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拜”等是古代授受官职的术语,常见的还有“徙”“迁”“转”等。“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谪”“左迁”是关于降低职务的。 B.“国学”即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时兼为最高学府;“家塾”,即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C.“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此外皇帝还可以用“寡人”“孤”自称。“卿”可以是皇帝对臣下的称呼,臣称皇帝可用“陛下”“皇上”等称呼。 D.“谥”是谥号,是朝廷对帝王、贵族、大臣、平民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如诸葛亮谥为“忠武”,岳飞谥为“武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C.“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3.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时仁宗不豫,废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B.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C.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如高祖、明宗、太宗,名号并不唯一。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
B.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长方形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政、休致等名称,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号是一般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三个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稽查吏部事务。
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
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B.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C.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D.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亲的头衔。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
高三复习之古代文化常识(五) 编写人:高三语文组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谥号是不针对平民的) 2. 答案:C(“秩满”,任职期满)
3. 答案: D【解析】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4. 答案:A 不是《论语》,是《春秋》
5. 答案:A 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6. D(“配飨”,即合祭,祔祀,指功臣柑祀于帝王宗庙,功臣死后附于帝王旁享受合祭,是古代帝王奖赏功臣的一种形式。)
7. A(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8. D(“文中指古代官职名”错,在文中是动词,稽查纠错之义) 9. D(不在世的没有这个称谓)
10.A(“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错,《陈情表》《出师表》都有情感的流露。)
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