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说课稿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生物课程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本节内容是前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深化和拓展,使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认识基因的本质;另一方面,此节课又为后面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学习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本节内容在知识方面并不难,也不多,如何挖掘教材内涵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态度培养是本节课的关键。与原教材比拟,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首先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自然的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从而在情感方面得到启示。
学生在高一学过DNA的相关知识,对DNA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浅的记忆中,对于DNA的构建原理、构建历史、空间结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拓展学生知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构成DNA分子的根本组成单位
2.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3.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提高学生文字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一步加深对DNA结构分子模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DNA结构模型建立的科学史,认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勉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取。
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构成DNA多样性的原理;
难点: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
1.新闻导入,引发思考
本课以新闻资料“美国军方击毙本·拉登”为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拉登的替身很多,为什么这一次美国军方确定击毙的是真生正的本·拉登?待学生们答复 “是通过DNA检测得到”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DNA检测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继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DNA分子的结构。
2.教材阅读,逐层深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7页-48页,提出问题:从知识层面,各位学生有什么收获?从科学态度层面,各位学生有什么启示?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对DNA分子结构有大致了解,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开展和高中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学习的过程不可防止要受到失败和挫折,但我们要像沃森和克里克那样坚持不懈,我们的学习一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3.挂图分析,认识结构
将学生阅读的收获进行,并结合挂图总结出DNA分子的三个特点:①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内侧由含氮碱基配对形成;②A与T配对,G与C配对,构成碱基配对原那么;③进一步分析脱氧核苷酸的排列特点,得出“DNA是由反向平行双链构成”的特点。
4.模型构建,完善知识
首先分发DNA的各个组件,要求学生构建DNA的根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并对学生错误的连结进行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根本单位的认识。接着展示DNA双螺旋模型的局部结构,让学生在此根底上进行构建和完善。构建的时候首先要求碱基符合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接着让学生在半成品模型的根底上进行操作,进一步完善DNA的模型。通过此过程,希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5.继续探索,深化知识
邀请一位学生观看DNA的模型,说出两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教师在学生的表达中在黑板上演示,在此根底上教师改变其中一个碱基对的排列,让学生思考:“现在的DNA与原先的DNA有没有区别?”“针对同一个碱基对,如果改变其在两条链的位置,他们之间有没有区别?”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体悟到DNA的多样性在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而并不是DNA的化学元素,也不是碱基对的排列特点。
6.首尾照应,承上启下
又回到课初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军方能判定是真正的本·拉登?”“美国军方怎么知道本·拉登的DNA排列顺序?”学生们答复:“可以通过其父亲和儿子来判断,因为其父亲和儿子与他的DNA具有相似性”,在此根底上继续设问“为什么他们三者的DNA具有相似性?”引导学生进行下一节《DNA的复制》的学习。
7.课堂练习,继续思考
要求学生完成第51页的第一题,对于51页其他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完成。
新课程四大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对于DNA的空间结构,与以往我们直接展示模型不同,我给每位同学分发DNA根本单位的组件,并让学生上台完成模型构建,展示的只是DNA模型的半成品,希望让学生来完成DNA的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制作的过程既是知识深化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增加“DNA多样性”的内容,此内容既是DNA分子结构的拓展,也让学生理解到我们学习的知识没有白学,在社会实践中它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应该说本课根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