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纯度的测定:纯度不合格,给结构测定带来很大的难度。
检测方法:TLC/PC/GC/HPLC(样品用两种以上的差别较大的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示单一的斑点或谱峰时方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 2.
理化常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比重
固体纯物质的熔点,熔距在0.5-1.0℃的范围内,如果熔距过大,可能存在杂质
液体物质有恒定的沸点,沸程不应该超过5℃;液体纯物质还应该有恒定的折光率及比重 固体------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型,有无明确、敏锐的熔点 液体------测定沸点、沸程、折光率及比重 3.
分子式的确定与不饱和度的计算
1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的测定(钠熔法)(1) 测定分子式:○、分子量的测定有冰点下降法(固体物质)、沸点上升法(液体物质)、质谱法(电
2同位素丰度比法○3高分辨质谱法(HR-MS)子轰击质谱法EI-MS)。○:不仅可以给出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还可以得到分子式。
(2) 饱和度的计算:U=IV-I/2+III/2+1
I为一价原子(H/D/X)的数目、III为三价(N/P)的数目、IV为四价(C/S)的数目
4.
化合物的功能团和分子骨架的推定
根据不饱和度推算双键数和环数、显色反应对化合物类型进行初步判断(最好做两种以上的实验)。最后将化学定性实验结果与所测得的物理常数、波谱数据结合分析、确定有哪些功能团、母核类型、属于哪种化合物。 5.
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由于同科、同属生物常含有相同或类似的化合物,应对文献中有关其原生物或近缘生物成分的报道进行调查。在进行提取分离精制过程中获得该化合物部分理化性质,可作为判断化合物基本骨架或结构类型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运用经典的理化方法和波谱法,对单体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 (1)紫外光谱:适合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不饱和羰基结构化合物鉴定。推测化合物的骨架类型(香豆素、黄酮)
(2)红外光谱:分子中价键的伸缩及弯曲振动将在光的红外区4000-500cm处引起吸收。1600cm-1以上为化合物的特征基团区,1000-500cm-1为指纹区。对未知结构化合物的鉴定,主要用于功能基的确认,芳环取代类型的判断等。
(3)核磁共振谱:可提供分子中有关H、C原子的类型、数目、互相连接方式、周围化学环境、及构型构象信息。
1氢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峰面积(判断H的数目)○、峰的裂分及耦合常数、复杂氢谱的简化(双照射去偶、核Overhauser效应) 2碳核磁共振谱:C谱提供分子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及化学环境的碳核化学位移,异核偶合常数及弛豫时间。常见技术:质子宽带去偶谱、DEPT ○
C信号的化学位移:可以判断C的类型 3二核核磁共振谱: ○
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H COSY(同一个耦合体系中质子之间的耦合相关谱,确定质子化位移及质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连接顺序)、NOESY谱(根据质子在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提供有关分子相对立体化学和溶液构象方面的重要信息)
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HMQC(反应1H核和与直接相连的13C的关联关系,确定C-H耦合关系)、HMBC(可得有关碳链骨架的连接信息) (4)质谱:可确定分子量、求算分子式
电子轰击质谱(易于实现电离,重现性好,不适合分子量大难以气化,热稳定性差)、场解析质谱(适难以气化,热稳定性差的固体)、快原子轰击质谱(尤其适合糖苷类化合物)、电喷雾电离质谱(既可以分析大分子也适合小分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适合结构复杂、不易气化的大分子-多肽、蛋白质)、串联质谱(可以确定前体离子和产物离子的结构) (5)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旋光光谱(研究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构型构象):平坦谱线(分子中有不对称原子但无发色团)、单纯Cotton谱线(分子中还没有发色团时,产生异常的旋光光谱)、复合Cotton谱线 二、 国际动物实验工作的3R原则是什么?
1.Reduction(减少)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定数量的地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 2.RepIacement(替代)指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试验目的。或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3.Refinement(优化)指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三、 阳性对照设置的意义?
