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三章 苏轼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 读书与应举时期:受儒家经时济世思想的影响,早年即立下用世之志,

以身许国,并主张针对现实中的种种弊端进行改革。

2、 从凤翔签判到乌台诗案时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排挤,苏轼生活、思想

与创作也从此开始了巨大的转折。

3、贬谪黄州到两次召还时期:思想复杂矛盾:一方面不愿放弃儒家思想,因壮志难酬而苦闷,另方面向佛老思想去求解脱。但这是他一生创作的高峰期。 4、远谪惠、儋时期:条件最为艰苦,但苏轼思想豁达,随遇而安,出现又一次的创作丰收期。

第二节 苏轼的文论和散文

苏轼散文可分为:

1、文论:分散在同后辈来往的书札中。

2、史论:富有现实意义。《贾谊论》《平王论》《留侯论》 3、政论文:在内容上有着鲜明的现实性。《教守战策》

4、杂记类散文:内容丰富,艺术性强,代表着苏轼散文的最高成就。

《喜雨亭记》《石钟山记》

5、小品文与杂文:数量大,成就高。《日喻说》 6、赋作:《赤壁赋》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1、善于立意。情之所至,随意挥洒,倾吐自如。《喜雨亭记》《石钟山记》 2、工于谋篇。他的文章常常突兀而起,戛然收束,转折变化,舒卷自如。

《方子山传》

3、记叙、描写与议论结合,诗情、画意与哲理兼融。

《石钟山记》《赤壁赋》。

4、妙用比喻,如《教战守策》、《日喻说》等。

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

苏辙:以散文著称。他的议论文不如父兄,记叙文却饶有情致。

第三节

苏轼的诗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政治讽喻诗: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他爱民忧国的感情。

《吴中田妇叹》《荔枝叹》

2、景物诗:数量多影响大。《饮湖上初晴后雨》 3、题画咏物诗:《惠崇春江晚景》 4、理趣诗:《题西林壁》 5、和陶诗:

苏轼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平易自然,各体兼备。 词: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内容上:苏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 1、抒发爱国热情:《江城子·密州出猎》(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 2、描写农村风光:《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苏轼的诗和词

3、怀人之作:《水调歌头》

4、怀古之作(览物之情、怀古之思和身世之感糅合在一起):《念奴娇·赤壁怀古》

5、爱情:《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6、超然情怀:《定风波》

苏轼的词在题材内容上有了新的开拓。他用词怀古、咏物、悼亡、抒发报国壮志、描写农村风光、表现贬谪情怀、探索人生哲理,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苏轼转变了词风(豪放)。同时各种风格的词作,都有精妙佳品。 苏轼发展了词律,打破了声律的束缚。 苏轼的词在语言、形式上也有创新。

豪放派——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第四节 苏轼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成为欧阳修以后北宋文坛的杰出领袖。

1、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2、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革新了词的语言,开创了新的词风。 3、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座丰碑。 4、巩固和发展了古文运动的成果。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情横溢、有多方面艺术成就的作家,对后世文学发展

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