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102机电教育创新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2019年10月下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侯远欣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200)

摘 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该加紧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适应新时代制造业发展。基于此,文章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1 智能制造发展概述

智能一般定义为知识和智力的综合。智能制造一般包括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在制造过程中,智能制造能进行智能活动,包括分析、判断、决策等活动。人们通过智能制造,可以部分取代人类专家的脑力劳动,能够实现制造的智能化及高度集成化。

日本在1990年4月倡导“智能制造系统IMS”研究计划,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参与该项目研发。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也将“智能模拟”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课题,2015年9月10日,我国工信部公布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项目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个类别。2018年12月27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重点对智能制造进行了工作部署。

2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现状

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并不广泛,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还有一定的不足。

1)智能制造教学体系不完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我国高职教育的老牌专业,传统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针对机械加工方向,如车床、铣床、数控技术等。而智能制造是基于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对智能制造来说,高职院校对这些相关学科及前沿知识还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1]。

2)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对职业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安于现状,教好眼前课的心态。一旦接触新学科、新知识,教师精力、动力不足。涉及学科较广,一些老教师对智能制造的技术也表示无能为力。

3)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高职院校主要为高考成绩不高及中专对口升学学生,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诉求与兴趣并不强烈。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单靠教师的灌输不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满足将来的岗位需求[2]。

4)实训设备与实训室建设问题。目前智能制造专业相关的实训设备较多,如3D打印、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机器人等设备。它们相对价格也比较昂贵,如果再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花费则更为昂贵,一些高职院校对此无能力为[3]。

3 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对策

3.1 完善课程体系

结合企业调研,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完善智能制造课程体系。在传统制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上,开发能跟上目前智能制造技术步伐相关的课程,特别是一些前

——————————————作者简介:󰀃侯远欣(198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机械制造。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20-0102-01

沿技术。制造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有必要在课程中有所涉猎,提高专业课程的时效性[4]。3.2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如果教师对前沿技术不敏感,学生势必也不感兴趣。智能制造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多采用年轻教师,组成不同课程组,一起攻克新学科。年轻教师精力足,在假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参加培训等方式来获得更多前沿知识与技术。3.3 精准学生定位

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教师可以多在实践技能上下功夫,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在智能制造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只粗略掌握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未来需要,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想在今后的岗位中成为佼佼者,必须具备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业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通用能力确保学生在工作中可以参与团队合作,正确与人沟通。职业专业能力可以保障学生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满足岗位的需求。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这些品质能影响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教师培养学生也要在这三方面下功夫,缺一不可[5]。3.4 实训室建设

智能制造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应的实训设备应与理论知识配套,这就要求一定资金购买实训设备与实训室建设。目前各省与国家财政部门都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建立相关实训室,购买相应实训设备,完善实训条件。同时,高职院校应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智能制造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主流,高职院校应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精准学生定位、完善实训室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参考文献:

[1]邓广.民族地区中高职衔接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轻工科技,2019(7):127-128.[2]王昕,刘军,刘新宇.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

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254-255.[3]张毅.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 体系构建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 72-75.

[4]高艳,李小忠,朱亚东.基于智能制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9-10.[5]李芳丽.浅谈智能制造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

响与对策[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8):11-14.

(收稿日期:2019-7-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