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甘肃省天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甘肃省天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1. (3分) (2017高一下·邵阳期末) 背诵默写 (1)

________,也无风雨也无晴。 (2)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 (3)

________,卷起千堆雪。 (4)

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5)

顾吾念之,________。 (6)

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7)

莫道不销魂,________。 (8)

辛弃疾《水龙吟》含有三个典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

第 1 页 共 15 页

2. (7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

求职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地区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镇 老少边穷地区 农村 出国 其他 比例(%) 14.2 24.2 24.6 18.1 2.1 1.1 1.3 11.7 2.2 (1)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 (2)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3. (10分) (2018高一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

第 2 页 共 15 页

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深味:深沉的滋味

第 3 页 共 15 页

B . 殷实:充实

C .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 D .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3) 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 (4) 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4. (15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非要分类不要的话,我们应该把历史,也就是过去的故事,归类为小说,而非科学;如果不分类,让历史停格在这两类书之中的话,那么通常我们会承认,历史比较接近小说。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在捏造事实,就像诗人或小说家那样。其实,我们不能说这些艺术家都是在编造事实,我们可以说他们在创造一个世界。这个新世界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非截然不同—事实上,最好不是—而一个诗人也是人,透过人的感官进行自己的学习。他看事情跟我们没什么两样,虽然角度可能比较美好或有点不同;他的角色所用的语言也跟我们相同。

当然,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是不会编造过去的。他认为自己对某些观念、事实或精准的陈述责无旁贷。不过,有一点不能忘记的是,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她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像是上帝掌管人间的事物一样,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只是在如实报导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第 4 页 共 15 页

不想采取这个或那个立场,就得假设人们不会故意为某个目的而做一件事,或者就算有目的,也难以察觉—换句话说,历史根本就没有模式可循。

托尔斯泰对历史就有这样的理论,虽然,他只是个小说家;而许多历史学家也有同样的观点。托尔斯泰认为,造成人类行为的原因太多,太复杂,而且动机又深深隐藏在潜意识里,因此我们无法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某些事。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因为历史学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或许,对每个美国人来说,知道一些有关内战的历史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仍然生活在那场伟大又悲惨的冲突的余波中,我们生活在这件事所形成的世界中。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经由一个人的观点,单方面的诊断,或是某个现代学院派历史学家来观察的话,是没法完全理解这段历史的。如果有一天,我们打开一本新的美国内战史,看到作者写着:“公正客观的美国内战史—由南方的观点谈起”,那这位作者看起来是很认真的。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摘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通常承认,历史如果不分类,而停格在科学与小说这两类书之中的话,历史是比较接近小说的。 B . 诗人也是人,也是透过人的感官进行自我学习的,所以诗人创造的新世界与我们居住的世界并非完全不同。 C . 诗人笔下的的角色所用语言跟我们相同,看事情跟我们也没什么两样,虽然角度可能比较美好或有点儿不同。

D . 一个好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自己对某些观念、事实或精准的陈述责无旁贷,因此他是不会编造历史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历史学家不是要在许多历史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而是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

B . 就像上帝掌管人间的事物一样,历史学家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用以编纂出符合他自己主观认识的历史。 C . 尽管托尔斯泰只是个小说家,但他与许多历史学家持有同样的观点,那就是历史根本就没有模式可循。 D . 因为美国人仍生活在那场伟大又悲惨的内战所形成的世界中,所以对他们来说,知道些有关内战的历史是

第 5 页 共 15 页

有特殊意义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学家虽然不像艺术家那样在创造一个“新世界”,但实际上他也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论编纂一个属于他的“历史世界”。

B . 历史学家即使强调他只是在如实报导所发生的事件,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原因及行为动机,而这就可能有失客观。

C . 历史学家在书写历史时,总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的,因此我们只要多看一些相关论著,就能够完整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

D . 每种历史的写作都必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若有一本能从南方观点公正客观地看待美国内战的历史书,将有助于美国人完整地了解那段历史。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5. (8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庙 梁辰鱼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蘅,香草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用“寒云”来渲染凄清的氛围,人们祭献白蒿来表达对屈原的哀思之情。

第 6 页 共 15 页

B . 颔联展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山神、仙灵的形象日夜陪伴屈原,使屈原的灵魂得到慰藉,表达作者深深缅怀屈原之情。