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新疗法的有效性.证明新疗法优于阳性对照.更好的评价鉴定实验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
四、 如果要观察药物A对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应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分组? 若A需
要助溶剂
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肝损伤
阳性对照组-----肝损伤+阳性药物 药物A高剂量组-----肝损伤+高剂量药物A 药物A中剂量组-----肝损伤+中剂量药物A 药物A低剂量组-----肝损伤+低剂量药物A 五、 药效学实验的方法和指标应该怎么选择? 实验方法的选择 1. 2. 3.
根据主治,参考功能,选择实验方法 选择具有中药特点的试验方法和动物模型 主要药效为主,配合辅助实验
助溶剂组(正常对照组) 助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肝损伤组) 阳性对照组
药物A高、中、低剂量组
1
1
-1
药效学试验必须与其所预测药物临床治疗作用互相吻合
中药新药:尽量采用“证模型” 病理模型 正常状态的动物
(1) 治疗外感热证:祛邪作用(抗菌、抗病毒)、清热作用(解热实验)、发汗作用、抗炎作用
(2) 治疗脾虚证:运化水谷(肠功能试验)、健脾益气(脾虚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扶正固本(应激及免疫功能试验)
(3) 治疗消化溃疡病:抗消化性溃疡试验(应激性、酸腐蚀性等胃溃疡模型的治疗作用,包括急性慢性病理模型)、增加止痛、止血及抗菌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
观察指标的选定 1. 2. 3. 4. 5. 6.
特异性强,能反映被研究问题的本质 敏感性强,增加阳性率,避免假阳性 重现性好,稳定才可靠 客观性,避免主观性 定量指标,定量半定量
多指标综合应用,生理生化形态学指标综合应用
六、 小鼠体重22g,腹腔注射盐酸吗啡10mg/kg,药物浓度为0.1%,应该注射多少ml? 小鼠体重22g=0.022kg 给药剂量=0.022X10=0.22mg 0.22mgX10=Ax0.1% A=0.22ml 七、 药理学实验中如何确定给药剂量? 3个剂量组,尽量反映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计算给药剂量: *根据LD50
*根据临床用量----人每千克体重折算动物等效剂量----中剂量
*体表面积法、体重法、粗略法:粗略等效剂量为1(人)、3(犬猴)、5(猫兔)、7(大鼠豚鼠)、10-11(小鼠) *根据文献估算
*(有毒药)预实验确定
八、 糖类药物的分类? 笔记本
九、 为什么糖类化合物可以作为疫苗分子? 笔记本
十、 请结合实例(长春长生公司)、假劣药定义及法律责任规定,分析我国《药品管理法》修订所坚持的“四个最严”原则? 十一、 中医药的发展历程?特色?为什么越来越被重视? 十二、 经皮吸收制剂概念,特点,应用,相关技术,微针技术
概念:TDDS是指经皮肤敷贴的方式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类制剂 特点:1.无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2.具有持久恒定、可控的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
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降低个体差异 5.使用方便安全,可随时中断用药
局限性:起效慢、药物剂量小,不适合对皮肤有刺激性、过敏性的药物 TDDS的基本组成:
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 1.背衬层:一般为复合铝箔,防止药物流失与潮解。
2.药物贮库:提供释放药物与释放药物的能量。组成有: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 3.控释膜:多为由EVA和致孔剂组成微孔膜,控制药物的释放。 4.粘附层:由无刺激和无过敏性的粘和剂组成,如:天然与合成胶。 5.保护膜: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 TDDS类型:
TDDS基本分为两大类,即膜控释型与骨架型
1.膜控释型:膜控释型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2.骨架型: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聚合物骨架中,由骨架的组成成分控制药物的释放。 生产与临床普遍应用的有:填充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 (一)填充封闭型TDDS
1.组成与结构:被衬(苯乙烯等)+药物储库层(液体或半固体)+控释膜(EVA等)+黏胶层(丙烯酸树脂等)
2.影响释药速率因素:(1)药物储库中的材料;(2)控释膜结构、膜孔大小、组成、药物的渗透系数、膜厚度等;(3)黏胶层的组成与厚度。 (二)复合膜型TDDS
1.组成与结构:被衬层(铝塑膜)+药物储库层(药物分散在聚异丁烯等压敏胶中,液体石蜡为增稠剂)+控释膜(聚丙烯微孔膜)+黏胶层(含药聚异丁烯等压敏胶)。
2.影响释药速率因素:聚丙烯微孔膜厚度、微孔大小、孔率及填充微孔介质影响药物释放速率。 (三)黏胶分散型TDDS
1.组成与结构:涂于被衬层的药物储库层(药物直接分散在压敏胶中))+控释黏胶层
