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庄子的寓言特色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中文摘要:庄子寓言很注重修辞,手法多样, 本文通过对《庄子》寓言创作的指导思想,寓言创作的方式选择以寓言创作的艺术特色的具体分析,概括了《庄子》寓言的创作理论。

关键词:寓言 修辞 意蕴 艺术 构思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语言总集。

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庄子是寓言格和寓言体的理论创立者和重要实践者。通观《庄子》一书,书中引人深思、振聋发聩的修辞句比比皆是。此外,除了大量运用引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讽等较为成熟的辞格形式之外,寓言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

一、《庄子》以寓言托意,意蕴深邃

散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尚书》诘屈聱牙的记叙早已被人们摒弃,《论语》的语录体式及被荀子称为“约而不速”的《春秋》笔法也已不受青睐。各抒己见,竞相争鸣的诸子百家无不寻找便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形式。在《孟子》、《韩非子》及其他一些子书中就有用寓言故事讲述道理的,然而就其作者对寓言运用的主动性及奇特性而言,战国百家无过于《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人亦可谓善用寓言,但孟子多采用民间传说故事来加强自己的论辩,韩非多利用历史传说与典故以佐证自己的说理。而《庄子》的寓言却大多\"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为庄子本人所虚构而成,正如刘向所云,其\"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个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法的作家。

庄子选用寓言表情达意绝非偶然,而是在观察分析了当时人们的心里状态和接受能力之后作出的抉择。其《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他任务天下一般人是不喜欢抽象议论的,对人们郑重其事地灌输自己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只书,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表达自己的意旨,所以就有了“著书十余万言,大地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

《杂篇寓言》篇还解释道:“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庄子认为,父亲不给儿子做没人,父亲称赞儿子不如别人称赞更令人信服,因此自己直接论述自己的大道之理,不如借用别人的语言讲述更易令人信服。这就使《庄子》三十三篇,除了《天运》、《刻意》个别篇目抽象议论较多外,绝大多数篇目是用大大小小的寓言故事构成,间有少许抽象议论的。据粗略统计,《庄子》中有明显故事性的寓言就达一百六十多则。如此大量采用寓言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即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庄子》的寓言又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描绘中时来点睛之笔,议论中常出生动形象。常行所不可不行,止所不可不止。文如行云流水,看似散漫无际,实则有法守则。《庄子》寓言故事之多、之精,寓意之巧,前无古人。称庄子为寓言之圣,绝非过奖。

二、《庄子》寓言的“多义性”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多义性\"。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棗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他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一个寓言,需要读者再三体味,才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或者同一寓言,不同的人读之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含蓄的\"暗示\"手法的运用,正与庄子\"道\"之玄虚空灵的精神实质相吻合。这种寓言的背后,包藏的是无穷的万象,不尽的意蕴,让人能够捕捉一二却也难以全部领悟,因而也是增加

它内涵的丰富和模糊的美。可以说,庄子在创造这些寓言时,本身所运用的,就是一种直觉的形象思维,因而也要靠读者的智慧加上灵悟的直觉才能通彻明察。所以单凭直接的、明白的逻辑理性,是无法全部理解体会到那种\"神\"和\"道\"的境界。正因为如此,历来对庄子寓言的解释,众说纷纭。

三、《庄子》寓言的构思

《庄子》寓言的构思之精巧,从《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见一斑。短短的二百多字,将故事写得活灵活现。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也引起读者思索:他为何能“进乎技”呢?其结尾真有一箭双雕之妙,它使用了文慧君赞叹的语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就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庖丁为文慧君解牛”,又使得全文归于“养生主”这个大主题。末尾高明的点睛之笔,实在使那种在寓言之后再加上几句议论文字说明主题的手法相形见绌。

四、《庄子》寓言中表现出的现实意义

《庄子》一书中不单单反映了历史生活的真实细节,其中也不乏现实主义成分。庄子的寓言,现实意义很强烈。当然,它善于夸张,比如写大鸟一飞九万里。但紧接着就写一种小鸟,这种小鸟,“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描写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活泼。因为它有现实生活的依据。因此我们看出,庄子之所以夸张,正是为了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在书中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他常常用人们习见的事物,来说明他的哲学思想。这种传统,从庄子到柳宗元,是中国散文的非常重要的传统。

《庄子》是一座蕴藏量巨大的语言艺术宝库,为后世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庄子》的语言艺术,神奇地表达了意蕴、传递了信息,这必将为我们批判地继承

古代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大华著 《庄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97

【2】中国修辞学会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 《修辞学论文集》 19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