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国佛教的关系

宗教与宗教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种表现和记载工具,其发展和盛衰是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其政治地位息息相关的。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不断地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相互吸收融合,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并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唐代是中国佛教臻于鼎盛时期。唐朝帝王虽然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尊崇道教,但实际上是采取道佛并行的政策。唐太宗在清除割据、平息骚乱时,曾得僧兵之助;在即位后,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并在大慈恩寺设译经院,延请国内外名僧进行译经、宣化事业,培养出了大批高僧、学者。高宗继位后,在帝都和各州设官寺,祈愿国家安泰;武则天更令各州设大云寺。终唐之世,佛教僧人备受礼遇,赏赐有加。

唐朝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与当时的政治力量的支持是大有关联的。而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工具,敦煌石窟艺术也在这个朝代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

宗教艺术是宗教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同时又是一笔文化财产,它的创造则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作后盾。如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她的规模和水平并不能反映敦煌历史上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程度,我们从前面的分折中可以看出,它更多的是比较明确地反映了包括经济发展在内的敦煌的历史与社会。反映人与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时,人们想的和做的更多是的如何生存、如何尽快地安定和繁荣,而石窟的营造和艺术的创造自然不会太景气;而当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时,人们想的和做的又是更多精神上的追求。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作为一种民族的意识形态,它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通过艺术的形式提倡佛教信仰,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关心社会、献身社会。敦煌石窟艺术的社会作用进一步证明,宗教信仰是人与社会的需要,而宗教艺术是历史上人们对宗教的利用。

敦煌石窟艺术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造。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不光是从艺术作品的表面如佛教的尊神及各类人物中国风貌,佛教建筑及人物服饰各方面的中国形式等,更主要的,也是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佛窟中通过这些形式所表现的中国人的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