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银行业风险管理
文丨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1曾刚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字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中国社 会科字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民大字财政 金融字院金融字博士,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 耶鲁大字访问字者;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南开大 字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S1外经贸大学金融字院、中 央蚵经大字金融字院的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 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Q 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
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
段。与此同时,随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金融业外部环境快速 演变。为应对内外部的冲击,银行的业务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 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信用风险之外,非信贷 业务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开始愈发 突出,相关的风险事件也时有发生。此外,处于银行转型的需38
要,由金融科技推动的新兴业务(尤其是互联网贷款)在近几 年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关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总 体上看,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环境日益复 杂化,及时提升对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创新业务风险的 管理能力,是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银行长期稳健发展 的必然选择。
银行业风险曰益复杂化
经济结构转型与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导致银行业外部 经营环境出现了深刻变化,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压力也在持续 加大。
1.信用风险持续上升。2009年以后,中国的债务水平 持续攀升,尤其是企业部门的财务杠杆,一直保持着较快的
增速。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长则从2012年以后持续 下滑。债务的不断累积,对应着的却是投资回报的逐步降低, 企业的利润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回流以覆盖融资成本,导致 企业的偿债压力开始增大。这对银行,这意味着违约风险的 持续上升。
从目前来看,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 具有较强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行业结构特征。根据中国 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19年2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 款总额达2.24万元,较上季度末增长3.62%,不良贷款生成 速度有所放缓。整体不良贷款率1.8%,与年初基本持平。但 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化也较为明显,大型银行和股份行不良率 稳中有降,但中小银行不良率依然处在上行通道,城商行由
2018年末的1.79%上升至2019年6月末的2.3%,上升了 51BP ;农商行一直维持在3.95%左右的高位,接近5%的监 管红线。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来看,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94%,较 上一季度末下降了 6个BP,已经连续12个季度呈下降趋势, 潜在不良风险有所释放。
从地域来看,我国不良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西北、
Cover Story isirn^d
东北及西南等地区,由于中小银行相对缺乏通过地区分散资产 和风险的手段,这些地方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压 力可能会更为突出。
2.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从2013年“钱荒”以来,中国 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日益凸显,尤其是少数业务激进的中小银 行,大量通过同业业务来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快速扩张,积累 了大量的风险。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强化,个别机构的流动性 风险开始暴露,甚至危及到了机构经营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上升,有如下几个方面 的原因:
一是“影子银行”业务的无序发展。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得益于宽松货币政策下流动性的释放和金融监管套利空间的存 在,中国的影子银行快速扩张。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基本逻辑 为:商业银行绕过传统存贷业务,利用资产负债表内外的其他 项目进行业务创新,并通过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来达到 信用扩张的目的。发展“影子银行”业务一方面可以绕过资本 充足率等监管约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利润率,弥补因存贷息 差缩窄导致的利润收缩。这也意味着利润驱动和规避监管是中 国影子银行演进的主要原动力。
从业务模式来看,2008〜2013年,影子银行处于新兴 发展阶段,“理财产品一通道业务一非标资产”是其主要模式。 随着《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8号文)的出台,理财资金投资非标业务得到严格管 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模式由Mil模式转变为同业模式。 2013 - 2016年,影子银行发展不断深化,“同业业务一委外 投资一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成为其主要模式。随着同业存单、 同业理财等创新业务陆续兴起,买入返售、应收款项类投资也 成为非标资产的主要形式。在影子银行兴起的同时,商业银行 的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影子银行的资产端多为期限较长、风险较高的非标和债 券等资产,负债端多为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和同业负债,这就 需要负债端持续滚动发行来弥补期限错配。一旦短期流动性紧 张,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影子银行具有跨业务、跨 市场的高度关联性特点,与传统商业银行以及金融市场关系密 切,从而导致影子银行的风险在不同金融主体间传递,放大市 场反应。
二是其他经营风险的转化。现实中,很多流动性风险都