C . 颈联写楚怀王“巫山云雨”之事和屈原投水而死的事件,表达作者对楚怀王的荒淫无道的辛辣讽刺,也暗含对屈原大业未尽的惋惜之情。

D . 尾联写屈原庙中的景色,斑竹泣杜衡,鹧鸪啼黄昏,渲染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 E . 全诗以情感为线,情随境转,步步深入,言近旨远,可见诗人用笔之娴熟。 (2) 本诗的尾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 (14分) (2018高一下·菏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 , 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1)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

第 7 页 共 15 页

中/屏出之/

B .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 .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 .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 . 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 . 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 . 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 . 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 . 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 . 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

第 8 页 共 15 页

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

②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7. (11分) (2019高三上·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温峤,字太真。性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散骑常侍庾敳有重名,而颇聚敛,峤举奏之,京都振肃。后举秀才。属二都①倾覆,社稷绝祀。元帝初镇江左,乃以为左长史,檄告华夷 , 奉表劝进。后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明帝即位,帝亲而倚之,甚为王敦所忌,因请为左司马。敦阻兵不朝,多行陵纵。峤知其终不悟,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会丹杨尹缺,表补丹杨尹。峤得还都,乃具奏敦之逆谋,请先为之备。及敦构逆,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帝怒之,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表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 , 陛下何惜一桥?”贼果不得渡。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帝疾笃,峤与王导、郗鉴、庾亮等同受顾命。时历阳太守苏峻藏匿亡命,朝廷疑之。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未几而苏峻果反,遣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内史纪瞻等率舟师赴难。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曰:“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复固请侃行。侃许之,遣督护龚登率兵诣峤。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 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节选自《晋书·温峤传》)

【注释】二都:指晋朝的洛阳、长安二都。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B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第 9 页 共 15 页

C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D . 峤自率众与贼夹水战/击王含/败之/复督刘遐追钱凤于江宁/事平/封建宁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2)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合称。古代君主每年要祭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 B . 华夷,原指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其周边的少数民族,后来也借指中国和外国. C . 顾命,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D . 三司,在唐代之前,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是当时朝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峤为人刚正,无惧权势。面对声名威重的权贵,他虽身无功名,却毅然检举上报以匡正清明,此举使得京都之人大受震动.

B . 温矫机智聪慧,颇有军事才能,无论是王敦构逆还是苏峻谋反,他都提出要提前防备,都能身先士卒,巧用计策,大败叛军。

C . 温峤忠心为国,不重名利。苏峻反叛,他马上派部驰援;京师沦陷,他恸哭;太后嘉赏他,他以大敌当前,功业未建为由推辞。

D . 温峤顾全大局,颇有识量。庾亮兵败而来,温峤仍敬重他,并分派兵卒给他;陶侃因己私推却责任,温峤劝说他承担救国大任。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 译文:等到他到了东宫,深受太子宠信重用,太子和他建立了平民一般不分尊卑的友情。

B . 于是谬为设敬,综其府事,干说密谋,以附其欲。 译文:于是伪装对他敬重,综理他府中的事务,进言献计献策,来附和他的想法.

第 10 页 共 15 页

C . 峤闻苏峻之征也,虑必有变,求还朝以备不虞,不听。 译文:温峤听到了苏峻出兵了,担心会有变故,请求回朝以防不测,不能听任事态发展。

D . 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 译文:今日这样危急,应以消灭贼寇为先,我未能呈献功勋而蒙受荣宠,这是从未听闻过的。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9高二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有位农民歌手早前参加了《星光大道》和春晚而火遍大江南北。近段时间他到银行领取自己的小麦补贴款视频被网友曝光。这引发众网友广泛讨论。

②2018年11月,由阿克苏飞抵乌鲁木齐的CZ6870航班紧急承运一名生命垂危的解放军战士,需要占用9个座位安装担架。这次航班的多名乘客自愿赶往登记处改签。最后,9名改签的旅客没有一人接受航空公司每人650元的延误补偿,所有人都表示爱心不能用金钱衡量。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系列主题班会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1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7分)

2-1

2-2、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3-1、

第 12 页 共 15 页

3-2、3-3

3-4

3-5

4-1、

4-2、

4-3、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5-1、5-2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6-1、

6-2、

第 13 页 共 15 页

6-3、 6-4

7-1、

7-2、

7-3、

7-4、

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8-1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