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10课 劝学、师说(原卷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六单元

第10课 师说、劝学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蓼蓝(liǎo) B.鳝鱼(shàn) C.须臾(yú) D.槁暴(pù)

靛青(diàn) 舟楫(jí) 跬步(guǐ)

跂望(zhì)

驽马十驾(nú) 木直中绳(zhònɡ) 以为轮(róu) 金石可镂(lòu)

锲而不舍(qiè) 骐骥(jì) 蟹螯(áo)

省亲(shěnɡ)

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

①吾师道也 ②耻学于师 ③孔子师郯子 ④小学而大遗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吾从而师之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善假于物也 .

知:知晓 假:借助 已:停止,结束 就:接近,靠近 闻:知道,懂得 徒:徒弟 耻:耻辱 通:全面

B.学不可以已 .金就砺则利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6.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非能水也(游水)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今之众人(许多人) ..而绝江河(横渡) .士大夫之族(类) .B.而闻者彰(清楚)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耻学于师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选段运用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9.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尊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候。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跽:跪姿的一种。跪时两膝着地,挺直上身。

B.乡: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十邑为乡。 C.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 D.国:士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家”,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尊贤而下土的重要性。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人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14.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三、能力提升

15.《劝学》《师说》两文在写作上都大量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和排偶句式,并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这使得文章的主题更为鲜明突出,气势更为顺畅,不仅感情充溢,而且增强了论辩的逻辑力。请揣摩并模仿两篇文章中这些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一段文字。要求:200字左右,最少使用其中的两种技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