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邢台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本科A卷)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本科(A卷)

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问题 D.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 3.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心外无物 D.物是感觉的复合 4.时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客观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物质的惟-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7.有的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第 1页 共 9页

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8.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11.“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感觉、知觉、表象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3.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是( )

A.唯物主义 B.与时俱进 C.以人为本 D.关注社会 14.“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属于( )

A.自然进化论 B.机械唯物论 C.历史宿命论 D.历史唯物论

15.在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劳动者的技能 B.劳动对象的优劣 C.生产工具的状况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6.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决定整个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交换形式 C.产品的消费形式 D.产品的分配形式 17.国家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

第 2页 共 9页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白然属性 19.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0.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统治阶级和被統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意识的本质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2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

A.客观辩证法 B.主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23.下列选项中,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第 3页 共 9页

C.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D.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四季轮换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做使人落后 2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问接性和抽象性 E.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2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2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8、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问题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D.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E.量变中有部分的质变

29、 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 ) A.新事物总是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第 4页 共 9页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 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D.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E.新事物彻底否定了旧事物的因素 30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A.社会经济结构 B.社会政治结构 C.社会意识结构 D.社会物质结构 E.社会阶级结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

32.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3.学习质量互变规律原理有什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 5页 共 9页

34.你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先判断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35.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36.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

37.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第 6页 共 9页

五、分析论述题(12分)

38.用唯物论原理说明现阶段我国必须弘扬和培有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

第 7页 共 9页

答案要点及参考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5.CBBDA 6-10. BABAC 11-15 CBBDC 16-20.ADACA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 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CD 22. CDE 23、ABDE 24. ADE 25、ABCD 26、BE 27. ACDE 28、 ABCDE 29、BCD 30、 ABC 三、简答题

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反映。(3 分) 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1分) (2)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1分) (3)把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区别开来。(1分)

32、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 分) (2)矛盾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分) (3)二者在一定的场合下还可以相互转化。(2分)

33、(1)学习、工作中注意量的积累(2分)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2分) (3)适度的原则(2分) (4)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参考)

3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分)(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2分) (2)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2 分) 四、辨析题

35,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 误。(6分)

36、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分)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2分) (2)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2分)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总之, 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2 分)

37、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 分)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

第 8页 共 9页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2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2分) 五、分析论述题

38、(1)原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分) (2)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注意精神的力量。 (2分) (3)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保, ..... 联系实际说明问题(4分) (略) (4)总结。(2 分)

第 9页 共 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