2.为了保证恒定的释药速率,黏胶分散型药物储库,按着适宜的浓度梯度,制成多层含不同药量及致孔剂的压敏胶层。 (四)聚合物骨架型TDDS
-3
组成与结构:药物储库(药物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或亲水的聚合物中,并制成具有一定形状与面积的膜)贴在被衬上,外周涂上压敏胶,加上保护膜制成,另有一吸水垫。
聚合物骨架型TDDS的释药速率受聚合物骨架组成与药物浓度的影响。 (五)微储库型TDDS(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型的特点)
组成与结构:将药物均匀分散于疏水的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状储库,再把微型药库的骨架制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药膜,把药膜贴在被衬层上,加保护膜。
微储库型经皮给药制剂的释药速率受药物在亲水与疏水两相中的分配过程和药物在骨架中的扩散过程控制。 1.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东莨营碱经皮吸收制剂为复合膜型系统控释膜是聚丙烯微孔膜 1.2非甾体解热镇痛类药物:芬太尼透皮贴剂为膜控释型TDDSITTS. 1.3心血管类药物:硝酸甘油经皮吸收制剂属于粘胶分散型TDDS 1.4激素类药物:复方左炔诺孕酮(雌二醇)透皮控释贴片 相关技术:
1.2.1离子渗透给药器:利用电势差使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1.2.2微针方列技术及制剂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集皮下注射与透皮贴片双重释药特点结合的微侵袭透皮给药系统微针方列TDD制剂适用于胰岛素、干扰素、EPO、抗体等生物药品以及疫苗等大分子药物的给药在临床上有极大的用途。 2.3超声渗透给药器2.4.1脂质体药物载体 2.4.2纳米经皮给药制剂
纳米制剂技术通过使细胞膜上的蛋白失活变性而杀灭细菌,具有广谱杀菌及不易耐药的特点。 十三、 BCS分类意义,对口服制剂设计意义 十四、 缓释控释相关技术, 举例说明 十五、 如何测定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十六、 简述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现状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科学为指导,遵循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在基本搞清方剂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组效关系为基础,优化设计,针对临床适应病证,筛选有效的中药处方。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基本方法:单味药的标准组分配伍,中药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构成复方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有效组分配伍.有效组分配伍配比的优化方法:基线等比增减设计,药对协同效应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因果关系发现设计,极性分段筛选设计,实验设计-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三联法(ED-NM-MO三联法).既贯彻了中医的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念,实现了方剂整体效应的优势,又克服了传统饮片配伍化学成分复杂以及有毒成分对机体的副作用的缺点,使用药更安全,而且剂量准确、质量可控、针对性强,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但是,当前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研究也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如只局限于清开灵、复方丹参等小复方,, 临床功效反愤信息量不足,安全性研究簿弱,现代中药基础研究工作不够深入等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重大复方的研究;进行安全性评价,扩大临床功效信息量;加强中药基础研究工作等。
十七、 毒理学统计中应该注意到什么问题?
(1)不能只求与对照组的比较,还要说明给药组两两之间的比较,以说明、分析量-毒关
系。统计学家往往强调P值,不考虑实际情况;临床医生更多考虑临床的实际意义。药理毒理工作者应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才是客观、可信、可靠的结论。
(2)综合考虑同一指标的均数计量和个体计数结果的统计学和生钧学意义 (3)重视脏器组织病理学检资及结果的量化
(4)分析受试动物流行病学的背景资料,动物饲养条件、 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等等, 有必要结合参考: (5)结合药代动力学和其他器理实验结果来分析:
(6)考虑文献资料和所在实验宣正常值范围。不同时间点检测数据的波动情况:自己实验室的(data backgrourd)正常范围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