机构流动性风险的事件也有发生,但基本属于个案,不具普遍 性。多数的流动性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在银行流动性方面的体 现。抛开对银行声誉的影响,信用风险意味着银行资产端流 动性的丧失,信用风险越高,资产的流动性也就越差。在这 种情况下,即使银行的负债结构较为合理,但如果负债总量 不能够持续增长,以满足原有债权人的偿付需求,流动性风 险就会出现。对信用风险较高的机构而言,维持存款的持续 增长是缓解流动性风险的关键,一旦存款不能持续增长,就 需要吸收其他类型的资金(如同业资金)来进行维持。所以, 在实践中看到的,部分中小银行同业负债债较髙,也有可能 不是主动谋求规模扩张,而是因为信用风险较高导致的被动 策略。
3.利率风险亟需重点关注。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往往会对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带来较为显著的冲击。这 是因为,利率市场化会削减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加大银行的净 息差风险,对于严重依赖息差收入,且缺乏足够利率风险管理 能力的中小银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改革完善 了贷款市场利率(LPR )报价的形成机制。新LPR报价有三 大改变:増加报价品种、增加报价银行以及改变报贷款报价 机制(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取代之前盯住贷 款基准利率模式),目的是引导贷款利率定价从参考贷款基准 利率转向参考贷款市场利率,打通政策利率和实际贷款利率 的传导通道。8月20日,首个贷款市场利率公布,新LPR为 4.25%,较之前小幅下降了 6BP。9月20日,再次小幅下调 5 个 BP。
LPR定价规则的变化,意味着中国贷款利率市场化又往
前推进了一步,这必然会对以贷款作为主要资产的银行业带 来深远的影响。要有效应对贷款利率波动性加大和利率风险 复杂度增加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构建与之相应的风险 管理机制。
提升对主要风险的管理能力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相关的提法早就不新鲜。但在 信用风险为主的情况下,所谓的全面风险管理,更多地还是 集中在信贷管理部门,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新型风险 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
是由其他风险事件(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或声誉风险,等) 也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这类问题,在中小银行中尤为 引发。从我国银行业看,虽然因为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导致
突出。随着银行业风险的复杂化,其他类型风险的重要性显
39
Cover Story
著上升,在特定时点上对机构的负面冲击甚至超过了信用风 户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夯实客户分类名单,加强对客户分 险,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尤 类管理相关工作的监控和检查。同时实现对产能过剩行业的 为紧迫。
精细化分类,准确辨识风险所在,实现风险的有效分类管理;
1.
转变经营理念,聚焦主业。金融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二,是做好行业信贷限额管理,控制行业总量性风险。三是防
换句话说,风险其实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结果。因此,要从源头 范产能过剩行业相关行业风险。在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开始出
上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合理有效管控,银行就必须要树立稳健、 现后,银行应当及时关注产能过剩行业的相关行业,及时采 可持续的经营理念。从2012年以来,在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 取增补抵押担保、总量控制和各种风险缓释措施,对严重产 同时,金融机构出于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利用同业、理财等“影 能过剩行业的上下游行业釆取压缩融资,实现有序退出等方 子银行”业务来规避监管、扩张规模,“金融空转”、“脱实向虚” 式以合理控制风险;四是关注产业政策的变动。产能过剩行 愈演愈烈,埋下诸多隐患。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频频暴露, 业受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银行应当及时跟踪产能过剩政策, 就是部分机构之前脱离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约束,过度追求规 对产能过剩政策所针对的行业和企业尽快采用压缩、转让、 模和利润增长的结果。在回归主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 控制等措施防控风险。
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及时调整 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高度关注因业务结构调整(除之 经营发展理念,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至上,健全资本约束机制, 前的同业、理财等影子银行业务外,近期也应关注银行互联 制约风险资产的过快扩张,与此同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探 网业务创新)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特征变化,并积极完善风险 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管理体系和方法。具体而言,银行应及时将表外业务和其他
2.
适应业务发展,提升特定风险的管理能力。笔者建议 创新业务所产生的风险敞口,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改进
从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提 流动性风险估算方法,特别是应加强对极端压力情形的关注, 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并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风险特殊的创新业务,应尽快实行专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预计随着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持 业化管理,从组织架构设计上,将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进行 续,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还将持续存在,并成为银行信用风 区隔,在提高业务发展效率的同时,推进流动性风险管理专 险最主要的来源。针对这类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做好以下几 业化的提升。
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客户分类管理,优化行业客户结构。 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一是需要建立LPR与客户最终贷款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客户,银行应根据自身行业政策标准和客
利率之间分层管理机制,区分出最终贷款利率中的市场风险
因素和信用风险因素,实现贷款利率风险和 信用价差的分离管理;二是完善银行FTP 体系,着手建立科学、成熟、完善的FTP 定价机制,实现贷款利率的传导途径的自我 完善;三是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有 效管理利率风险。在负债管理方面,应提前 规划缺口的期限、结构、价格目标,合理利 用同业拆借、同业存单、金融债等主动负债 方式,增加资金来源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改 善负债结构。资产管理方面,可在全行层面 统一调度资产和负债,实现资产渠道与资金 渠道的合理对接和匹配。S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