且认同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需要自身在社会工作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这样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好的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事实上,既有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又会运用民族语言的社会工作人才十分紧缺,这就需要加大培养本地区本民族的社会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喇英才.青海社会工作探索与实践[J].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79
[2]胡彬彬.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地区的空间及特殊性探讨[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4)
[3]民族地区论文[J].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开展的路径探析,中国学术论文网
[4]马戎.民族社会学导论[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